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
摘要:在素質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建設一直是人們所關心的問題,教師要根據自身工作實際,探討如何構建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和諧關系,從而形成一個良好的班級氛圍。目前,我國中小學教師與學生的和諧關系建設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文章從目前存在的問題出發,提出了構建和諧關系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小學語文;班主任與學生;和諧關系;構建分析
引言
班主任與其它教師的身份不同,它所具有的教育內涵更多,是一種不可或缺的教育身份,對學生、對班級、對學校都具有特殊的意義。在小學語文課中,教師要注意與同學建立良好的關系,使課堂管理更和諧、更美好,良好的課堂氣氛能引導學生學習。教師與學生的交往時間最長,了解得最多,對學生的心理特征有較清晰的了解,有利于提高語言教學質量。結合班級管理與語言教學,加強班主與同學之間的溝通與交流,使師生之間的關系更加融洽。
一、小學語文班主任與學生構建和諧關系的內涵
教師與學生的和諧關系的建立,要求教師和學生相互尊重,正確對待學生的不同,尊重他們的個性,滿足他們的需要。教師要做到“以人為本”,教師與教師相互關愛、相互包容、共同發展、共同提高。構建和諧的關系,可以使家長對子女的學業有信心,使學校的教學質量得到提高,使教師的綜合素質得到提高。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和諧關系對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效果、提高課堂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義,但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要逐步融入到日常教學、生活中,最終達到良好的和諧。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與學生的良好關系可以使老師更容易地進行教學管理,同時也可以體現出學生對老師的尊敬,老師對學生的關愛。不管在語文學習還是在班級管理中,學生都可以很好的面對,而且都會在輕松、自在的環境中進行。能使學生身心得到更好的鍛煉,可以積極地面對自己的學業,在班級管理中,也可以和自己的老師建立起一種深厚的友誼,這是教育管理的進步。
二、小學語文班主任與學生和諧相處存在的問題
(一)班主任教育觀念落后。在小學教育中,一些教師受到傳統的教學方式的影響,過分強調學生的考試成績。更何況,小學語文老師不僅是一個管理者,還是一個教育家,不把這兩個人區分開來,就會給人一種潛移默化中區別對待學生。學生的語文成績并不能決定一個人的未來,作為一個班主任,他要對所有的同學都要做到一視同仁,這樣才能避免一些學生因為學習成績而產生不良的情緒,從而影響到他們的身心發展。
(二)班主任缺乏對工作崗位的認識。作為一名語文教師,不僅要教授學生語言,還要清楚教師在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班主任的工作壓力很大,要面對學生的父母,學校的領導,要提高語文成績,還要兼顧班級的管理。學生的身心需要細心的關注和照顧,確保學生的心理健康和安全。面對諸多壓力,難免會產生負面的情緒。
三、小學語文班主任與學生和諧相處的基本對策
(一)清楚自己的工作和責任。初入校門的學習,對他們而言班主任就像是一個啟蒙老師,在一個陌生的環境里首先要熟悉的人,同時,也是他們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最經常接觸的人。小學生尚處于身體和精神發育的初期,對外界的一切都很感興趣,是三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在此期間,班主任和科任老師的言行和管理都會對學生產生很大的影響。同時,要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尊重學生,平等地與同學溝通,關愛同學,使他們對老師產生依賴。
(二)在語文教學中要強化情感的培養。教師在語文課堂上要注重情感教育,以促進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和諧互動。在小學階段,學生的情緒經驗還不夠豐富,因此,在進行情緒教育時,教師要充分調動他們的情緒,使他們產生情感上的共鳴。語文學科本身就具有人文特征,將情感教育融入到課堂教學中,有助于學生對文本的情感理解。同時,班主任也應重視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使其養成良好的心理狀態。例如,在《我最好的老師》一課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師恩”這一主題來進行情感教育,讓他們從心中感恩,從關心中體會到老師對自己的關愛。它能滋養學生的心靈,使他們能夠對老師敞開心扉,積極地與老師合作,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
(三)將語文教學和課堂管理相分離。既然是小學語文班主任,就說明除了是班主任的 身份更是語文老師的身份,其職責就更大了。但要知道,教學就是對學生的學業負責,只要把重點放在培養學生的其它技能和素質上。班級管理要與教學分離,二者之間關系密切,相互促進,但在經營過程中要注意不把情感引入到管理中,以免造成不公正的對待。一個好的班級管理,雖然可以提升語文教學的效率,但并不意味著兩者可以結合在一起。在語文課上,教師的職責是傳授知識,而不是引入班級管理。在班級管理上,教師要負責學生的日常生活,而不是用來學習語文。所以,作為一名語文班主任,我們應該知道如何把語文課與班上的管理分開,從而使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更加協調。
(四)以學生為中心,使學生自主配合班級管理。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班級活動時,要時刻牢記自己的責任,從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一切活動都要把學生的需要和心理特征結合起來,這樣學生才會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學習中。老師要在課余和課外活動中與學生進行真誠的溝通,了解學生的思想,并制定出更加科學、高效的教學方式。教師可以利用游戲的方式,把課堂管理的基本理念滲透到學生的頭腦中,使他們了解到什么是“班級管理”。這樣,學生才能主動地與老師合作,為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奠定基礎。
結語
總之,小學階段,認知和情感都還沒有完全成熟,而且學生年紀還小,自制力也不強,很容易就會出現淘氣的情況。這就要求語文老師要用一顆熱誠的心來關心、了解每個學生。在課堂管理中加強語文教育,在語文教學中促進班級管理,二者相輔相成,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贏得學生的認同與愛戴,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使師生的相互尊重與理解,構建美好和諧的師生關系。
參考文獻:
[1]賈志鴻.小學語文班主任與學生建立和諧關系的策略分析[J]. 學周刊,2019 (36):172.
[2]楊曉玲.小學語文班主任與學生和諧關系的構建分析[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9(09):125-126.
[3]李華麗.淺析如何構建小學班主任與學生的和諧關系[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9):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