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艷梅
摘要:隨著教育改革的發展,高中教學更加側重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從而衍生出了啟發式教學。啟發式教學的主要目標是提高教師的領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教師的教學指導調動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思維,最終到達提升高中學生學習效率的效果。本文將通過對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問題和啟發教學的策略兩個點出,為提升高中學生語文學習的質量做簡單概述。
關鍵詞:啟發式教學;高中語文;教學策略
前言:所謂啟發式教學,是指教師據教學任務和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采用多種的教學方法去引導學生的學習思維,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從而使學生學習能力和思維逐步提升的方法。
一、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問題
(一)傳統的教學方式的影響
隨時代的發展,教育水平的提升,傳統的教育方法已經被慢慢的摒棄,但是更新后的教學還是受到傳統在傳統的教學理念影響,出現了“教師講,學生聽”的現象,學生被動學習,沒有辦法很好的吸收教師教學的知識,而且在這種情況下的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不高,學生缺乏學習的積極性,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踟躕不前。在新教育的改革下,教師開始轉變傳統的教學方法,不再是教師為主導作用,而是極大的發揮學生在學習中主導作用,但是還是有部分的教師依舊遵循著傳統的教學方法,導致高中的學生的語文學習成績處于中低階段浮動,沒有得到一個好的提升。
(二)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
在信息化飛速發展的時代,智能化的產物影響著每個人,手機成為了必不可少的物品,而對于高中生來說手機的吸引力往往要大于學習知識的吸引力。現在的高中學校雖然不允許帶手機進入學習,但是還是有部分學生會想盡辦法去玩手機、玩游戲,這就導致學生的注意力在游戲或者娛樂上面,對于學習知識的興趣就不高,加上本身高中學習的壓力就比初中、小學的要大,學習的氛圍也會相對壓抑,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更加不高。因此,在語文課上就會出現大量的學生不聽講、不回答問題的現象。
二、高中語文啟發式教學策略
(一)啟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啟發是教學的目的是: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那么,如何調動高中的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1.通過課堂活動提升學生興趣。高中生處于15-18歲的年齡階段,對于知識的掌握和自主把控能力是有一定的基礎的,因此,教師可以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通過課堂的活動讓學生自主進行學習和分析,讓學生在發揮自主學習作用的同時,能把注意力帶代入到課堂中,例如:在教學《沁園春.長沙》時,讓學生自行進行朗讀,并感受毛澤東的詩詞,在學生自主學習完之后,教師先可以一個游戲活動——“詩詞模仿”,讓學生以這篇《沁園春.長沙》為范本進行模仿,并朗讀,優秀的詩詞可以在黑白報上面貼至一周,最后再進行詞句分析,并再指導教學。課堂活動的作用是將學生的思維和注意力代入到課堂當中,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為目標,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2.加強課堂中的知識現實主義教學。高中的學生基本上是在學校學習知識,對于社會中的現狀并不了解。在部分的學生認知中,考好大學是家長的愿望,并不是自己所追求的,學生并沒有意識到學習知識對于個人未來在社會上的成長和發展的重要性,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揭示課程知識的現實社會意義,以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比如,孟子《齊恒晉文之事》這篇文章,教師除了指導學生對文章進行解讀和總結,還需要指導學生明白其中的孟子的“說話藝術”,要學習孟子的善辯的性格和高超的論辯技巧,在以后的生活中對人、對事要善于變通,才能在社會上快速立足。教育本身也是育人,讓學生學習知識的同時。也會教育學生學習各種能力,以便于學生未來的成長和發展。語文教學就是能很好將知識教學和現實社會相結合,教師在語文教學指導過程中,應加強知識中的現實社會寓意指導,以現實、現狀來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
(二)啟發學生“舉一反三”,激發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啟發式教學的側重點之一是:激發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學想要完成啟發式的教學,就需要加強學生的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指導學生在學習中“舉一反三”。以《琵琶行》來講,在船上的琵琶女在彈完一曲之后,就是“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理解完這句話之后,再將這句話代入全文去理解其他段落,進行舉一反三的思考,如:在照應上,這句話是與文章中開始的“夜”“船”“月”相對照呼應的,結構上完整;在行文上,這句話是在寫彈琵琶與琵琶女自述之間蕩開一筆寫環境,層次分明;在描寫上,烘托出悲涼的氛圍,從而襯托出琵琶女技藝高超,這句話通過一個點的思想去照應文章中三個不同段落的思想。其實舉一反三,在一篇文章中或者教學即幾篇同體裁的文章時,都能通用的方法,教師指導學生在學習中利用舉一反三的思維方式解決問題,學生就能在學生的過程中,將已知的知識去發散性思考,在學生遇見語文問題和難題的時候就能更好、更快地解決,久而久之,學生的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就會得到提升。
(三)啟發學生對問題的思考,培養學生的獨立思維能力
啟發式教學旨在于:培養學生的獨立思維能力。提升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最好的辦法之一就是,創設問題式教學,讓學生能自主思考問題,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比如,在教學《阿Q正傳》時,教師可以在學生自行閱讀文章時,給出幾個閱讀問題——“阿Q是個怎樣的人?”“阿Q有著怎樣的結局?”“你認為導致這樣的結局的原因是什么?”讓學生進行自主閱讀和思考后,給出自己的想法和見解,然后教師再進行問題指導和文章內容梳理。創設問題情境,能很大程度上活躍學生的思維,讓學生進行內容知識的思考,讓學生有自由的空間發揮自主思考,避免學生依賴教師的思維解決語文學習中問題,從而提升學生的獨立思考的能力。
結論:啟發式教學模式是對傳統的灌輸式教學在目標、內容、形式和手段上的根本性否定和改革,但它不是機械課堂教學模式,而是一種基本的思維方式。因此,教師要將啟發式教學法代入到教學當中,以提升學生語文學習的效率和質量做努力。
參考文獻:
[1]宋朝霞. 高中語文啟發式教學研究[J]. 學周刊:中旬, 2013(7):193.
[2]劉舉. 淺談新課改高中語文啟發式教學方法探究[J]. 中華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2012(7):222-222.
[3]路娟娟. 啟發式教學法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 科普童話, 2016, 000(001):28.
本論文為湖南省教育學會“十四五”教育科研課題《邵陽市高中課堂啟發式教學現狀調查與研究 ——以邵陽市第二中學為例》(課題編號:E—6) 的系列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