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翠媚
【摘要】口語交際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種必備技能,口語交際運用能力的高低對學生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小學生由于年齡特點的問題,語言表述存在著一定問題。教師不能簡單地就教材知識點展開教學,要通過創設不同的口語交際情景,引導學生學會觀察、體驗、感悟、訓練中提升煉、積累語言表達素材。教師要將現有教學資源、教學策略進行優化,激發學生對口語交際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關鍵詞】口語交際;技能;核心素養
口語交際不但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種必備技能,也是語文學科核心素養中的一個重要體現。小學生由于年齡特點的問題,他們的口語表達大都是“拿來主義”。口語實踐教學活動主動權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把握在教師手中。教師不能簡單地就教材知識點展開的教學,要通過創設不同的口語交際情景,引導學生學會觀察、體驗、感悟、訓練中提升煉、積累語言表達素材;拓寬語言表達形式和渠道,以增強他們的口語運用能力,更好地發展、提升自己。因此,教師將現有教學資源進行優化整合,教學策略進行優化配置,借助可行的口語交際方式,激發學生對口語交際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這對培養和提高學生語文核心素養有著積極的意義。
一、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問題不容忽視
中考、高考的影響,即便是小學也逃不脫應試思維的影響。通常情況下,教師容易在教學中過于強調字詞句段及知識點的識記、背誦、講解,把教學重點放在知識學習以及講解中,而忽略對學生口語交際的培養。有的在講述中一筆帶過;有的象征性地簡單引用;有的根據課本內容進行教學,不會靈活變通等。結果直接導致口語交際學習、訓練氛圍低迷,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不高,口語交際實踐機會嚴重缺失,長此以往,學生便容易失去學習口語交際技能、技巧的興趣,口語交際能力的提高便成了空話。此外,教師口語交際教學的方式、內容、方法較為單一,在口語講解、闡釋、運用方法上過于“簡單粗糙”,缺少必要的師生、生生之間互動,容易以“大人”思維地“想當然”,人為造成學生理解口語內涵的局限性,以至于小學生無法更好地認知語文知識以及口語交際能力的重要性,更談不到如何運用到生活中。
二、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的重要意義
語文科是語言性、綜合性、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口語交際教學既是一種教學策略,也是教學方式,它充分體現語文學科知識在聽、說中的有效運用。聽、說是口語交際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聽”是“說”的基礎,“聽”中模仿,并在“說”中融會貫通。教師要就教學內容,優化調整教學策略,以學生為主體,結合學生的年齡、個性特點,創設口語交際情景。從口語交流技巧上、方法上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在不斷的運用實踐中,學生的語言交流、口語表達能力就能得到有效的提高。學生在口語交際中就能正確地面對問題,進行分析、解決,從而懂得如何去應答應對,有助于學生核心素養的提高,有利于學生的發展。
三、核心素養下的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策略
第一,俯身傾聽,拉近距離激發開口交流。任何一個個體對事物都有其特定的認知。在小學生語言中很多的“童語”,需要教師認真解讀,與小學生保持同一高度,才能拉近與學生的距離;才能更好地分析、解決問題 ;才有機會與小朋友們成為朋友。教師在與學生交流時,俯下身去更能正確傳遞眼神、手勢等動作神態。學生從中獲取老師在認真“聽”他的信息,會增強他對老師的信任,刺激他開口交流。
第二,比學看試,“學說天下”調動學習勁頭。許多小學生在同齡人、熟悉的人面前表現出較為自然的口語交談,但在陌生人、從未接觸過的事物面前表現出較為“笨拙”,而口語交際又是常見、不可避免的。在口語交際訓練時,可以借助小學生好奇心強、對新鮮事物感興趣的優勢,幫助他們打開“金口難開”的局面。如創設“比學看試”的活動項目,讓他們從中“學說”,進行一定量的口語交際訓練,提高口語交際的興趣,幫助學生認識這是社會中的必備技能,只有掌握口語表達技能,才能在社會生活中立不敗之地。如口語交際“我說你做”(人教統編版,小學一年級,版本下同),教師可以短視頻形式展示在超市中購物的交易情境,讓學生先看視頻交易中人物的口語、動作、表情,然后讓學生“依法炮制”。學生甲試著買,學生乙試著賣的形式,不但順利地把全班同學帶進“買賣”場景中;利用教材“我們一起做游戲”“打電話”內容創設情景,培養學生如何解說游戲規則,怎么玩。同桌之間模仿打電話,正確表達意愿等。學生在“學說”中還學會了口語交際的技能,在表述中提高了口語交流能力。
第三,創設情境,模仿場景嘗試實操運用。小學生思維能力發展尚未成熟,對事物現象和認知觀點,往往不知如何表達,甚至是“有口說不出”的感覺。利用創設的情境能讓教學目標中的理性知識和理論通過場景表達出來,讓學生形成感性認識,進行嘗試操作運用,慢慢懂得如何去表述、交流。如四年級上冊口語交際“愛護眼睛,保護視力”“我們與環境”、六年級的“演講”“請你支持我”等,通過創設的場景,讓學生明白自己應該表達什么。如“班干部競選”演講,指導學生講出自己的長處、如何去管理班級、希望得到大家支持等口語交際問題。學生根據自己的認知思維,進行有效地表達、展示,能得到同學的信任與支持,從而學會表達展示。
第四,關聯生活,鍛煉學生口語交際技巧。語言表達在生活中的口語交際中存在著一定的技巧性。同樣一句話,會說話的,能說得很為暖心,不懂得說話技巧的,往往話語會讓人感到不舒服,甚至感到揪心。教師將生活實際與口語交際表達緊密聯系起來,進行語言技巧方面的訓練,能幫助學生順利達到口語交際的目標。如在口語交際(三年級)“名字里的故事”,學生如何讓自己的名字快速地讓同學都記住自己,可以引導學生把自己的名字與喜歡的人物,如英雄人物、名人等關聯起來;把自己的個性特點與名字的由來關聯起來,不但能鍛煉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有效地培養了自己的邏輯思維和聯想能力,還讓別人順利地記住了你。
第五,相互合作,提高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對話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說話方式,課間是學生接觸交流最好的時間。教師指導營造良好的訓練氛圍,預設討論話題,鼓勵每個同學都發言、對話訓練,逐步養成說話習慣。在對話中,學生能自覺糾正錯誤的、偏差的、不妥當的語言,慢慢提高說話質量,增進同學間的相互理解、信任,形成團隊合作精神。如在口語交際訓練中的“意見不同怎么辦”,先以小組形式展開討論,辯論素材、辯論依據、收集對方觀點等進行分工,發言代表才能在辯論中快速回應。學生們在激烈的辯論中,他們的收獲是顯而易見的,既掌握了一定的溝通交流技巧,又提高了的協調、應變能力,進一步提高了學科核心素養。
口語交際能力不是生來俱有的,而是在學習生活中不斷交往訓練、積累而來的。教師在教學中根據不同學段學生的年齡、個性特點,創設教學情境,為學生提供語言交流、訓練的機會;積極引導學生學會表達自己的意愿,培養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在語言的表達技巧、方法上下功夫,激發學生的表達意愿、表達欲望,才能不斷提高口語交際能力,促進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李霖.提高小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教學策略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6.
[2]肖金萍.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板塊教學的有效方法[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6(2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