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閱讀的物質性:物質視野中的閱讀實踐與知識理路

2022-04-03 14:39:16呂清遠
編輯之友 2022年3期
關鍵詞:閱讀

【摘要】文章從物質性的視角出發,探討物質視野中的閱讀實踐與知識理路,洞察物質要素之于閱讀活動的關聯結構與作用邏輯,并據此發展出物質性的閱讀觀念。文章指出,閱讀并非純粹的精神活動,而是展開與存續于物質要素之中的。于閱讀而言,物質要素是由文本、身體與環境聯結而成的經驗裝置,它們構成了閱讀的總體條件與基本境況。物質要素與閱讀活動在關系、知識與行動層面有著緊密聯系,這對于構置閱讀組織方式、訂造閱讀內容形態與形塑閱讀行為習慣具有積極的能動作用。物質要素作為一種元物質基礎,在閱讀的生產、勞動與官能實踐中發揮著重要的中介作用,有力地塑造了人類的文明制度,建構了社會的文化資本,涵化了人們的認知結構。從物質演化角度來說,數字閱讀脫離了傳統物質形態的限制,重塑了閱讀的物質要素構成,使閱讀的儀式化特征逐漸式微,經驗性聯結日益增強。

【關鍵詞】閱讀 物質性 知識理路 關聯結構 實踐邏輯

【中圖分類號】G2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6687(2022)3-021-08

【DOI】 10.13786/j.cnki.cn14-1066/g2.2022.3.003

受制于二元對立的傳統觀念,人們多將閱讀視為獲取信息、學習知識與建構意義的文化過程,側重關注閱讀對于人類文化傳承、思想交流、經驗分享與認知世界的精神價值,忽視了閱讀得以在現實社會中開展并存續的物質維度?;诖?,人們通常把物質要素視為閱讀的外置條件,而缺乏對于物質要素本身內在結構屬性的關注與考量。事實上,物質要素不僅是閱讀得以存續的基礎構件,更確切地說,閱讀就存在與展開于物質要素之中。在布魯諾·拉圖爾看來,物質要素與人類自身共同構成了相互聯結的行動者網絡,且物質要素也能作為自主性的行動者,在關系網絡的交互作用中發揮實際的能動作用。[1]就此而言,閱讀不僅是二元范疇中的文化性行為,更是物質范疇中的經驗性實踐。本文從物質性視角出發,力圖突破人類中心主義與二元對立觀念的思想束縛,重新審視物質要素與閱讀的聯結關系和構置意義,進而更好地探索閱讀實踐的知識理路與內在邏輯。值得注意的是,本文所指的物質性視角并非僅僅把重心落在物質要素本身,而是從關系維度把握物質要素與閱讀實踐間的邏輯勾連,以此揭示物質要素之于閱讀實踐的能動作用與聯結意義。

一、在物之中:物質要素構成了閱讀的總體條件與基本境況

閱讀作為一種實踐活動,它不是孤立存在的,也不是憑空發生的。僅僅把閱讀看成“主體超然物外的精神行為”顯然不妥。馬丁·海德格爾拒斥“客體圍繞主體而存在”的二元對立觀念,認為人的存在是“在物之中(處在相互關聯的事物構成的總體之中)”的,并且物質要素與人類自身的關聯結構塑造了人們在現實社會中的中介化實踐邏輯。[2]就此而言,閱讀并非一種純粹的精神行為,其背后是由物質要素聯結而成的基礎架構與原初動力。在這里,構成閱讀的物質要素主要包括文本、身體與環境三個部分,它們在閱讀實踐中分別扮演了基礎裝置、具身認知與基本境況的功能角色,共同形塑了閱讀實踐的經驗構型與總體條件。

1. 文本要素:從信息載具到基礎裝置

文本要素不僅是承載與傳輸訊息內容的載具管道,更是人們展開閱讀行為與實踐的基礎裝置。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人們進行閱讀的文本(物質形態)發生了多次實質性更迭與變遷。從先秦時期的結繩、石刻、銘文到封建社會的簡策、帛書、筆墨紙硯、雕版/活字印刷,從近代以來的書籍、報刊、光盤、廣播電視到今天的手機、電腦、電子閱讀器、VR/AR設備,無不折射出文本要素在物質形態維度發生的功能結構變化。然而,囿于人類自身的中心主義視野,人們往往將這些物質性的文本要素視為承載與運輸內容信息的載體工具,過度關注文本要素之于閱讀的訊息形式與內容意義,忽視了對于文本要素本身內在功能結構屬性的考量。在戴維·貢克爾與保羅·泰勒看來,介質(文本要素)內容的意義相較于介質(文本要素)來說是淺層的,但人們卻往往被介質(文本要素)的內容訊息吸引了注意力,忽略了介質(文本要素)本身的社會影響。因此,人們不僅要關注文本要素在訊息與內容層面的載具作用,更要關注文本要素在結構與功能層面的構置意義,這樣才能更好地理解文本要素之于閱讀實踐的積極能動價值。

約翰·彼得斯從物質要素的本體論視角出發,將介質(文本要素)的社會范疇從訊息層面拓展到棲居層面,并據此考察了介質(文本要素)在人類社會實踐中的基礎裝置作用。[3]在彼得斯看來,不同的介質(文本要素)具有不同的物質屬性與功能結構,它們猶如基礎裝置般孕育了人們的實踐方式與行為模式。對于閱讀而言,文本要素不僅表征了人們進行閱讀的信息、內容、知識與意義,更在底層向度構置了人們展開閱讀實踐的基礎設施與行動裝置??v觀歷史視野中的文本形態,以石刻、銘文、雕塑為代表的文本要素通常笨重且難以移動,往往需要人們通過朝覲、瞻仰、守望的方式進行閱讀;以竹簡、絹帛、印刷紙張為代表的文本要素具有一定的流動性與私密性,讓人們能夠在特定的時空環境中進行精細化閱讀;以收音機、車載廣播、音頻APP為代表的文本要素用聽書解開了閱讀的視覺束縛,讓閱讀成為一種伴隨性、生活化的實踐活動;而以手機、電腦、電子閱讀器、VR/AR設備為代表的超文本要素將文字、圖像、音頻、視頻等形式凝聚在自身的文本形態中,促使人們以全身心投入的行動姿態展開自身的閱讀實踐。

2. 身體要素:從精神解碼到具身認知

閱讀往往被人們視為獲取信息、領會知識與傳承文化的精神活動,這也使得身體要素在閱讀研究中通常不受重視。從笛卡爾的身心二元論到康德的“哥白尼革命”,人們逐漸確立了自身在現實世界中的主體地位,不斷高揚精神的權力意志與能動作用,貶低肉身的官能感受與具身價值。也正是基于此,人們往往把閱讀看作一種離身性的精神活動,關注閱讀活動在智力層面的符碼解讀過程,拒斥肉身在閱讀實踐中的機體機能與官能感受,以此通達閱讀的社會文化意義。事實上,身體不僅是人們進行閱讀的精神裝置,而且作為一種物質要素能動地參與到閱讀的實踐過程中。彼得斯在《對空言說:傳播的觀念史》中直言:“書寫宣稱自己跟讀者一對一交流,但實際上它們對讀者不加區分,漠視了讀者的靈魂?!盵4]在彼得斯看來,文字是冰冷的、生硬的、缺乏內在性的,唯有行為主體的肉身在場與具身溝通,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交流與對話。于閱讀而言,純粹意義上的精神解碼是不存在的。當人們在智力層面解讀符碼與索尋意義的時候,其背后涌動著肉身要素的感官實踐與具身體悟。

身體作為人們賴以存在的物質實體,與周遭的環境要素一起構成了閱讀的有機系統,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們的思維方式與情感體驗,并具身性地參與著人們的閱讀認知過程。[5]克里斯·希林認為,人類的心智寓于身體之中,與身體密不可分。[6]進一步說,人類的身體是生物性過程與社會性過程耦合而成的產物,它孕育著心理功能與社會意識間的結構性關聯,形塑了生命有機體的智力潛能與感受閾限。因此,不同的身體機能及其具身經驗往往催生出不同的閱讀實踐。在梅洛-龐蒂看來,身體是心靈的原初經驗空間,它將人類自身與現實世界統一在肉身系統中,并經由肉身不斷介入行為主體的思維認知與生命實踐中。[7](14-27)在閱讀實踐中,身體的肉身要素對于人們的認知活動具有物質性的原初意義。人們若要獲得良好的閱讀體驗,就要積極關注肉身要素的在場,讓機體機能與官能感受也參與到行為主體的認知實踐中。

3. 環境要素:從外置條件到基本境況

環境要素不僅是閱讀得以發生的外置條件,更在實踐層面形塑了閱讀的基本境況。在過去的閱讀觀念中,人們往往對閱讀抱有“一人一書一世界”的美好想象。事實上,純粹意義上的閱讀活動是不可能獨立發生的,它必然寄寓在各種各樣的環境要素當中,并在潛移默化中經受著環境要素的影響與制約??梢哉f,環境要素構成了閱讀的基本境況。如果環境要素發生異常,人們的閱讀實踐就會變得難以為繼。在日常的閱讀實踐中,嘈雜的聲音與燥熱的天氣通常難以讓人們靜下心來,昏暗的燈光極易讓人們產生視覺疲勞,而短暫的時間也難以讓人們形成有深度的思考。顯然,閱讀活動的有效開展離不開場所、時間、光線、溫度、聲音、技術設備、寬帶網絡等環境要素的物質構成,且這些環境要素不斷在底層向度影響著人們的閱讀行為實踐。尤其是在媒介化日益普及的今天,人們的閱讀實踐更離不開環境要素的加持,也更容易受到環境要素的影響。羅伯特·斯考伯與謝爾·伊斯雷爾在《即將到來的場景時代》中指出,移動設備、社交媒體、大數據、傳感器與定位系統作為五種技術原力,形塑著人們賴以生存與實踐的基礎環境。[8]可見,數字背景下的環境要素與閱讀的物質性聯結更為緊密,也更具有構置性意義。

環境要素對于閱讀實踐的構置性意義通常體現為場景邏輯。歐文·戈夫曼認為,環境要素(時間、地點、機構等)構成了人們展開自我實踐的互動場景,暗喻了人們進行自我呈現的社會框架,并要求人們用一以貫之的道德模樣完成自身的角色義務。[9]約書亞·梅羅維茨進一步發展了戈夫曼的場景主義思想,認為環境要素對于人們產生的社會影響是通過場景地理的動力機制實現的。在梅羅維茨看來,場景地理是人們展開生活實踐的經驗場域,它締造了人們在特定時空環境下的行動模式與交往方式,形塑了人們對現實世界的認知過程與情感結構。[10]于閱讀而言,環境要素為人們構造了閱讀實踐的場景地理,并通過場景邏輯影響了人們進行閱讀的實踐方式與體驗結構。過去,囿于書籍的實物形態,人們的閱讀環境通常發生在圖書館、閱覽室、書店等場景中,這也暗喻了人們閱讀的實踐方式是長時間、全身心、精細化的。隨著數字技術的發展,電子媒介設備逐漸滲透到人們生活的各個場景,人們能夠在地鐵、公交車、床上、衛生間等場景中進行閱讀,這使得人們閱讀的實踐方式逐漸呈現出伴隨化、碎片化、瀏覽化的特征。

二、物質聯結:物質要素之于閱讀的關聯結構與能動作用

物質要素構成了閱讀的總體條件與基本境況,在底層邏輯上勾勒了閱讀的功能結構與實踐方式。那么,物質要素是如何在閱讀實踐中發揮能動作用的呢?在拉圖爾看來,物質要素若要在關系網絡中實現自身的主動性作用,就要與其他行動者要素交互聯結在一起,并通過相互界定、相互塑造與相互作用的方式獲取自身的能動性力量。[7](56-67)可見,物質要素唯有在閱讀實踐中與其他要素聯結在一起,才能有效地發揮自身的能動作用。

1. 關系聯結:物質要素構置了閱讀的組織方式

閱讀活動是在關系維度中組織開展的。無論是個體向度的閱讀實踐,還是集體向度的閱讀活動,都是在特定的組織方式中展開的,而物質要素又是構置閱讀組織方式的重要力量。哈羅德·伊尼斯通過考察口語、字母表、石頭、莎草紙、羊皮紙、印刷物等書寫媒介物,發現不同的物質要素會發展出不同的閱讀方式與知識體系,并據此衍生出不同的閱讀組織方式與社會人際關系。[11](33-48)可以說,物質要素的功能結構對于閱讀實踐的組織方式具有基礎性的構置作用。具體而言,物質要素的稀缺性、可移動性、便攜性、富媒體性等特征,都會影響人們進行閱讀實踐的組織方式。在施蒂格·夏瓦看來,媒介物會作為一種本體化的元過程參與到人們的社會情境實踐中,并基于自身的屬性與動力推進社會的組織性框架與制度化實踐。[12]閱讀活動是在物質要素中存在與發生的,它的組織方式也必然會受到物質要素功能屬性的影響與制約。具體而言,口語閱讀通常是親密與伴隨式的,石刻物閱讀通常是朝覲與儀式化的,印刷物閱讀通常是占有與流動式的,而數字閱讀則更具有社交與場景化的特征。

物質要素通過構置閱讀活動的組織方式,在潛移默化中形塑了人們的交往形態與權力關系??v觀閱讀的歷史長河,閱讀的物質組織形態始終牽絆著人們的社會交往關系。彼得斯通過對歷史時空中的書寫媒介物進行考察,發現書寫媒介物曾長期被市場、皇家與寺廟等機構占有,這一少數群體長期掌握著記憶壟斷與文化存儲的權力杠桿,擁有相對較高的名譽地位與社會聲望。[13]在我國古代,書寫的媒介物(筆墨、紙張等)是稀缺物,這使閱讀的組織往往集中在少數文人、士大夫、鄉紳等群體當中,從魏晉時期的詩會(金谷酒數、曲水流觴等)、中唐時期的詩社(香山九老會、洛陽詩社等),到宋元明清時期的文人社團(洛陽耆英會、彭城詩社等),無不折射出書寫與閱讀所賦予人們的優越社會地位。近代以來,造紙術與印刷術的發明與普及打破了少數群體對書寫媒介物的壟斷,讓越來越多的人有機會有條件參與到閱讀實踐中,這也使閱讀的社會關系越來越平權化與大眾化。尤其是在當下,數字技術的飛速發展使閱讀的獲取、存儲、收藏、流通與復制變得更加方便快捷,人們能夠隨時隨地展開閱讀實踐與交流分享,不斷推動人們的社會交往關系在各個興趣社區中重新聚合。

2. 知識聯結:物質要素訂造了閱讀的內容形態

閱讀的內容形態與物質要素的屬性特征有著緊密關聯。從某種意義上說,物質要素的功能結構直接定制了閱讀的內容形態與知識體系。麥克盧漢的經典論斷“媒介即訊息”指出,媒介(物質要素)對訊息內容具有強烈的反作用,它積極影響著訊息內容的生產模式與感受尺度,能動地形塑著訊息內容的清晰程度與結構方式。[14]在此意義上說,不同的物質要素通常孕育著不同的訊息符碼,生產著不同的內容形態。具體而言,石刻文本通常是由線條、字母、筆畫勾勒而成的文字與圖像,印刷文本則在此基礎上增加了色彩、字號與批量復制的元素,而以電子設備為依托的超文本則將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要素聚于一身,極大地提高了訊息內容的清晰度,也豐富了訊息內容的結構方式。在雷吉斯·德布雷看來,訊息內容與象征符碼對載體(石頭、泥板、鵝毛筆、木紙漿、雕刻工具等物質要素)具有依賴性。[15]可以說,閱讀內容形態的發展歷程就是物質材料的演化歷史,并在歷史長河中不斷經受著物質材料的形塑、更迭、轉化與再生產。

物質要素不僅在功能結構上形塑了閱讀的內容形態,更在意義實踐上構造了人類社會的知識系統。按照彼得·伯格與托馬斯·盧克曼的知識社會學理論,知識是經由經驗轉化而來的社會共識,它不是絕對的理論產物,而是扎根于特定社會群體及其歷史情境中的相對產物。[16]在伯格與盧克曼看來,經驗能否被轉化為知識并被儲存進社會知識庫,是由語義場(內容形態與符碼系統)決定的。就閱讀實踐而言,物質要素訂造了人們進行閱讀的內容形態,也據此形塑了人們體驗、感知與思維的語義場。不同的物質要素形塑的知識語義場是不盡相同的。石(雕)刻材料的知識語義場通常是重要、深刻且賦有(歷史/文化)意義的,這也暗喻了石刻文本的知識體系往往由封禪祭祀、御制詩文、刻經題文、歷史事件、名人事跡等構成;印刷材料的知識語義場通常是嚴肅、正式且符合社會認知規范的,這也使得進入印刷文本的內容知識往往聚焦在理論文獻、經典著作、詩詞歌賦、奇聞逸事等領域;而數字技術構造的知識語義場通常是快速、輕量且伴隨(碎片)式的,這導致了網絡文本的知識體系通常以小說、資訊、相聲、短視頻等輕內容為主,往往缺乏理性思辨與實際意義。

3. 行動聯結:物質要素形塑了閱讀的行為習慣

物質要素是人們進行閱讀實踐的基礎裝置,在經驗層面形塑了人們閱讀的行為習慣。在人們的主觀意識里,閱讀往往是行為主體選擇與堅持的結果,表征著勤奮、自律、博學等社會意涵。事實上,閱讀不僅是人們主動選擇的實踐結果,更是物質要素對人們的閱讀活動不斷規訓的社會過程。海德格爾認為,技術(物質要素)猶如座架一樣將人們集聚起來,并用一種擺置的力量促逼著人們的經驗與實踐形態,進而讓人們以訂造的方式獲得自身的持存方式。[17]在海德格爾看來,物質要素是具有自主性力量的,它能夠將人們構置到自身的整體架構中,并據此對人們的經驗與實踐方式產生規定性的影響。就閱讀而言,它的使用方式與行為習慣也與自身的物質形態緊密關聯,并在底層邏輯上形塑了人們的閱讀習慣。眾所周知,封建社會的物質要素(紙張、筆墨、雕版印刷等)相對匱乏,訊息內容較為稀缺,這在客觀上造成了人們精讀、細讀、重復閱讀的行為習慣,孕育了孫敬頭懸梁、蘇秦錐刺股、匡衡鑿壁偷光的歷史典故。隨著數字技術的迅猛發展,一部手機所承載的訊息內容比古代社會的學富五車與汗牛充棟還要多,進而使得人們的閱讀速度更快、頻率更高、范圍更廣,而閱讀的卷入度卻逐漸降低。

在物質要素形塑閱讀行為習慣的過程中,身體在其中參與并發揮了重要的具身性作用。正如前文所述,閱讀不僅是智力層面的精神活動,更是聯結肉身要素的具身實踐。從某種意義上說,人們的閱讀習慣是身體實踐的結果,并無時無刻不經受著身體官能感受的影響與制約。唐·伊德從人與技術(物質要素)的具身關系出發,考察人與技術(物質要素)間的交互作用,發現技術(物質要素)不僅在具體情境中拓展了人體的機能,而且在中介化的實踐中轉化與變更了人們改造世界的方式。[18]可見,身體作為一種物質要素,通過與其他物質要素聯結在一起,有機構成了人們進行閱讀的場景邏輯與實踐方式。當人們身處圖書館、自習室、閱覽室閱讀的時候,閱讀方式通常是嚴肅、認真、聚精會神的;當人們在地鐵、飛機、床上、排隊等場景中閱讀時,閱讀方式通常是伴隨式、碎片化、即時零散的;當人們身處咖啡館、茶樓、草坪閱讀時,閱讀已然變成一種休閑娛樂方式,人們的閱讀方式通常是自由、舒爽、沒有約束的。一言以蔽之,閱讀是具身性的活動,物質要素在具身實踐中形塑了人們的行為習慣。

三、物質實踐:物質性閱讀的文化生產與意義實踐

物質要素與閱讀的關系、知識與行動聯結在一起,在底層邏輯上構置了閱讀的組織方式,定制了閱讀的內容形態,形塑了閱讀的行為習慣。就此而言,物質性閱讀的社會實踐又會對現實世界與人類自身帶來哪些影響與改變呢?在閱讀實踐過程中,物質要素作為一種元物質基礎,發揮著重要的中介作用,參與并構造著閱讀活動的方方面面。概言之,物質要素對于閱讀實踐的社會影響主要體現在生產、勞動與官能三個層面,它們在經驗維度上形塑了人類的文明制度,構建了社會的文化資本,涵化了人們的認知結構。

1. 生產實踐:物質性閱讀塑造了人類的文明制度

物質要素的生產方式不僅在個體向度影響了人們的閱讀習慣,更在人類整體的閱讀實踐中形塑了現實世界的文明制度。伊尼斯通過對黏土、石頭與莎草紙上的文字屬性進行比較研究,發現不同的媒介物孕育了不同的文明形態。[11](27-30)在伊尼斯看來,以石頭、黏土、金字塔為代表的物質要素偏重儲存訊息、內容與知識,具有時間上的持久性與延續性,孕育了封建王朝統治的帝國文明;以莎草紙、印刷物、廣播電視為代表的物質要素偏重傳輸訊息、內容與知識,具有空間上的廣延性與拓展性,催生了民族集中統一的近代文明??梢哉f,物質要素的生產、流通、消費與轉化直接規定了人們進行閱讀的內容框架與行為模式,在潛移默化中塑造了人類社會的文化與文明形態。且物質要素生產方式的變革也會帶來文化與文明形態的變遷。尼爾·波茲曼在《童年的消逝》中指出,電子媒介技術的快速發展打破了成人與兒童間的訊息內容邊界,將暴力、性、著裝等成人知識灌輸給兒童,摧毀了印刷文明語境中天真無邪的童年文化。[19]童年的消逝折射出人們閱讀實踐的經驗轉換,也折射了印刷文明在當下社會的不斷式微。

在人類文明的閱讀實踐中,物質要素通常作為一種元動力參與到文明制度的建設過程中,并在其中扮演制度界面的角色。于閱讀而言,物質要素可以表現為一面石壁、一本書、一臺電腦、一部手機,它們猶如界面一樣將人類自身與現實世界勾連在一起,并基于自身屬性特征影響著人類文明的歷史形態。德布雷把這種物質要素與人類文明間的現實聯結概括為媒介域。在德布雷看來,媒介域是以訊息內容環境生產要素(包括技術平臺、時空組合、秩序邏輯等)擔保構成的文明史分期,它具有相對獨立的時空構型、經驗裝置與觀念形態,如同群落生境一般,形塑著人們的組織方式、游戲規則與交往秩序。[20]德布雷基于自身所處的媒介環境,將媒介域劃分為文字域、印刷域與圖像域,為人們把握物質要素與人類文明的聯結關系提供了有益的參照與啟示。在這里,物質要素勾勒了人們進行閱讀的文化生境,將人們的認知、情感與態度裹挾到自身的制度界面中,不斷構造著人類社會的文明實踐。尤其是在數字技術勃興的今天,物質要素與閱讀實踐的聯結更為緊密,這也預示著人類社會的文明形態日益呈現出數字化的趨向與特征。

2. 勞動實踐:物質性閱讀建構了社會的文化資本

閱讀是一種身心兼具的具身性勞動,這也暗喻了閱讀的實踐活動與社會的文化資本有著緊密關聯。自古以來,我國社會就把讀書(閱讀)視為一項崇高的事業,并賦予其積極的文化意義?!皶凶杂悬S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等,無不折射出閱讀在封建社會的文化意涵。時至今日,閱讀依然是被積極推崇的社會活動,承載著人們對于文化、知識與思想的美好想象。皮埃爾·布爾迪厄將這種勞動實踐積累的文化意涵與美好想象視為文化資本。在布爾迪厄看來,文化資本指涉三種存在形式,包括具體的狀態(以精神和身體持久性的形式)、客觀的狀態(以圖片、書籍、詞典等文化商品的形式)與體制的狀態(以資格、身份為標示的客觀化區別形式)。[21](192-201)于閱讀實踐而言,閱讀能陶冶身心、提升修養、健全秉性與洗滌心靈,讓人們獲得積極健康的身心狀態;閱讀能將人與圖書、典籍、詞典、光盤等物質文本聯結起來,讓人們有能力使用與積累這些文化產物;閱讀能打開知識的大門,讓人們通過獲取知識建構體制身份。

閱讀實踐建構了社會的文化資本,而文化資本的獲取則需要通過勞動進行積累。布爾迪厄認為,資本是行為主體積累的勞動,是銘寫在事物客觀性中的力量,需要人們通過物化(具體化/肉身化)的形式花費時間去儲蓄與積累。[21](189-192)值得注意的是,當這種勞動具有排他性時,它的積累活動就會演化為基于特定物化形式的社會資源的占有。一直以來,閱讀都是獲取文化資本的重要勞動方式,尤其是在封建社會,閱讀(讀書)作為一種崇高的勞動實踐,是人們獲取文化資本最有效的社會通道。除閱讀實踐活動本身,與閱讀相關的物質要素(書冊、字畫、詩篇、典籍等)也是人們積累文化資本的重要方式。無論是封建社會的書香門第,還是現代社會的家居住宅,人們都要在家庭宅院中構置出書房的空間形態,使其成為積累文化資本(閱讀和儲存文本)的勞動裝置。近年來,媒介技術的飛速發展讓閱讀活動日漸脫離了實物的形態,積累文化資本的勞動過程變得更加經濟高效。手機、電腦等數字設備不僅能讓人們進行即時的場景化閱讀,而且能夠方便快捷地儲存超大容量的文本內容,極大地增強了人們積累文化資本的勞動效能。

3. 官能實踐:物質性閱讀涵化了人們的認知結構

閱讀實踐作為一種生活方式與行動模式,是人們具身參與和不斷培養的過程。在此過程中,人們的身體官能與神經系統不斷參與到閱讀實踐活動中,并在其中潛移默化地被閱讀經驗裝置涵化、加工與改變。弗里德里希·基特勒曾對尼采的寫作風格進行考察,發現尼采因視力受損,不得不改用打字機進行寫作,這一轉改使其語言風格從長篇大論變成了格言警句,從善于辭令的哲學思考變成了短小精悍的雙關妙語。[22]在基特勒看來,書寫工具也會參與人們的思維過程,影響人們的官能感受與認知模式。閱讀是在物質要素中存在與發生的,且受到文本要素、身體要素與環境要素的影響與制約,這也暗喻了物質要素在潛移默化中參與并形塑了人們閱讀的情感、態度與認知。布爾迪厄把這種外在影響因素與內在官能結構間的聯結方式概括為身體的結構化。在他看來,身體的結構化是“外在性內化”與“內在性外化”交互影響的結果,往往表現為長期、穩定且可持續的傾向系統。[23]對于閱讀而言,人們處于不同的時空場景與身體狀態,使用不同的文本工具與內容形態,往往呈現出不同的思維模式與情感態度。長此以往,人們的認知結構也在日常生活的閱讀實踐中被不斷形塑與涵化。

閱讀活動不僅是個體向度的獨特經驗,而且是整體向度的生活方式,這也決定了閱讀活動能夠在普遍經驗層面影響與塑造人們的感覺結構。雷蒙德·威廉斯把感覺結構視為特定時空環境下的思維模式與社會性格,是人們在共同生活經驗中發展出來的官能感受與觀念形態,具有穩定且明確的體驗結構、認知方式與情感態度。[24]縱觀人類閱讀視野中的文明進程,不同的歷史時期與閱讀環境孕育了不同的感覺結構。在氏族部落社會,閱讀的文本多是石刻雕塑,且人們識字水平很低,這時閱讀的感覺結構往往充斥著朝覲、信仰與守望的意涵。進入封建社會,造紙術與印刷術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文本的存儲量與流動性,且閱讀與科舉制度緊緊聯結在一起,這時人們閱讀的感覺結構通常是嚴肅、認真、富有社會意義的。近代以來,電子媒介與傳輸技術提升了訊息內容的存儲容量與表現形式,讓人們都能有條件與能力參與閱讀活動,人們閱讀的感覺結構日漸呈現出場景化與生活化的趨向。尤其是在當下,數字技術的飛速發展增強了訊息內容的生產能力,人們在豐裕的信息浪潮與富媒體形式中目不暇接,閱讀的感覺結構越來越追求信息刺激與情感愉悅的同時,也缺乏理性的思考與價值的考量。

四、數字閱讀:物質性的脫離與再物質性的重塑

在人類閱讀的文明視野中,物質要素的演化與更迭通常會改變閱讀的經驗裝置與實踐方式,催生出新的閱讀形態。數字閱讀是在數字技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閱讀形態,它通過數字化的方式閱覽與讀取數字化的內容,具有明顯的非實物性、可移動性與場景即時性特征。[25]

1. 物質脫離:數字技術讓閱讀的儀式化特征逐漸式微

數字技術的蓬勃發展改變了閱讀賴以存在的物質條件與存在形式,讓閱讀活動極大地突破了過去實物形態的制約與限制,閱讀活動長期以來建構的儀式化特征逐漸式微。數字技術通過對訊息內容進行數字化生產、加工、編排與傳輸,讓人們能夠通過數字化的渠道方便快捷地獲取與閱覽訊息,在文本要素、身體要素與環境要素三個層面脫離了過去閱讀的物質條件限制。對于文本要素來說,數字技術突破了訊息內容對于實物載體(石頭、莎草紙、泥漿、竹簡、絹帛、紙張等)的依賴,人們可以通過便攜的數字設備來獲取海量的文本內容(電子圖書、網絡文學、數字期刊、網絡漫畫、網絡報紙等)。對于身體要素來說,數字技術將肉身要素與數字設備聯結在“身體在場”的行動裝置中,突破了傳統閱讀活動對于“肉身到場”的要求,讓人們不必為了閱讀而進入特定的時空與場所。對于環境要素來說,數字技術突破了傳統閱讀活動對于固定場所(圖書館、閱覽室、書報亭、書房等)的要求,使人們能夠基于現實生活中的場景(通勤、排隊、社交、休閑、娛樂等)需求,方便快捷地參與到閱讀活動中。

數字技術打破了物質要素對于閱讀活動的諸多制約與限制,也消解了閱讀活動本身具有的諸多儀式化特征。儀式是特定群體公開表達社會信仰的文化實踐活動,它具有自身的完整性,包括構成儀式活動的內容要件(人群、時間、空間、場所、器物、制度等)與推動儀式展演的規范程序。[26]在過去的閱讀實踐中,閱讀活動通常具有較強的儀式化特征。人們往往會在特定的時空環境(早晨的書報亭、午后的咖啡館、周末的圖書館等)中展開閱讀實踐,并通過對實物文本(報紙、書籍、畫冊等)的購買、借閱、品讀與收藏,標示自身的社會與文化意義。數字技術打破了過去約定俗成的閱讀規定性,讓人們能夠通過便攜的電子設備(手機、平板電腦、電子閱讀器等)隨時隨地展開閱讀活動。在此過程中,數字技術基于自身的大容量存儲能力與富媒體表現形式(文字、圖片、音頻、視頻、VR/AR等),孕育了瀏覽式、導航式與碎片化的淺閱讀特征,使人們的閱讀實踐活動日漸脫離了儀式化的社會意涵。可以說,數字技術在突破閱讀實物形態規約與限制的同時,也消解了傳統閱讀所固有的身份認同、行為象征、價值信仰與文化表征等社會意涵。[27]

2. 物質重塑:數字技術讓閱讀的經驗性聯結日益增強

數字閱讀雖然在很大程度上脫離了傳統閱讀的實物限制,但這并不意味著數字閱讀是一種非物質性的實踐活動。事實上,數字技術在改變傳統閱讀經驗裝置與實踐方式的同時,也在底層維度對閱讀形態進行再物質性重塑。數字閱讀平臺基于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物聯網、區塊鏈等技術,借助智能手機、平板電腦、車聯網、智能可穿戴設備、智慧家居產品等介質通道,對訊息內容的生產、加工、運營、分發與監測進行智能化管理,在實踐向度重新構置了閱讀的經驗裝置與場域邏輯。[28]相較而言,傳統閱讀形態具有一定的獨立性,它的經驗裝置與人們的生活實踐缺乏緊密聯系,人們往往通過抽出時間與留置空間的方式展開閱讀活動。數字閱讀則具有較強的嵌入性與交叉性,它的經驗裝置與人們的生活實踐緊密聯結,能讓人們在碎片化時間與多場景任務的情境下展開閱讀活動。尤其是在人工智能技術的加持下,數字閱讀平臺通過對人們的人口屬性特征、瀏覽行為、實時狀態與媒介場景進行數據挖掘與分析洞察,為人們生產、分發與推送個性化的訊息內容,進一步增強了閱讀活動與生活實踐間的現實關聯。

數字閱讀在物質維度上重塑了自身的經驗裝置,并將其嵌入人們的日常生活實踐中,增強了閱讀與人們之間的經驗性聯結。在約翰·杜威看來,經驗是連接人類自身與現實世界間的通道,它處于一系列事件的進程之中,“發生著、遭遇著和存在著”,不斷通過形式與過程的交互構置來推動社會系統的有機運行。[29]對于數字閱讀而言,它的經驗性聯結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數字閱讀促進了經驗的流動,二是數字閱讀處在經驗之中。數字技術極大地豐富了訊息內容的表現形式,讓人們能夠以更加感性、具體的方式獲取文本中的經驗內容。尤其是超文本的出現,讓人們可通過文字、圖片、動漫、音頻、視頻、虛擬現實等方式全息體悟文本承載與傳輸的經驗內容,而不是像過去那樣,只能通過文字內容進行思考、甄別與想象。數字技術重塑了閱讀的物質要素與存在方式,讓閱讀活動與人們的生活實踐有機耦合在一起。在這里,數字閱讀寄寓在人們日常生活的各個場景中,并在場景邏輯的作用下展開自身的實踐活動,不斷推動閱讀實踐與人們的生活經驗勾連在一起。

結語

閱讀不僅是文化向度的精神活動,更是物質向度的經驗實踐。本文從物質性視角出發,發展出物質性的閱讀觀念。首先,物質性的閱讀觀念不再將閱讀視為純粹的精神活動,而是將閱讀置于物質要素中,關注文本、身體與環境要素對于閱讀實踐的經驗裝置作用與總體條件意義。其次,物質性的閱讀觀念考察了物質要素與閱讀活動在關系、知識與行動層面的關聯結構,剖析了物質要素對于構置閱讀組織方式、訂造閱讀內容形態與形塑閱讀行為習慣的能動作用。最后,物質性的閱讀觀念將物質要素視為一種元物質基礎,關注物質要素在生產、勞動與官能向度的中介化實踐作用,并指出了物質要素在塑造人類文明制度、建構社會文化資本與涵化個體認知結構中的閱讀實踐意義。

參考文獻:

[1] 劉鵬. 行動者網絡理論:理論、方法與實踐[M].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20:63-74.

[2] 戴維·J. 貢克爾,保羅·A. 泰勒. 海德格爾論媒介[M]. 吳江,譯. 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9:27.

[3] 黃旦. 云卷云舒:乘槎浮海居天下——讀《奇云》[J]. 新聞大學,2020(11):111-128.

[4] 約翰·杜翰姆·彼得斯. 對空言說:傳播的觀念史[M]. 鄧建國,譯. 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17:68-73.

[5] 崔波. 閱讀具身認知轉向與閱讀研究的未來[J]. 編輯之友,2020(4):14-19.

[6] 克里斯·希林. 身體與社會理論[M]. 李康,譯.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189-193.

[7] 張堯均. 隱喻的身體:梅洛-龐蒂身體現象學研究[M]. 杭州: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06.

[8] 羅伯特·斯考伯,謝爾·伊斯雷爾. 即將到來的場景時代:大數據、移動設備、社交媒體、傳感器、定位系統如何改變商業和生活[M]. 趙乾坤,周寶曜,譯. 北京: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4:11.

[9] 歐文·戈夫曼.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現[M]. 馮鋼,譯.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203-216.

[10] 約書亞·梅洛維茨. 消失的地域:電子媒介對社會行為的影響 [M]. 肖志軍,譯.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4-13.

[11] 哈羅德·伊尼斯. 傳播的偏向[M]. 何道寬,譯.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

[12] 施蒂格·夏瓦. 文化與社會的媒介化[M]. 劉君,等,譯. 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8:18-25.

[13] 約翰·杜海姆·彼得斯. 奇云:媒介即存有[M]. 鄧建國,譯. 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20:304.

[14] 馬歇爾·麥克盧漢. 理解媒介:論人的延伸[M]. 何道寬,譯. 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33-34.

[15] 雷吉斯·德布雷. 媒介學引論[M]. 劉文玲,譯. 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3:42-44.

[16] 彼得·L·伯格,托馬斯·盧克曼. 現實的社會建構:知識社會學論綱[M]. 吳肅然,譯.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9:20-24.

[17] 楊慶峰. 技術現象學初探[M]. 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5:122-143.

[18] 唐·伊徳. 技術與生活世界:從伊甸園到塵世[M]. 韓連慶,譯.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77-82.

[19] 尼爾·波茲曼. 童年的消逝[M]. 吳燕莛,譯. 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94-106.

[20] 雷吉斯·德布雷. 普通媒介學教程[M]. 陳衛星,王楊,譯.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4:261-275.

[21] 皮埃爾·布爾迪厄. 文化資本與社會煉金術[M]. 包亞明,譯.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22] 弗里德里?!せ乩? 留聲機 電影 打字機[M]. 邢春麗,譯. 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7:234-237.

[23] 皮埃爾·布爾迪厄. 實踐理論大綱[M]. 高振華,李思宇,譯.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7:196-214.

[24] 雷蒙德·威廉斯. 漫長的革命[M]. 倪偉,譯.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57.

[25] 趙文軍,陳煥之. 近10年來國內外數字閱讀研究綜述[J]. 圖書情報工作,2017(18):128-136.

[26] 彭兆榮. 人類學儀式的理論與實踐[M]. 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64.

[27] 高麗華,呂清遠. 數字化閱讀的儀式化反思與建構[J]. 出版發行研究,2017(3):73-76.

[28] 黃曉新. 5G時代數字閱讀智能化變革[J]. 中國出版,2020(4):16-20.

[29] 約翰·杜威. 經驗與自然[M]. 傅統先,譯. 北京:商務印書館,2017:231.

The Materiality of Reading: Reading Practice and Knowledge Theo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terial

LV Qing-yuan(School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Anhui University,Hefei 230601, China)

Abstra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teriality,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reading practice and knowledge theory in the material vision, provide an insight into the correlation structure and functional logic of material elements in reading activities and develops a material reading concept. Reading is not a pure spiritual activity, but it unfolds and exists in material elements. For reading, material elements are empirical devices connected by text, body and environment, which constitute the overall conditions and basic situation of reading. There is a close connection between material elements and reading activities at the level of relationship, knowledge and action, which plays a positive and dynamic role in constructing reading organization mode, customizing reading content form and shaping reading behavior habits. As a kind of meta material foundation, material elements play an important intermediary role in the production, labor and functional practice of reading, effectively shape the human civilization system, construct the social cultural capital and acculturation people's cognitive struc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terial evolution, digital reading breaks away from the limitations of traditional material form, reshapes the composition of material elements of reading, and makes the ritual characteristics of reading gradually decline and the empirical connection become increasingly stronger.

Key words: reading; materiality; knowledge theory; association structure; practical logic

猜你喜歡
閱讀
例談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
淺析小學閱讀中存在的問題與解決辦法
人間(2016年27期)2016-11-11 16:15:40
高中化學的基本教學方法:閱讀、實驗與探究
人間(2016年27期)2016-11-11 16:11:35
如何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
人間(2016年28期)2016-11-10 22:36:19
探究性閱讀教學探索
淺談農村中學生英語閱讀興趣的現狀和優化
基于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幾點思考
高中英語閱讀與寫作有效結合
考試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9:22:30
“以讀促寫”與“以改促寫”英語寫作教學對比研究
大學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8:27:51
語文課堂中的小組合作學習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49:29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91蝌蚪窝| 日韩欧美91| 制服无码网站| 99激情网| 麻豆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蜜桃| 婷五月综合| 国产午夜福利片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波多野结衣| 日a本亚洲中文在线观看| 国产91熟女高潮一区二区| 婷婷亚洲视频| a级毛片免费网站| 在线观看网站国产| 国产成人午夜福利免费无码r| 97se亚洲综合不卡|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躁|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综合影院| 久热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成人免费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日韩在线满18点击进入| 精品91视频| 欧美黄网站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va| 国产精品亚洲天堂| 五月天婷婷网亚洲综合在线| 国产乱肥老妇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美女在线| 在线中文字幕网| 人妻21p大胆| 亚洲欧洲综合| 国产男人的天堂| 99久久精品免费观看国产| 一区二区偷拍美女撒尿视频| 国产第三区| 天堂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综合在线| 高潮爽到爆的喷水女主播视频| 2019国产在线| 国产菊爆视频在线观看| a毛片免费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婷婷五月| 国产精品成人啪精品视频| 一级全黄毛片| 激情综合激情| 在线综合亚洲欧美网站| 91福利在线观看视频| 婷婷六月综合| 在线免费看黄的网站| 国产91精品久久| 欧美成人亚洲综合精品欧美激情| 亚洲天堂网在线观看视频| 日韩中文无码av超清| 久久96热在精品国产高清| 免费福利视频网站| 亚洲第一国产综合| 亚洲天堂成人在线观看| 91精品免费高清在线| 成人午夜视频网站| 成人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观看亚洲人成网站| 最新日韩AV网址在线观看| 成人精品区| 国产区成人精品视频| 日本尹人综合香蕉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精品综合在线一区| 99久久成人国产精品免费| 免费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欧洲成人在线观看| 亚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鬼色| 国产爽歪歪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天堂免费| 欧美亚洲国产精品久久蜜芽| 亚洲性一区| 久久超级碰| 亚洲精品va| 国产成人综合网在线观看| 国产日韩丝袜一二三区| 亚洲精品黄| 久久综合结合久久狠狠狠97色| 久久香蕉国产线| 国产精品不卡片视频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