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樹華
摘要:在新課程標準下,高中美術學科對學生綜合能力的有效培養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讓學生更好的理解美術學科知識,推動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質量的提升,幫助學生呈現出優質的學習成績,還能夠實現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的有效保護,促進學生健全的人格的構建,讓學生逐步的成長為社會所需的高品質的人才為,為學生未來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文章展開對高中生美術綜合能力的培養策略分析。
關鍵詞:高中生;美術;綜合能力;培養
前言:從培養高中學生美術綜合能力的角度出發,結合新的教學手段,挖掘高中美術教學新路徑,推動高中美術教學改革有效落地,實現對學生綜合能力的有效培育。
一、高中生美術綜合能力的培養意義
1.提升學生藝術修養
在高中美術課程教學中,教師不但要引導學生學會解析各種美術作品的美術語言和表達手法,還要幫助學生了解作品的創作背景,領悟作者在作品中融入的精神和情感。要強化學生對作品的理解和感悟,促使學生在美術作品時,不但能自主地學習和作品中蘊藏的造型手段、形式美原理及表現技法,更能領會作者深意,并將其運用到自身作品的創作中,有效提高自身的美術表現能力,從而創作出具備個人思想和文化意蘊的視覺作品。
2.提升學生文化理解能力
新課標指出,在對學生進行美術知識及繪畫技能培育時,要重視豐富學生的人文性思想,全面發揮美術課程以美育人和寓教于樂的特有作用,使所有學生均能切身感受到創作者的創作過程,體會美術賦予自身的快樂和魅力。每幅美術作品背后都蘊藏著深刻的文化內涵,在高中美術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從文化層面挖掘美術作品的內在含義,深入剖析美術作品背后隱藏的復雜情感和意境,增強學生對美術作品背后文化和思想的解讀,以此強化學生對作品的感知,提升學生的理解素養,使學生學會欣賞傳統文化、理解傳統文化、認同傳統文化,以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為榮,增強文化自信。
二、高中生美術綜合能力的培養策略
1.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學生是知識的接受者,所以在課堂中,教師應當位于輔助位置,而學生則應當位于主體位置。但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卻大多充當主導者,這導致學生不得不以被動的狀態參與到美術課堂的學習中,極大的束縛了學生的思維靈活性,不利于學生的創造靈感的獲取,與美術學科在高中階段設置的根本目的背道而馳。因此,在新時期教師應當及時的改變教學的方式方法,學會尊重學生們的主體性,緊跟新課標改革的指導,積極的落實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教學策略,切實的突出學生的主體為主,逐步的實現對學生的綜合能力的有效培養的目的。例如:在學習到《中國傳統花鳥畫、人物畫》一課時,學生或許在拿到創作題目時并沒有創作的頭緒,此時,教師則可以積極的發揮自身的專業能力,通過引入生活化的元素的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帶給學生一定的啟發,逐步的幫助學生獲得創作的靈感,使得學生能夠更好的參與其中,進而在保障學生在美術課堂中位于主體為主的同時順利的推動教學進程,使學生能夠在這一過程中取得最大化的進步,推動學生的自主發展,實現新課標下高中美術綜合能力的培養的有效性。
2.重視基礎知識教學
任何學科的學習都必須由基礎知識開始,由淺入深,層層深入,高中美術課程也不例外。在高中美術課程教學中,美術基礎知識是前提,更是根基,沒有豐富的美術基礎知識的支撐,學生在進行美術作品的理解和時,很難快速抓住美術作品中蘊藏的藝術語言和藝術內涵。因此,高中美術教師在進行美術課程教學時,必須重視對美術基礎知識的教學。然而,同繪畫技能和技巧的學習相比,美術基礎知識的學習相對枯燥乏味,學生很容易對其產生倦怠心理。基于此,教師在講授美術基礎知識時,必須要重視教學方法的運用。在實際教學中,首先,教師可以以名畫作品為入手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記憶。然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查閱資料的方式對名畫作品形成初步了解。最后,教師再讓學生根據自己查閱到的相關資料對名畫進行介紹,以此促使學生意識到美術基礎知識對提高自身能力的價值和意義,并逐漸樂于學習基礎知識。例如,在教學“國畫”的相關知識時,首先,教師要將與國畫有關的基礎知識,如筆墨、留白、透視、線條等內容講解透徹,以此為學生深入美術作品打下知識基礎。然后,教師再將《清明上河圖》引入課堂教學,并讓學生仔細觀察作品中的線條虛實和粗細變化,以此使學生真正理解與線條有關的基礎知識。最后,教師帶領學生以《清明上河圖》為例,對國畫作品的特點進行總結,從而為學生日后更好地學習美術技巧奠定扎實基礎。
3.創新教學激發學生興趣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有意識地鍛煉學生的想象思維、發散思維等,為學生提供靈活應用美術語言的機會,切實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美術教師在展開教學的時候,務必要注意采取科學高效的方式以此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美術這門學科本身就具有很強的藝術性,一節有效的美術課,一定不能絕對的安靜,應該去鼓勵學生獨到的創新,積極的思考,最大化地去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發揮他們的創造力,這才是最重要的。例如,高中美術教師在對學生進行人像繪畫創作教學的時候,可以組織學生與所畫的對象一起進行社會實踐。比如,給農民工進行畫像,可以讓學生自己親自去工地進行體驗,這樣學生一定會表現出極大的學習興趣,同時通過實地體驗之后,對農民工的內心情感會有更加深刻的感悟,這樣在進行繪畫創作的時候才能夠更加生動傳神,畫出人物的神韻,讓作品更加有溫度,增強觀眾的情感共鳴。
三、結語
綜上所述,綜合能力是每一個學生都應當具備的,對學生當下的成長和未來的發展而言都意義深遠,因此,在新課標下高中美術教育應當對學生的綜合能力的提升起到高度的重視,不斷的提升自身的專業能力,做到立足于當前著眼于長遠,不斷的優化學生的學習過程,為學生提供最為優質的教育服務,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取得最大化的進步,逐步地成長為當今社會所需迫切需求的人才,促進和諧社會氛圍的構建。
參考文獻:
[1]田雙群.如何提升高中生美術課堂綜合繪畫能力[J].南北橋,202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