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娟


近年來,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不確定性,線上教學成為常態。如何做好線上班級管理,如何確保線上班級管理有成效,已經成為班主任的重要工作。2022年,在線上教學期間,筆者嘗試對以往線下采用的“積分制”工作方法進行改進,從制定積分規則,到完善紀律、上課、作業、任務等考評方式,再到積分反饋、成果運用,通過“積分制”讓學生、教師、家長三方都能了解學生情況,明確下階段目標,最終加強協作、形成合力,對改進和優化線上班級管理模式起到了積極作用。
線上教學中班級管理面臨的問題
從學生方面講,七年級新生剛剛進入初中,基本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還沒有完全養成。學習科目和內容的增加、學習難度的提升,線上教學中以學生自律為主的學習方式,都對學生的學習能力、自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部分學生還不能完全適應。在居家學習過程中,一旦缺乏科學的管理方法和約束,學生就容易產生懶惰散漫的心理,無法將注意力集中到學習上來,從而消極應付。線上學習不扎實,基礎沒打牢,轉到線下學習后,學生就會難以跟上學習進度,產生較為嚴重的負面影響。
從教師方面講,新生剛入學就轉入線上教學,教師對學生缺乏直觀的了解和面對面的溝通交流,只能依靠手機或者電腦對學生進行遠程班級管理,一些原來線下教學中當場就能開展的“檢查—指導—反饋—整改”流程被無形拉長,難以形成閉環,線上指導的針對性、時效性明顯不如線下指導。
從家長方面講,部分家長過于擔憂學生的學習情況,為了能強化居家學習效果,會看守在孩子身邊,時刻根據學生聽課學習的情況進行干預,既影響課堂教學效果,又容易引發學生的抵觸心理,增加家長、學生和教師三方的心理壓力。還有部分家長過分忽視學生學習環境和氛圍的營造,在上課學習期間看電視、聊天、玩手游等,對學生造成了一定干擾。還有部分年紀較大或不熟悉手機、電腦操作的家長,對線上管理的群應用較為陌生,家校互動難以達到良好的溝通效果。
“積分制”的實施方法及積極作用
制定積分規則,樹立學生主人翁意識。教師和學生一起商討,在班會課上共同制定積分規則,并在學生群和家長群里發布。
這一規則由學生自己討論制定,學生既是規則的制定者,又是規則的執行者,他們對規則的認可度更高,執行得也更徹底。他們更強烈地意識到學習是自己的事情,自己是學習的主人。
紀律項積分,規范學生各項行為。教師上課前提前5分鐘開啟騰訊會議簽到功能,迅速發現未簽到學生,及時聯系并了解情況。所有考勤記錄都在線上平臺留存,班主任要做的就是將這些記錄轉化為積分,每完成一項積2分,及時登記,及時通報,及時提醒,從而達到規范學生行為的目的,幫助學生適應初中學習生活。
另外,每位同學輪流擔任值日班長,監督檢查同學們上課開啟攝像頭的情況,每發現一次不開攝像頭扣2分。當天晚上,值日班長會在學生群和家長群公布積分情況。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查找不足和差距,同時提醒家長注意學生的學習狀態。
上課項積分,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在線下教學中,由于上課時長的制約,每節課只能提問個別學生,教師不能與所有學生交流互動。但是線上教學打破了這種限制,利用騰訊會議,同學們可以舉手發言,也可以自己開麥發表意見,更可以在評論區以文字的形式同步互動,更便于教師發現和分享優質留言。每天晚上輔導的前5分鐘,學生上報發言次數,這成了他們最積極的時候,一次積2分,這樣一來,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就更大了。
作業項積分,喚醒學生自主學習意識。作業是檢驗上課效果的重要手段,作業完成情況對學習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智慧課堂中,作業是否按時提交一目了然。教師批改后,每位同學的作業完成質量更是一清二楚,將教師的評價等級轉換為積分,A+積3分,A積2分,B積1分,如果評為優秀作業被全班同學看見,還可以再積2分。通過每周公布的積分,學生能感知到其他同學的學習狀態、作業質量等信息,了解同伴的學習進度,從而激發自身的上進心,彼此鼓勵督促,呈現積極的同伴壓力。這種方式可以達到督促學生學習的目的,進一步喚醒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
任務項積分,引導學生全面發展。為了豐富學生課余生活,學校或班主任每周會布置一些有趣的任務,例如一分鐘仰臥起坐,唱首歌或朗誦視頻,名著閱讀手抄報,講述照片故事等。這些任務雖不強求每位同學參加,但參加了就有加5分的獎勵,同時會在班級或年級內組織評比,獲獎的還會額外加分。這樣一來,有這方面特長的同學爭取獲獎;即使不擅長的同學,為了積分也會勇于嘗試。在不知不覺中,在近似游戲的過程中,激發學生的興趣,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
同時,我們還可以通過積分,促使家長也參與孩子的學習生活,有利于家長了解孩子,增進親子關系。例如,學校開展“傾聽一刻鐘”親子活動,要求家長聽孩子訴說一刻鐘,然后寫幾句自己的感受。有不少家長積極參與,他們或更理解了孩子,或感受到自己的焦慮對孩子的影響。可能孩子最初是想“掙分”,但最終收獲的遠比積分更多。
積分反饋,形成多方合力。到了周五,班主任將各項積分匯總公布,根據總積分評選出本周班級優秀學生,頒發電子獎狀。凡事有數據,凡事有記錄,事事有反饋。通過積分表,學生在紀律、上課、作業、任務等方面的表現一清二楚。學生能根據自己的積分看到自己的優勢和不足,明確下周的努力方向。例如馮同學以3分之差錯失“優秀學生”,對比其他同學的積分后,發現在“發言”這一項積分上明顯落后于別人,第二周他便要求自己每天至少回答5個問題,結果第二周他的積分為全班第一。教師對學生有了比較全面的認識,也能及時發現問題,采取針對性措施:那些上課積分不高的同學,很可能人在心不在,上課時要多提問;那些作業積分少的同學,學習上可能存在困難,及時補救還來得及。家長更是從各方面了解自己孩子的情況,為后期的監管和督促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抓手。一份積分表,讓學生、教師、家長三方加強協作、形成合力。
“積分制”的線上管理方式不僅幫助教師提高了工作效率,更培養了學生自主管理和自我約束的能力。通過“積分制”,班主任能充分發揮橋梁與路標的作用,對學生遠程在線學習的情況和效果等進行管理與引導,從而讓學生線上學習的知識水平與能力獲得有效提升,保障在線教學與管理的效率,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責任編輯/曹小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