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悅

學生階段是思維和認識活動最活躍的時期,他們喜歡新生事物,對一切都充滿好奇。如何將創新融入到現在的美術教學之中是我們美術科組一直談論的重點。真正實現“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的格局,將是一個有必要、非常值得思索的問題。圍繞著這個問題,我們科組把課題確定為——研學后教理念下的“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創新能力培養的策略研究”。旨在探索在美術課堂教學中培養和發展學生創新能力的策略,下面談幾點具體做法。
策略一:引導探究法
教師的教育思想、教學觀點,以及形成合理的教育觀、人才觀,是教學改革的基本前提。要想作為學生心中的好老師,應該是有素質、有教養、品德優、專業能力強,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及困難能處理自如。身為教師的我們在為了尋求美術課堂教育中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與實際能力方面的實招妙方并認真努力探索時,就必須先了解本學科在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際能力方面究竟可以做到多少?應該達到何種程度?需要如何把握?應從日常的教育教學中去印證這樣的認識,用無數種可教可學的策略去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針對這個課題,我選擇了四年級《印染“花布”》。這個教學設計不再是以前課題形式——老師在講臺上教,學生在座位上學。我更重視學生的參與感。老師以引導者的身份與學生展開探索互動。本課的基礎知識、染紙的技巧與方法,全都是學生在一次次嘗試與探索中通過自己的能力總結出來的。讓學生在動手的過程中學習,遇到困難再通過自己或者團隊的力量解決困難。通過這樣的學習方式能使學生將知識掌握得更牢固。在課堂中我先鼓勵學生大膽用自己手中的紙和顏料進行折和染,學生們一下子就興奮起來了,不一會就折染出各種“花布”。
策略二:營造氛圍法
所處的環境不同,心境和態度就會有所不同。和諧的學習氣氛可以減少學生的壓力。有一次,課堂中有位學生問:“老師,這幅畫我可不可以同時用彩色筆和油畫棒涂色呢?”我馬上肯定的回答:“當然可以了,你的想法非常棒,大膽試一試。”接下來我在全班表揚了這位學生的大膽嘗試精神,并給學生們講了西班牙著名畫家畢加索的故事:畢加索一生活到92歲,人們為什么卻給他一個“最年輕的畫家”的稱謂呢?那是因為畢加索一生都在探究、嘗試新的繪畫方法和風格。在他90歲時,依然像年輕人一樣,不安于現狀,尋找新的思路,用新的表現方法來展示他的藝術才能。接著,我帶領著學生觀看畢加索的油畫作品。看著大師一幅幅精美的,具有個性特點的繪畫作品,孩子們都深深感受到:在繪畫藝術方面沒有什么不可以的方法,只要感于嘗試就能成功。學生在美術學習過程中,其探索活動得到引導、有自身獨特想法的意見受到重視、標新立異的創作畫作受到表揚,那么學生的創作興趣就會提高,創新精神就會被學生主動并積極地繼續發揮。
策略三:科學評價法
在學生每次完成課堂作業時,教師應該利用科學方法對學生的繪畫作業進行評價。認真對待每一次學生繪畫作業的評價與分析,不僅能使全體學生感受美術課堂學習過程中的快樂,也能促進學生發現自己所學習的成果。是調動學生內在動力的好助力。為了讓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參與課堂,我在布置作業環節中,會根據不同班級,不同繪畫基礎的學生,提出不同的作業要求。由于學生們的繪畫及學習能力各有不同,我會及時給與指導。在學生們完成作業后,我還會一對一針對學生畫面進行評價。幫助他們找到自己的優點及需要改進的地方。每一次見到學生因為自己的作業被教師肯定,臉上的那種開心的笑容,我也會深受感染。
綜上所述,我們科組以“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創新能力培養的策略研究”為課題的研究方向,是以小學藝術科教學實踐為立足點,以課堂為陣地,以選“點”推進為策略,采取行動研究方式,通過課例研究,探索小學美術課堂教學創新能力培養的有效策略。本課題中的培育學生的創新性精神的關鍵,在于培育學生的創新性意識、創新性思想、創新性技術、創新性社會情感以及創新性的人格,并促使學生通過養成創新性思想良好習慣,積極主動地探索新東西,發現新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