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進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2)-12-
為了切實落實“雙減”政策,實施切實有效的“減負增效”的方法,我在教學中努力實踐并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年級的教學,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最關鍵時刻,我遵循著“讓學生有成就感,讓老師有幸福感,讓家長有愉悅感”。堅決杜絕機械的重復性的作業,不讓學生產生厭學情緒,確保每一個學生都能實現“跳起來就摘得到”,充分保證每個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和學習興趣的培養。
一年級識字量多,我采取多種方法,抓住多種機會讓學生主動識字,做到識用結合,如教“灬”這個新偏旁時配以兒歌“小雨點兒排好隊,領頭點左甩頭,后面點右甩頭,寫在底部四點底”。引導學生自然認清偏旁的形狀,記住偏旁名稱。教“雨”字時,讓學生們說你怎么記住這個字的,有個學生說:我看見雨里面的四點就像斜斜的雨,我就記住了“雨”這個字,教“串”時,學生說:“串”好像我吃過的一串糖葫蘆,讓識字教學富有童趣。
一年級學生理解課文內容能力比較弱,我在教學中注重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創設學生熟悉的感性的情境進行教學,如教《影子》這一課時,正好那天太陽高照,我就帶學生們走出教室,做“踩影子”“手影”等游戲。學生們樂在其中,我穿梭他們之間,鼓勵他們大聲說出他們的“前后左右”分別是什么?你的影子和手影像什么?引導學生完整的說出句子“我的影子像……”,學習內容和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很貼近,學生接納知識的主動性就越高,就越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在讀背訓練中,我注重表演動作與課文內容相結合的方法,讓學生形象讀背。我教《四季》時,叫幾個人上臺表演背,學生能邊背邊用動作表演出“荷葉圓圓”“鞠著躬”“大肚子一挺”“頑皮”“說”的動作,通過幾遍訓練全班學生基本上能背出這篇課文。
減負并不是簡單的減少任務,更不是減教學質量,而是在減輕學生負擔的同時還要追求教育教學的高質量。我認為,當學生對我說出“老師我最喜歡上你的語文課了”,這也許是我追求的教學境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