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家庭教育;說謊;誠信
【中圖分類號】G446?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22)24-0027-03
【作者簡介】施英,蘇州大學(江蘇蘇州,215123)教育學院高等教育學專業認知心理學方向博士研究生在讀,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
一、案例重現
案例一:編出來的“好消息”
萌萌告訴父母,她要代表班級參加學校的朗誦比賽,一定要獲獎。過了一陣子,媽媽問萌萌比賽結果怎么樣。萌萌說,因為疫情原因,學校取消了一切集體活動。數學老師在家長群里發了一條信息:請家長與孩子一起分析本次數學考試的試卷,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明確接下來的努力方向。爸爸讓萌萌把數學試卷拿出來,萌萌說,她考得挺好的,只是因為時間分配的原因最后一道大題目沒有答完,其他全對,數學老師還表揚了她,但試卷放在學校忘記帶回來了。
萌萌隔三岔五會從學校帶回一個好消息,父母感到很欣慰。直到有一天,班主任給萌萌的父母打電話反映,萌萌經常有作業漏做的情況,且錯誤率很高,各科成績都上不去,在學校少言寡語,很少參加集體活動。父母這才發現,所有的好消息都是萌萌編織的謊言。
案例二:信誓旦旦地說謊
小南從小就被父母教導要誠實守信。5歲時,小南到小伙伴家玩,偷偷帶回一件玩具,說是小伙伴送給他的。爸爸得知真相后狠狠地打了他一頓,并警告他以后再也不要對父母說謊,否則一定會嚴厲地懲罰他。自那以后,小南就不敢對父母說謊了。
進入八年級之后,小南的成績直線下滑,老師發現他上課時經常打瞌睡,于是詢問他是否因為學習壓力過大而導致睡眠不足。媽媽說小南的作息十分規律,想帶他去醫院檢查身體,但小南不愿意。有一天,媽媽在幫小南收拾房間時發現了一部手機,便質問小南。小南輕描淡寫地說,是同學的手機,怕被父母發現,暫時寄放在他這里幾天,并信誓旦旦地說他肯定不會玩的,媽媽相信了。后來,媽媽無意中看到自己有一筆微信付款記錄,她懷疑是小南用自己的手機買過東西,本想問他,但一忙起來就忘記了,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期中考試之后,班主任通知小南的父母到學校面談,小南因為在上課時翻看手機被老師抓了個正著。當著老師和父母的面,小南的謊言被拆穿:原來,小南背著父母在3個月前用自己的壓歲錢買了一部手機。每天夜里,小南都會用手機玩游戲,還曾經拿媽媽的手機買過游戲裝備……一個謊言套著一個謊言,令父母既震驚又擔憂。
每個人都不可避免地會說謊,即為了掩蓋自己的意圖而故意蒙騙他人。其中,有些謊言是為了不傷害他人情感而說的,通常被稱為“善意的謊言”;有些謊言則是為了獲取利益或逃避懲罰而說的。對于孩子來說,說謊是一種解決問題的辦法,但是如果處理不當就會轉變為讓父母感到焦慮和擔憂的品質問題。本文主要討論后一種謊言。
二、反思孩子說謊中父母的責任
1.父母說謊成性,自己渾然不覺。
孩子的說謊行為往往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特別是來自父母的言傳身教。爸爸出去打牌,謊稱跟朋友談工作;媽媽口口聲聲要響應“減負”政策,結果又給孩子報了各門學科的網絡課程;爸爸說過堅決不對孩子動手,但在孩子犯了錯后又狠狠地打了他……孩子感知到父母為自己的謊言和不守承諾找各種理由,就會形成“說謊不是錯”的錯誤認知,漸漸養成說謊的習慣。父母通常意識不到自己的問題,卻在孩子說謊時無法忍受。事實上,萌萌的父母和小南的父母都曾經無意識地在孩子面前說過謊,趨利避害是人類的本能,是人們說謊的主要原因。
2.父母重視面子,孩子在乎父母。
孩子在乎父母,在乎他們對自己的評價和態度。孩子通過觀察,本能地知道怎么做才能討父母的歡心。當萌萌表現良好時,全家人都會夸她“很棒”,還會自豪地在別人面前夸耀。父母經常會在接萌萌放學時問她:“今天在學校表現得好嗎?老師有沒有表揚你?”萌萌不想讓父母失望,開始膽怯地找自己的“好表現”。記得第一次編出“今天英語老師表揚我了,因為我默寫全對”的謊言時,媽媽眼睛放光,豎起大拇指說:“我們家萌萌真聰明!”萌萌嘗到了甜頭,想方設法編出各種“好消息”來滿足父母的期待。在學校里,萌萌感受到的是激烈的競爭壓力,她懷疑家人所夸的“聰明”只不過是為了鼓勵她而說的謊,她自卑且無力,在學習上糊弄老師,在家里則裝好迎合父母。
3.父母嚴厲控制,忽視孩子需要。
懲罰不會減少或杜絕說謊,反而會讓孩子不敢表達真實的想法。小南在買手機前,曾經試探過父母的態度,他說班里的不少同學都有自己的手機,他們常常在課間聊新聞、聊游戲,而自己插不上話,顯得格格不入。爸爸說:“別跟人比這些沒用的,提高成績考上好大學才是真本事。”盡管小南至今對小時候因撒謊而挨打的情景記憶猶新,但他太想擁有自己的手機了,因為這是融入同學的前提。從小心謹慎地藏手機,到半夜偷偷玩手機,小南的膽子越來越大。他早就盤算好了,如果被發現,第一步是不承認,如果真的被拆穿了,他也一定不會向父母妥協,因為他早已對父母的嚴厲控制忍無可忍。無論用什么方式,他都會把自己心里的想法說出來。
三、冷靜且積極地面對孩子的謊言
1.控制情緒,營造說真話的氛圍。
當父母理解孩子說謊是為了不讓父母生氣或者取悅父母,歸根結底是因為在乎父母時,就能夠冷靜地面對孩子的謊言,才有可能繼續與孩子對話。需要注意的是,父母的憤怒只會讓孩子關注到父母激烈的情緒而不是自己的錯誤行為,往往容易讓孩子由于懼怕而編造更多的謊言,使得親子關系惡化。
在拆穿孩子的謊言時,父母可以告訴孩子:“我現在的心情很復雜,我猜你也一樣。我們先花一點時間讓自己冷靜下來,然后好好談一談這件事,我想你這樣做肯定有你的理由。”等雙方冷靜下來,先允許孩子自由地表達,告訴孩子:“問題既然已經發生了,我們就要想辦法解決,冷靜地把各自的想法說出來。”無論孩子怎么說、說什么,父母都要控制自己情緒,不打斷、不評價,耐心地聽孩子把話說完。如果父母能夠控制情緒,愿意傾聽并給予孩子理解和尊重,孩子就容易放下防衛并承認錯誤。
2.承擔責任,表達自己的擔憂。
父母也應該從孩子的問題行為中找自身的原因,不要咄咄逼人地將說謊的孩子當成犯人來審問,而是要承擔起在孩子說謊行為中的責任。如父母可以說:“看到你說謊,我想到其實我自己也會說謊,我做了壞榜樣,要負一定的責任。”萌萌的父母可以說:“你一直是一個懂事的孩子,希望我們開心、滿意,所以你才會對我們報喜不報憂。”小南的父母可以說:“我們總認為對你嚴格要求是為你好,一直以來把你當成小孩,不尊重你的想法,不采納你的意見,所以你才會對我們說謊。”
同時,父母要表達自己對說謊行為的擔憂:“我對這件事情很擔心,你想想,我可能在擔心什么?”與孩子一起分析說謊可能帶來的后果,讓孩子看到父母擔憂的不是孩子挑戰了自己的權威,而是因為說謊帶來的最終結果是自欺欺人,且失去了別人對自己的信任。如萌萌沒有從說謊中增長本領、提升能力,只會在說謊中自我麻木,回避學習和生活中的困難。小南也許可以一直對父母隱瞞下去,但成績退步帶來的影響可能是不可逆轉的,將來會讓人遺憾終生。孩子如果感受到父母是真正在關心他、為他的未來擔憂,便會發自內心想要改變。
3.制定家規,全家培養誠信品格。
培養誠信品格應從父母做起,制定“誠信家規”是改正孩子說謊行為的重要且有效的策略。首先要向孩子強調,彼此真誠相待是家庭幸福和睦的基礎,家規是針對全體家庭成員的,而不是針對孩子的。全家可以共同制定關于誠信品格的家規,如萌萌家的“誠信家規”可以考慮以下幾點:爸爸媽媽要真正關心萌萌在校的學習情況,不能只關注萌萌是否受到表揚,即使沒有受到表揚,爸爸媽媽也要愛萌萌,看到萌萌的其他優秀表現,幫助萌萌解決學習上的困難。再如,小南家的“誠信家規”可以這樣制定:小南要及時與父母溝通想法,父母要控制情緒,傾聽并尊重小南的想法,滿足小南的合理需求,不打罵他。在共同制定并執行家規的過程中調動孩子的參與積極性,幫助孩子逐漸減少并改正說謊的缺點,培養孩子誠實守信的品格。家規中尤其要體現對誠信行為的獎勵,無論是發現家庭成員的誠信行為,還是被發現誠信行為,都應該得到物質或口頭獎勵,這樣才能強化誠信行為。當然,家規中也要體現對說謊行為的懲罰,懲罰的目的是對說謊帶來的后果進行補救,從根本上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