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嘯
摘要:圍繞使學生學會制定符合自身特點的運動處方方案這一教學目標,設計教學實施路徑。依據布魯姆學習分類法設置保健知識學習、處方編制、處方實施、效果反饋及處方調整5個課程實施步驟。
關鍵詞:運動處方;教學;課程
1 “運動處方教學模式”的概念與內涵義
“運動處方教學模式”是建立在學校體育健身功能之上,以系統的自我身體狀況監控、運動技術篩選、運動負荷調控等知識為主要學習內容,促進學生建立自我身體狀況認知意識,學會自主制定科學、有效且符合自身特點的運動處方方案為主要教學目的的體育教學模式[1]。“運動處方教學模式”具有健康教育主導性、體育與保健知識系統性、學生個性化與主體性等主要屬性及特點。
2 “運動處方教學模式”的教學內容體系
“運動處方教學模式”要求學生既掌握健身所需要的保健知識體系又能熟練應用專項運動技術為健身服務。因此,運動處方教學模式的主要教學內容包括:自我身體狀態認知、自我身體狀況監控、運動處方設計、運動處方的實施[2]。學生在設計符合自身特點的運動處方時,首先應該充分了解自身的身體狀態,即通過運動前健康狀況,達到身體狀態認知的目的。
3 “運動處方教學模式”的實施
3.1 “運動處方教學模式”的實施過程
參考布魯姆學習分類法,其包括記憶、理解、應用、分析、評價、創造6個認知層次[3]。這一分類法將人們的認知呈現出等級性,使人們對知識與信息的認知由簡單的表象逐步過渡到復雜、抽象的本質。對應布魯姆學習分類的6個層次,設置課程實施的5個過程,即運動技術與保健知識學習;編制自身運動處方;實施運動處方;運動效果反饋及運動處方調整;形成運動處方自主編制、執行、調整的能力。
“運動技術及保健知識的學習”對應布魯姆學習分類法第1層“記憶”,指對信息的認識與記憶。隨著相關運動知識的學習與積累,要求學生“編制自身運動處方”對應第2層“理解”,指通過制定運動處方初步理解相關運動知識,并逐漸形成知識系統。“運動處方實施”對應第3層“應用”,指學生按照自己編制的運動處方要求,實施1個月的體育鍛煉活動,在鍛煉實踐中體會運動知識中包含的健身規律與功能。前3個認知層次屬于初級認知水平,它一般伴有直接的、無歧義的答案[4]。第4層“分析”,指理解材料的組織結構,包括要素的鑒別、要素間關系分析以及其中組織原理的認識。第5層“評價”,指理性、深刻地對事物本質的價值作出有說服力的判斷。根據第4、5兩個認知層次,在教學過程中設置“運動處方效果反饋及處方調整”環節。通過對學生運動處方的實踐檢驗,教師能發現學生運動處方方案與鍛煉實際情況間存在的差異及處方內容中存在的不足,并重新調整和修正學生的運動處方方案,從而使運動處方內容與學生個人特點高度適應,這一反饋過程可使學生更加深入了解和有效運用運動保健知識及運動技術。第6層“創造”,指全面加工已分解的各要素,以便綜合、創造性地解決問題。通過各教學環節的逐步實施,最終使學生具備根據自身身體狀態、鍛煉環境、興趣需求的變化來創造性編制和調整運動處方的能力。這一教學結果與布魯姆學習認知的第6層“創新”相對應。
3.2 “運動處方教學模式”的實施手段
由于“運動處方教學模式”需要將大量且系統的體育保健理論知識傳達給學生。在“互聯網+”時代,實施“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會更加適合運動處方教學模式。線上線下的混合式教學可以有效拓展課堂教學時空,聯系課內與課外,從而提高保健理論知識與運動實踐的結合效率[5]。
在運動技術與保健知識的獲取階段,可以在線上把理論知識及運動技術內容以視頻或圖文的形式直觀呈現地給學生。這些線上資源可以方便學生進行課前預習,課后學生還可以結合線下課堂老師的講解與引導,逐步掌握運動技術細節或理論知識內涵。
在獲得系統運動知識的前提下,學生將自主設計適合自身的運動處方方案。此階段可通過課堂上教師講解及分組討論,并可邀請專家進行線上講座與指導,使學生對運動處方的概念、內涵、功能等內容有更系統和深刻的理解。完成運動處方設計后,學生可在線上提交自己的運動處方,便于教師進行批閱與修改。
在運動處方的實施階段,可以借助線上軟件對學生運動處方的實施進行管控。如應用線上軟件提示學生的體育鍛煉時間并督促其鍛煉。學生在運動處方實施過程中的疑問、心得、體會也都可以通過線上軟件進行實時記錄。
通過運動處方的實施,學生會對運動處方的結構與功能有更深入認識,隨即進入信息反饋與運動處方修訂階段。這一階段學生可根據處方實施中上傳的線上記錄,思考運動處方制定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案,從而調整和修正運動處方內容。對于運動處方實施和制定中遇到的疑難問題,教師將在線下課堂中進行答疑、指導。學生調整后的運動處方方案可繼續建立線上資源數據庫,為以后的運動處方教學積累數據[6]。
參考文獻:
[1] 王正珍.運動處方的研究與應用進展[J].體育學研究,2021,35(3):40-49.
[2] ACSM運動測試與運動處方指南[M].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19(06):172-175.
[3] 晉樹利.基于布魯姆認知過程維度的深度學習評價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20.
[4] 高等學校體育教育中的運動處方教學理念探討[J].體育與科學,2009(3):105-108.
[5] 荊雯,李洋,劉元國.“互聯網+教育”背景下泛在化新型體育學習模式研究[J].體育學刊,2019,26(1):120-124.
[6] 舒婷,荊純祥,陳道睿.《運動處方》教學模式的革新與實踐研究[J].體育科技,2018,39(4):9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