黃敏
摘要:班級文化就如企業文化一樣,它是一個團隊的靈魂、核心所在,它具有凝聚力,導向性,激勵性,約束性。通過豐富的班級主題活動,把育人理念、目標和要求主題化、具體化,讓學生在活動中潛移默化,形成正確的人生、世界觀和價值觀。通過各種活動的開展,也讓學生的課余生活豐富而充實,通過活動了解社會、拓寬視野、增強素質、養成良好的品格。
關鍵詞:班級文化 活動 教育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2)-12-
“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的主旋律,新課程的目標是促進學生的發展。而構建班級特色文化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張揚,有利于整個學校的德育工作的發展,提升教育形象,豐富學校內涵。班級活動的開展,要有目標、有計劃,在班級文化建設的大框架下有序進行。通過豐富的班級主題活動,把育人理念、目標和要求主題化、具體化,讓學生在活動中潛移默化,形成正確的人生、世界觀和價值觀。
一、目標引領,用共同的信念增強班級凝聚力
孩子們以后應該成為一個怎樣的人,他們身處的班集體又應該為他們打造怎樣的學習、生活環境,提供怎樣的舞臺。我覺得求同存異吧!班級成為一個團體需要每一位同學的團結,學會合作,共同進步,而作為個體,應該要有自我的個性。每一個人內心深處都有向真、向善、向美的愿望,而教育的奧秘在于喚醒和激勵。孩子們需要目標引領來給心中的花兒澆水、施肥,直到發芽、開花。班級文化也需要目標的引領,信念的支撐。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時刻提醒自己,激勵自己,成為他們的精神引領。
二、成長共同體建設,發揚團結互助的精神
學生是班級文化建設的主體,在班級“軟文化”環境的建設中,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助作用,對于班級風氣的形成起到了巨大的推動力量。主要是合作與競爭的協調。在班級的活動中,合作和競爭是影響班級風氣的兩個重要的變量。合作,就是為完成同一目標而協同活動,從而產生對雙方都有益的結果。它能夠取長補短,讓學生積極思考彼此間的差異,從而積極的改進自己的不足,提高學習的自覺性。競爭,就是為同一目標而與他人競爭,以實現自己的目標。它能夠活躍課堂的氣氛,使集體生活富有生氣,避免學生對學習的單調感,增加他們的學習樂趣。還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
核心素養, 又稱“21世紀素養”, 是人們適應信息時代和知識社會、解決復雜問題、適應不可預測情境的強大能力。核心素養的“核心”是創新能力和復雜交際能力。[1]復雜交際能力的重要構成之一便是合作的能力,合作能力包括:與他人合作(與人合作,互相幫助等) 和團隊合作(在團隊中擔任工作、承擔責任等)。現代社會成員必備的素養之一便是交流與合作能力,認為教育應該培養能夠積極交往、有效合作以及具有團隊意識和互助精神的人。
而成長共同體正為他們提供了這樣一個平臺。成長共同體是班級文化建設的核心。首先他作為一個小團隊,要有團隊意識。起初,我就給了他們兩周的時間,制定組名,圖騰,以及新學期自己對自己或者組員對自己的希望或祝福,第一期名為七班夢、我的夢——成長共同體系列的文化展板。利用制作海報這樣一個活動,明確各自目標以及所處成長共同體的目標,增進了學生之間的感情,增強了小組的凝聚力,在制作過程中發揮了自身的特長,讓他們變得更自信,通過尋找優缺點,讓他們能正視自己,明確自身的不足,從而朝更好的方向努力。
三、注重晨會課建設,提升能力、發揚個性
在提倡素質教育、改革創新的今天,教育教學過程越來越注重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為此,班主任在發揮教育主導作用的同時,要善于抓住學生自主自愿的內在要求,讓他們參與到晨會課的實踐中來,使他們從單純的受教育者變成“教育者”。只有變班主任的單純說教為學生的自主參與,晨會課才能在師生的互動中達到理想的效果[2]。
晨會課由常務班長總負責,每天的值日班長主持,首先總結前一天的班級情況及感悟,班主任作適當的總結,然后按照座位順序輪流由一位同學分享文章或所見所聞,并加上自己的感悟。晨會課每一學期都有一大主題,第一學期是習慣的養成,第二學期是責任意識的培養,在特定階段主題可能有所改變,如期中期末考試階段,會組織課代表或者該學科突出同學談談他們的學習方法,或者成長共同體討論且制定出了他們的措施、目標,也可以利用講評課上來跟大家交流。
五、 家校合作,使班級文化建設龍虎添翼
現代教育體系中,學校不再是“教育的孤島”,不得不主動或被迫地與家長及所屬社區產生聯系[3]。現代教育是一種有著豐富內涵的社會現象。家庭的餐桌交談、睡前故事,知識教育,父母的表揚、懲罰和討論的密度,以及同輩游戲、電視節目、電子游戲,家庭外經歷包括校外教育經歷,等等,教育在學校之外的很多情境下進行,共同構成兒童成長的教育生態系統[4]。
家長資源是一種重要的教育資源,家長不同的職業背景、成功的育兒經驗、鮮明的個性特征,都是有效教育資源的來源之一。在教育過程中,孩子、教師和家長三者都是“主角”。三者積極參與、主動探索、團結互助、友好合作,營造出自由表達、通融理解、開放民主的氛圍,孩子就會快樂健康的成長。
班級行為文化是班級文化體系中的重點內容,班級行為文化建設,就是組織開展好有吸引力的班級活動。通過有特色、有內涵的班級活動,可以活躍班級氣氛,增強班級的活力,促進班風建設,同時,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也鍛煉學生的組織能力,展示學生個人風采,增進學生間的了解,融洽相互關系,營造良好的班級人際環境。
參考文獻
1.張華.論核心素養的內涵[J].全球教育展望, 2016,45(04):I0-24.
2.田秀華. 演繹精彩十分鐘——淺談晨會課的設計. 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4-02-20
3.[2]OLSENEG.ChapterVI:Thecommunityandtheschool[J].ReviewofEducationalResearch,1946,16(1):56-70.
4.[3]CREMINLA.PublicEducation[M].NewYork:BasicBooks,197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