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迪
摘要:該文主要關心的是農村中學留守孩子這一特定人群的學習情況,就農村中學留守孩子學習情況問題給出了優化措施:激發學習興趣,培養農村留守孩子的學習積極性;根據學校實際,養成農村留守孩子良好的學習行為與習慣;創造條件,引導農村留守孩子的積極合作和溝通;家校合作,培養農村留守孩子的自控能力。
關鍵詞:初中生;農村留守兒童;班主任工作;學習行為;教育對策;
前言:在學校教育中,老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是不可分割的兩大部分,老師的"教"是為了學生更好的"學"。隨著中國教育課堂改革的不斷深入,農村留守學生的特殊學習行為受到了教育者的重視,下面就具體闡述了農村初中留守孩子的學習情況以及教學優化措施。
一、農村留守兒童學習行為存在的問題
1.學習主動性欠缺
大多數農村初中留守孩子的學習積極性不夠,他們處于被動讀書的狀況。很多農村留守孩子不喜歡自主提出回答問題,可能是因為不善于思考,不指導怎么回答問題,或者就是知道問題的答案卻不喜歡和教師同學一起學習討論,總之這些都是一種學習積極性不足的體現。
2.學習行為習慣不佳
在學習習慣的自覺性方面,很少一部分農村初中留守孩子形成了有意識的預習、自覺復習的習慣,多數學生仍然要在他人的指導下,才會預習或者復習。農村初中留守兒童聽課方面的自覺性也不理想,少部分學生會經常集中精力上課認真聽講。在作業自覺性方面也是只有少數一些留守孩子能及時完成作業。
3.在學習上與他人合作、交流的積極性不高
農村初中留守孩子在課堂上很少主動要求參與小組分組,他們很少與同伴主動配合完成任務。多數農村中學留守孩子對與別人合作的積極性并不高。而這種行為表現的結果,會讓留守孩子們慢慢地對課堂沒有興趣,從而導致他們對學業也沒有興趣。
4.自控能力較差
農村初中留守兒童在預習和復習方面不需要家長或教師要求而能主動完成的所占的比例不高,大部分是由于迫于家長或老師的要求而被動的完成;在閱讀課外讀物方面,的農村初中留守兒童從來不閱讀。
二、優化農村留守兒童學習行為的對策
1.激發興趣愛好,培養留守孩子的學習積極性
(1)創設多樣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課堂中常用的、新奇的方法有“設懸提問法”、“講述故事法”、“游戲法”、“實驗演示法”、“情境導入法”等,教師在課堂上要合理的、適時地根據具體教學內容和教學情境來運用這些方法。
(2)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手段的豐富性,突出地表現在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特別是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核心的多媒體技術。多媒體教學充分利用了各種信息載體、信息手段,具有新穎性、趣味性、娛樂性、知識性的特點,有利于創造出一個和諧高效的課堂氣氛,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3)設計具有探索性和開放性的練習,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在教師布置練習的時候,應巧妙的設計練習形式。教師應依據學生的視角出發,設計一些符合初中生心理特點且具有探索性和開放性的練習方式。不僅能夠提高興趣,還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學生在練習過程中,自己尋找問題的解決方法,不僅學到了知識,而且也發展了解決問題的能力。
2.磨練意志,培養農村留守兒童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
(1)培養農村留守兒童課前預習的習慣
第一,及時檢查落實,讓學生養成課前預習的好習慣。教師在檢查的過程中如果發現學生沒有按照老師要求進行預習,應當及時的給予相應的懲罰,學生才能在意識上引起足夠的重視;第二,加強方法指導,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預習是提前對教師上課的內容進行學習,教師在學生進行預習前應該根據不同學科、不同內容進行不同的指導。
(2)培養農村留守兒童專注聽講的習慣
農村初中留守兒童由于自控能力不強,上課經常不能專心聽講,有些學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不僅自己上課不聽講,還去影響其他同學,這就要求老師要不斷的提醒學生、督促學生,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在最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在課堂上能更好的獲取知識。
(3)培養農村留守兒童及時作業與復習的習慣
正確的做法應當是學生不要急于完成作業,而是應先溫習,整理自己的課堂筆記,看看是否有重點和難點自己還沒有理解,如果遇到自己沒有弄懂的知識點,應當試圖回憶老師上課時的情景,先嘗試自己解決,如果自己實在弄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向老師、家長和其他人求助。
3.積極引導,鼓勵農村留守兒童合作與交流
(1)增強農村留守兒童的自信心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觀察和發現學生的成功處,并及時給予鼓勵和表揚,教師可以采用語言激勵的方法,當然對于不同的學生根據其性格特點采用不同的激勵方法。學生在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的同時也增強了自信心,能夠喚醒他們的表現欲望和主動參與到學習中的熱情。
(2)強化農村留守兒童的合作意識
我們主要從小組合作來提出意見。一方面教師要提供“新、活、趣”的材料供學生合作學習。這種學習材料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主動探究的積極性,最終使教師的教學也富有成效。另一方面,教師要對學生的合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與困惑及時給與指導和幫助,學生的困難及時克服,從而能夠體會到合作成果帶來的快樂,也強化了學生的合作意識,激發了學生的合作興趣,意識到合作的重要性。
4.家庭與學校合作,攜手培養留守孩子的自控能力
中小學校與家庭教育機構要保持緊密聯系,要對家庭教育工作予以積極引導,提升學校家庭教育的管理水平。家訪、家庭教育座談會、家庭教育接待日等,是很有效的制度措施,它也可以幫助父母提高對學校教育管理工作的了解程度,使其將對孩子的教導、指導工作放在首位,從而確保了家庭教育的正確方向,也可以適時聽到學生家長對學生在各方面工作上的看法與意見。
結語:綜上所述,本人通過查閱、分析相關資料,探討留守孩子的行為出現的問題,并根據問題給出了相應解決對策。學習行為自身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又是學習活動得以展開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優化學習行為,對學習行為進行指導是促使學生學會學習的必要前提,應得到人們的日益關注,使其從實然走向應然。
參考文獻:
[1]秦福秀. 淺議培養農村留守兒童小學數學良好學習行為習慣策略[J]. 2018.
[2]王欣. 試論小學語文教學與農村留守兒童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J]. 散文百家(下), 2019(6).
[3]淡培哲. 促進農村留守兒童有效學習的教學策略研究[D]. 西南大學,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