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蓉
在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中,老少皆宜、耳熟能詳的作品當屬《西游記》了。我們發現在不同的時期閱讀《西游記》,會有不同的體會和感受,可見要讀懂《西游記》不容易。我發現在《西游記》里也蘊含了我們教育集團倡導的“新六藝”課程。
1.“德”:人生是一場修行,要把人格教育放在首位
孫悟空有兩個師父,一個是菩提祖師,一個是唐僧。孫悟空在菩提祖師門下學藝七年,整天念經打坐、打掃衛生、燒水打柴,與師兄弟一起玩耍,在這七年里懂得了人情世故。學生學習的知識可以跳躍,而學生成長的過程不能剝奪,如果一個人只是為了學知識、長本事,沒有經歷人格成長,沒有經歷人生磨難,那么這個人的理想、信念、價值觀以及情緒管理、待人接物等方面就會存在重大缺陷。孫悟空的第二個師父唐僧,沒有教給他任何專業技能,只是每天教他做人的道理:不要亂扔垃圾,要愛護花草樹木,理解別人、幫助別人、懂得分享、學會合作……真正讓悟空得道升天、修成正果的是唐僧,可以說唐僧其實就是悟空的人格師父,“立德樹人,德育為首”。悟空頭上的金箍隱喻為規則,是一種約束和糾正。因此,教育最重要的是讓一個人的人格得到成長,人生得到鍛煉,我們要抓住一切機會教育孩子如何做人做事。有人說,老師未必是專業能力比你強的人,但老師一定是幫助你成人的人。
2.“智”:不僅是智力,更是智慧
現在當老師挑戰越來越多,我們不僅只是知識的傳承者,更是在由知識的傳遞者向智慧的傳遞者轉變。因為我們的學生懂的東西越來越多,遇到不懂的他們也可以通過網絡查詢去了解,但是學生的自主理解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不能轉變成行為、轉變成一種思維方式。這也是我們要思考的。
3.“體”: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
體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地位不言而喻,如同白龍馬一樣,沒有良好的身體素質,是取不到真經的。實踐證明,長期進行科學的體育鍛煉不僅能夠強身健體,還會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學校的體育鍛煉除了要傳授給學生必要的運動技能和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樹立終身體育鍛煉的意識。?4.“美”:提高審美能力
豬八戒雖然長得不好看,卻向往美,追求美。校園是熏陶孩子性情的地方,我們需要一個富有美感的校園。這種美感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孩子,培養孩子提高審美能力。美術與音樂課堂是培養孩子審美能力的主場地,學校還要因地制宜開發社團課程,如舞蹈、書法、剪紙、戲劇、合唱、繪畫等,讓孩子的藝術課程豐富起來。美育能提高孩子對生活世界美的鑒賞、感知和創造能力,促進感性因素和理性因素的協調發展。
5.“勞”:讓勞動教育不再缺失
沙僧是西游記中最任勞任怨的一位。現在很多學生,缺乏勞動觀念,不會主動勞動;沒有勞動的體驗就不懂得勞動的辛苦和快樂;缺乏勞動技能,勞動中遇到困難就馬上打退堂鼓;沒有保潔意識,不尊重服務人員,認為這是他們應該為自己服務的,還不時出現破壞公物和環境現象。因此,勞動教育是每一位教師在學生教育中的一項刻不容緩的重要工作。
6.“情”:有情商的教育,才是完美的
中國古典教育曾經發展出“六藝教育”。六藝教育既指禮、樂、射、御、書、數,也指詩、書、禮、樂、易、春秋。借鑒中國古典教育的思路,如何在現行的教育當中增加情商的概念?五育課程中的“德育”實際上包含法治教育和情感教育,我們將情感教育從德育中獨立出來,把“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擴展為“德、智、體、美、勞、情”六育并舉,構成“新六藝”課程體系,讓情商教育成為學生全面發展的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