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鐸秋
摘 要:《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強調“教師要關注幼兒在生活中的表現和反應,敏感地察覺他們的習慣問題并及時以適當的方式幫幼兒解決改正,形成健康形式的師生互動”,因此教師應成為幼兒自我健康管理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
關鍵詞:大班幼兒 自我管理 健康教育 飲食健康 情緒健康
幼兒教師不僅要照顧到幼兒的生活與學習,更應注重幼兒自我健康管理習慣養成的培養,幫助孩子們在生活健康、飲食健康、情緒健康等等方面得到良好發展,使其健康茁壯成長。
一、大班幼兒生活健康管理的實踐研究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條件越來越優越,隨之而來的“溺愛”、“嬌生慣養”也比比皆是,他們對幼兒生活方面大大小小的鎖事兒幾乎是一切包辦代替, 一味順從縱容,從而忽視了對幼兒生活習慣和生活能力的培養,更不要提自我健康生活好習慣養成了。幼兒期是兒童接觸社會、融入社會的初始階段,也是健康生活習慣養成的關鍵期,培養幼兒健康生活習慣是幼兒生命教育的主要內容,習慣的養成將使幼兒終身受益。它的塑造是一項系統工程,它有賴于幼兒園、家庭的共同參與,我們應抓住時機,在日常生活中循序善誘使孩子們真正做到“好習慣,早養成,益終身”。
二、大班幼兒飲食健康管理的實踐研究
(一)注重教師自身營養教育水平的提升
健康飲食,才會有健康的身體。隨著人們的生活節奏加快,生活品質提高,一些不好的飲食習慣也出現了,例如早上不吃早飯、吃很多零食、挑食等等,這些習慣嚴重影響了身體健康。教師作為營養教師活動重要的落實者、組織者、評價者,教師應該強化提升自身的指導效果。首先,教師需要對幼兒養成健康飲食習慣加以重視。其次,教師需增強自身的學習和飲食健康習慣意識。最后,教師要積極地開展營養教育活動,實現營養教育的游戲化與生活化。
(二)家園共育有利于幼兒健康飲食習慣的養成
構建幼兒園與家庭飲食健康協作伙伴。每個家長都有幫助自家孩子養成健康飲食習慣的責任義務。幼兒園通過邀請家長參加伙食委員會,鼓勵其在食譜制定中踴躍地參加,品嘗幼兒園的膳食,了解幼兒園帶量食譜制定,并能吸納運用到家庭餐桌。生活中家園協助開展健康飲食打卡活動:健康早餐吃好、午餐吃飽不挑食、晚餐吃少不撐著,不吃垃圾食品、不貪戀油炸食品等等,時刻提醒幼兒注意飲食健康,家園共同營造健康飲食氛圍,逐步使孩子們認識飲食健康的重要性,從而養成自我管理飲食健康的好習慣。
三、大班幼兒情緒健康管理的實踐研究
(一)對于教育觀念的改變
隨著信息大爆炸,人們對于情緒教育也越來越重視,所以幼兒教師要摒棄過去那種錯誤的教育觀,不能以教師為主體而開展教育工作,應該以孩子為主體并關注他們的情感發展,情知結合才能為幼兒創造良好的成長環境,為可持續的健康發展做好準備。在研究中發現一些教師在處理過程中,多用欺騙、不理睬和威脅等方法來暫時的緩解幼兒情緒的方法。由此可見,教育者對于幼兒的情緒知識認知還處在片面或者經驗層次方面,對于相關的理論知識還有很大的欠缺。鑒于這種情況,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通過一些的途徑來進行情緒理論知識的學習與儲備,并學會用不同的方法幫助幼兒進行自我健康情緒管理。
(二)采用不同的方法進行幼兒情緒健康管理
情緒是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愿望和觀點而產生的體驗。它具有調節人的行為,推動人的認識活動發展的功能。愉快積極的情緒能增強人的活動能力,憂悲的消極情緒會削弱人的活動能力。對幼兒來說,也是如此,良好的情緒、健康的情感能促進幼兒積極主動地在各種環境中進行活動,對其以后身心的健康發展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采用的方法有:第一,繪本教學法。大班幼兒的思維仍然以形象性為主,他們只有在形象思維和生活經驗中,才能加深對世界的感知和理解。因此可以定期開展一些繪本教學活動,讓幼兒了解關于情緒的詞匯,了解情緒表達和調節的正確途徑。第二,情景教學法。所謂情景教學法即教師為幼兒創設不同情景,讓幼兒學會表達情緒和解決問題。情景教學法也可以與繪本教學法相結合,讓幼兒表演繪本中的情景,更能加深幼兒的理解和感悟。第三,循循善誘,在共享快樂中培養幼兒良好的情緒。如今的幼兒大多是獨生子女,嬌生慣養,缺少與他人分享快樂的體驗,以我為中心,既懦弱又驕傲,小氣又不合群,易形成憂傷、孤獨、畏縮情緒,對任何事都不感興趣,在交往和學習中容易受到不良情緒的干擾缺乏主見和獨立性,為了培養幼兒良好的情緒,發揮他們的特長,使他們變消極為積極,變沉默為活潑,養成積極主動、樂觀向上、團結友愛的良好性格,在教學中針對幼兒的實際情況,開展“好朋友一起來”“情緒變變” 遠離煩惱等主題活動。在活動中通過看一看、學一學、練一練、想一想在相互合作的情境中體驗,使幼兒掌握解決問題和矛盾的方法,學會與同伴友好交往,獲得排除煩惱保持愉快心情的經驗,增強幼兒的自信心和獨立性,使幼兒積極投入,身心得到健康和諧的發展。
總之,兒童情緒的調節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不斷改變和發展的,因此在每一個成長階段,老師都要根據兒童情緒調節的特點給予孩子適當的關注和引導,針對幼兒在社會交往中的實際情緒表現,然后實施針對性的日常教學的幼兒情緒控制教育方案,以此來提升幼兒情緒健康管理的能力。
四、結論
幼兒對飲食、情緒、生活健康管理能力的理解通常與社會互動、社會交往以及同伴關系等方面緊密相關。繪本教學對健康管理有很大的幫助。繪本通過圖文并茂的方式將兒童內心的感受和變化調動起來,非常切合兒童的心理。總之,幼兒健康管理能力的培養是一個家園合作的問題,不僅僅只是一方面努力就可以解決的,他是家庭、學校、社會及幼兒自身等多方面因素共同影響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龔玉潔.幼兒園膳食營養健康教育的認識與實踐[J].考試周刊, 01 ( 9):179-181.
[2]韓慧,董素華,湯建軍等.蚌埠市學齡前兒童膳食營養健康教育效果評價[J].蚌埠醫學院學報, 013,38(7):879-883.
[3]張麗娜.幼兒在園膳食營養健康教育的現狀分析與措施[J].新課程(教師版), 013(1):10 .
[4]莫源秋,韋凌云,劉揖建幼兒健康常規教育指導手冊[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013.
[5]何欣.大班幼兒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培養的實踐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 017.
《本文系2021年度河南省基礎教育教學研究項目《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大班幼兒自我健康管理的培養策略研究》(JCJYC211616036)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