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辛
摘? 要:隨著我國互聯網信息化的飛速發(fā)展,網絡信息技術的方式也被廣泛應用于課堂的教學中。自媒體的出現對民族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產生了許多的挑戰(zhàn),但同時也創(chuàng)造了新的教學機遇。因此,本文對自媒體背景下民族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影響和挑戰(zhàn)進行分析,并闡述自媒體對思政教育工作途徑的創(chuàng)新及作用,以期能為民族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帶來參考依據。
關鍵詞:自媒體;民族高校;思政教育;創(chuàng)新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9052(2022)04-0-03
隨著我國互聯網科技的發(fā)展和進步,自媒體平臺得到了更進一步的發(fā)展。自媒體成為普通群眾能展示自身特長,同時能收集和獲取更多豐富知識的平臺,并擁有著更加親民化、個性化、大眾化的特點深受群眾的喜愛。同時由于我國對網絡監(jiān)管還存在不足之處,造成一些不良信息、虛假信息混入其中,給處于思想尚未完全、判斷能力不足的學生帶來了嚴重的危害,為民族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帶了影響和挑戰(zhàn)。因此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開展中,如何利用自媒體平臺的優(yōu)勢同時避免負面信息給學生帶來的影響是民族教育工作者應該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一、自媒體的基本情況
第一,自媒體的含義。自媒體用通俗的話來解釋就是指個人媒體,是一種區(qū)別于傳統(tǒng)媒體運用的新型運用方式,自媒體中的“自”代表著普通人民群眾,表明了人人都可以借助互聯網絡平臺發(fā)表自己的言論、看法及觀點,或對自我日常生活中身邊的新鮮事物和新聞等內容通過現代化的手段進行分享的途徑。
第二,自媒體與傳統(tǒng)媒體的區(qū)別。傳統(tǒng)媒體包含了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電視臺、廣播、報刊、雜志等,這些傳統(tǒng)媒體具有的比較高的門檻,因此對于要發(fā)表的內容、事件、新聞等的標準及要求高且對于實時的新聞及事件的內容不能是隨意地編造而是需具備權威性。因此,相比于傳統(tǒng)媒體而言,自媒體屬于個人媒體,有著更加親民化、個性化、大眾化的特點。比如像抖音、快手等短視頻,類似于喜馬拉雅這種類型的音頻閱讀軟件、今日頭條中的文章等都屬于自媒體,是由無數的自媒體人所創(chuàng)造出來的自媒體平臺。普通群眾可以通過對自媒體的運用,分享新鮮的事物吸引他人閱讀及觀看增加點擊量,從而實現流量變現的過程,使無數普通群眾通過自媒體平臺賺錢,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1]。
第三,自媒體所擁有的特點。一是自媒體進入門檻低、運作簡單。相比于傳統(tǒng)媒體所需的專業(yè)團隊、各種媒體平臺等需要大量的資金、人力及物力等資源的投入。自媒體的使用并不需要投入大量的資源,僅需普通群眾的一部手機或一臺電腦便可成為一個自媒體的賬號。二是自媒體的多樣化。自媒體的運作形式具有多樣化的特征,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直播等方式都是自媒體的表達形式。并不需要普通群體傳統(tǒng)印象中需要長得好看、寫作水平好、語言表達能力好的人才可以做自媒體,而是通過利用自媒體表達自我的特長、愛好、興趣等,展示自身的才華。自媒體便對使用人群沒有太高的要求,無論個人擅長的是什么,都能通過自媒體實現個人價值的平臺。
二、自媒體對民族高校思政教育的影響
由于目前民族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面臨著更為復雜的教育環(huán)境及背景,因此在民族高校思政教育的工作中也應運用好新的網絡技術開展教育工作,同時適應社會發(fā)展的新潮流。對于現在的民族高校學生而言,正是對新鮮事物及新潮流事物充滿興趣的主要人群,隨著手機、平板、筆記本等工具在社會中的普及和運用人群的廣泛,高校的學生也能通過手機、筆記本等獲取到許多的新鮮事物及信息并通過自媒體的運用使其信息的傳播范圍更加廣泛。而民族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者也應把握住自媒體平臺的優(yōu)勢,將思政教育工作帶入自媒體平臺中,使民族高校的學生能通過自媒體平臺中思政教育教師所發(fā)布的思政教育的具體知識內容,來實現日常生活中學生對思政教育知識的學習,加強民族高校對思政教育工作的開展[2]。
三、自媒體背景下民族高校所面臨的挑戰(zhàn)
自媒體是通過傳統(tǒng)媒體和網絡信息技術的相互結合,并對傳統(tǒng)媒體所具有的不適應普通群眾的缺點進行改進和完善后的新型產物,具有著親民化、個性化、大眾化的特點,以及互聯網絡所具備的典型特征。方便了普通群眾對于新鮮知識的獲取及自身特長的展示,同時也對普通群眾的思想意識觀念、道德行為素質等方面產生了一定程度的負面影響。尤其對思想觀、人生觀、價值觀還未完全形成的民族高校的學生更容易被自媒體平臺帶來的負面信息所影響,導致民族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難度增加[3]。
第一,不良信息的傳播增加了思政教育工作的難度。在自媒體背景下,難以確保通過自媒體平臺所傳播出的信息是否具有觀看的價值。自媒體平臺對個人網絡空間的開放程度增高,使每個人都能接收到新的信息但也為了信息傳播過程中的一個節(jié)點,在將信息傳播范圍不斷擴大的同時,也增加了對傳播不良信息的源頭進行追責的難度。在包含了大量有價值的信息、虛假信息、暴力內容、色情內容等信息的自媒體平臺,對分辨能力較為薄弱的民族高校部分學生來說容易被不良信息所影響,自身的思想觀、意識觀等容易出現缺失,對民族高校的思想教育感到不屑,造成了思政教育工作的教學效果被自媒體網絡環(huán)境所影響。此外,因目前我國對自媒體網絡不良信息的監(jiān)管及對網絡安全的立法的工作正處于摸索時期,對不良信息的傳播源頭和網絡犯罪的行為不能及時地打擊和處理,造成了網絡低成本犯罪的數量增加,并加重了自媒體網絡環(huán)境的不良信息傳播,對民族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開展增加難度。
第二,自媒體網絡的特性削減了民族高校思政教育的權威性。在教育工作與社會發(fā)展的共同進步背景下,我國的教育部門也對各學校師生之間協和、平等的關系進行著重強調,但不代表著將學校和教師的專業(yè)權威性降低。而具有著共享及開放信息、多人互動交流的自媒體網絡平臺的出現,對民族高校的教學工作和被教育學生產生的影響較大。自媒體網絡平臺一方面將打破傳統(tǒng)教學的模式與界限,通過共享性和開放性的特點,擴寬群眾收集知識的途徑和方式,同時也降低了群眾對信息獲取的成本及信息傳播的難度,動搖了民族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地位。而自媒體網絡平臺另一方也增強了民族高校學生的自我意識,利用互聯網絡技術實現了知識教學接受者和知識資源傳播者的雙向身份,在這種情況下對民族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權威性造成了一定的削減,從而影響了思政教育工作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
第三,自媒體網絡平臺的信息傳播速度快且無法得到控制。對于現如今的互聯網絡社會而言,許多信息、事件、事物等內容的真實性的判斷是較為困難的。由于自媒體平臺的數量急劇增加,許多不良及不實信息的傳播都無法得到強而有力的控制,部分群眾因長期受到這些虛假信息的影響,造成了自身對信息是否具有真實性的判斷能力降低,使其虛假信息的傳播范圍更加廣泛。尤其對于正處于思想尚不成熟、判斷能力還未完全的學生而言,利用自媒體平臺對某些同學并未發(fā)生的事情進行惡意傳播發(fā)散,使其消息的傳播速度加快、傳播范圍也逐漸擴大,不僅嚴重詆毀了同學的形象,使其名譽被不實信息影響而降低,同時也對學校的名聲造成了嚴重的影響。
四、自媒體背景下民族思政教育的創(chuàng)新途徑
第一,轉變傳統(tǒng)的思政教育教學模式,理性看待自媒體。在傳統(tǒng)的思政教育模式中,教師在課堂開展教學工作時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較少,致使學生對思政知識的疑問不能及時地傳遞給教師,教師也不能對學生的問題進行及時反饋和解答。其教學模式過于單一,造成教學課堂氛圍充滿枯燥、乏味等情況,同時降低了學生主動學習思政知識的興趣和積極性,難以保證民族高校的思政教育教學質量,學生的學習質量也明顯降低。因此在現如今網絡信息化高速發(fā)展的時代,民族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者應對自媒體網絡平臺有正確的認識,并理性看待自媒體對學生所帶來好與壞的影響力。不能否定自媒體網絡平臺所帶來的正面影響,也不能在思政教育工作的開展中完全依賴自媒體網絡平臺而忽視了思政課堂教育的重要性,應將課堂教育與自媒體網絡平臺進行有效結合并發(fā)揮其優(yōu)勢。在思政教育的課堂中利用自媒體平臺中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方式激發(fā)學生對思政教學知識的學習興趣,使課堂的教學氛圍更加生動和有趣,通過自媒體網絡平臺的傳播速度進行正確的思政教育指導,傳播正能量,占領自媒體網絡宣傳知識中的頂點。同時,自媒體平臺的運用可以加強師生之間課下對思政知識的溝通交流,若學生因特殊情況造成沒有參與當天思政教學,可以利用自媒體平臺與教師溝通課堂中的重點知識內容等,不僅便于教師及時掌握學生的思政知識學習情況,也方便學生在周末時間利用自媒體平臺向教師詢問遇到的問題,提升了思政教學質量的同時,也提高了學生提出疑問的及時性與教師對疑問解答的反饋。
第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網絡媒介思想。由于民族高校的學生正處于對新鮮事物及新思想感到好奇與接受能力較強的時期,同時也是沉迷和依賴于互聯網絡信息的時期。因此民族高校在開展思政教育工作中,應提前給學生詳細地講解現階段網絡環(huán)境的優(yōu)勢和缺點,讓學生對網絡環(huán)境與現實環(huán)境之間的區(qū)別有正確的認識。在思政教育的開展過程中,民族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者應通過舉辦自媒體發(fā)展相關知識的知識專題活動來提高學生對自媒體的正確認識,同時幫助和引導學生有效地利用自媒體平臺的優(yōu)勢輔助自己的學習和生活[4]。對于過度沉迷和依賴互聯網絡的部分學生,切記不可使用強制性的手段和刺激性較強的語言將學生從互聯網絡中抽離,以防學生發(fā)生抵觸教育和反抗的情緒。在進行思政教育的工作中應同時告知學生國家所制定的自媒體平臺法律內容,提高學生對虛假信息、不良信息的意識和防御能力,從而有效地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
第三,做好自媒體平臺中思政教育的維護工作。民族高校可先建立專屬學校的思政教育自媒體平臺,并打造自媒體主流的思想氛圍。思政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高校創(chuàng)建的思政教育自媒體平臺,如微博賬號、短視頻賬號、微信公眾號等,在其中通過多樣化、興趣化的方式宣傳政治思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紅色文化,發(fā)布實時的政治熱點及社會焦點等內容,在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同時激發(fā)學生主動認識和了解這些知識的興趣,并及時對學生的提問和留言進行解答和回復。目前許多高校都創(chuàng)建了自己的自媒體平臺并長期發(fā)表了許多的教育知識,但忽視了對平臺留言的維護,使學生未能收到相關的解答回復,降低了學生的參與和討論的興趣。因此,高校還需選擇不同的思想教育工作者定期對學生的提問和留言及時地給予解答和肯定,同時引導學生對問題的想法和解決問題的方法要以正確、公正、客觀的心態(tài)看待,不要以偏概全地將其略過。
第四,加強對自媒體平臺的監(jiān)督管理。因自媒體網絡時代的發(fā)展,平臺中能獲取的信息資源多樣且復雜,其中包含了暴力信息、色情信息等對學生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影響的有害信息。因此作為民族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者因加強自身的理論知識并提高道德政治素養(yǎng),提升對不良信息的判斷能力及鑒別能力,在增加對高校自媒體平臺信息監(jiān)控頻率的同時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及價值觀,引導學生提高是非判斷的能力,善于動腦思考,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避免學生參與造謠和虛假信息的傳播[5],減少不良信息及虛假信息對學生思想造成的影響。同時,在日常的課堂教育工作中,對學生進行法律知識的講解和普及,對在自媒體平臺上傳播過不良信息的學生進行全面的警示教育,使學生能對自媒體平臺的使用有正確的認識,實現自我約束。此外,加強對高校學生會成員的思政教育培養(yǎng),彌補教師在自媒體平臺管理中的疏忽,同時將學生的異常情況及時告知教師,并用自己的行動做出榜樣去影響其他的學生。
第五,提高民族高校思政教師的綜合水平。民族高校的思政教師除了具備專業(yè)的理論知識外還應該具有較高的文化素養(yǎng)。因此,學校還需加強對思想政治教育教師知識理論的學習、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識,以及對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創(chuàng)新能力,重點培訓和提高教師的綜合能力、個人文化素養(yǎng)、德育素養(yǎng)等,并將其運用到日常的教學工作中,這才是一個專業(yè)能力過硬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師應該具備的個人綜合能力。此外,教師除了專業(yè)過硬的能力外,個人的人格魅力也是非常的重要。學校也需加強對教師的人格魅力培養(yǎng),首先對教師的性格、情商、智商等進行重點培養(yǎng),其次是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等的提升。擁有良好的道德素質、誠信正直、作風端正、友善待人等優(yōu)秀品格的教育工作者才能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效果[6]。
第六,與政府建立監(jiān)督管理制度。民族高校管理人員還需重視對自媒體平臺的監(jiān)督和管理工作,通過和政府部門的配合建立一套完整的監(jiān)督管理機制,實現可行性、可控性的思政教育監(jiān)督管理體系。由于我國現階段對自媒體平臺的法律和法規(guī)相對較少,缺乏專業(yè)和有效的約束和規(guī)范,造成了自媒體平臺的信息環(huán)境被各種不良的信息所影響。因此,學校應盡快和政府對自媒體平臺的管理方式進行研究,建立相關的信息管理和監(jiān)督機制,實現對平臺言論發(fā)表的有效管理與監(jiān)督,從而凈化學校建設的自媒體環(huán)境[7]。
五、結語
綜上所述,自媒體網絡平臺的應用對民族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具有重要作用。隨著我國思政教育工作的不斷推進,各高校之間的思政教學模式也在不斷改進和創(chuàng)新,自媒體平臺的出現不僅有利于師生時間的信息交流,也方便學生能通過自媒體獲取到更多新鮮的知識,同時也為民族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產生了一定程度的負面影響。思政教育工作者應對自媒體平臺的優(yōu)勢有正確的認識,同時在教育工作的開展中通過對自媒體平臺的監(jiān)督、對學生思想的引導和糾正等多種方法,消除自媒體平臺給思想教育帶來的負面影響,從而實現思政教育教學成果的提高。
參考文獻:
[1]俎美杰.新媒體語境對傳統(tǒng)廣播電視媒體造成的沖擊[J].西部廣播電視,2020(16):74-76.
[2]陶美慶,趙剛,楊光強.新時代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徑[J].西部素質教育,2020,6(3):40-41.
[3]楊怡.自媒體生態(tài)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境遇解析與路徑研究[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旬刊,2019(3):77-78.
[4]李奇.自媒體視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問題及創(chuàng)新路徑研究[J].黑龍江教師發(fā)展學院學報,2020,39(8):100-102.
[5]韋陶,胡丹,錢慶逸.STEAM教育理念引入鄉(xiāng)村小學科學課堂的實踐探究——以宿遷市泗洪縣梅花鎮(zhèn)為例[J].大學,2021(47):145-147.
[6]葉程.自媒體在高校輔導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應用分析[J].農村經濟與科技,2020,31(6):351-352.
[7]黃桂花.自媒體環(huán)境下大學思政教育面臨的問題與應對措施[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20,36(5):20-22.
(責任編輯:董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