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牛金輝(河北省水文工程地質勘查院)
新時代新發展,相較于以往幾十年的發展環境,地勘單位面臨的機遇稍縱即逝,挑戰無處不在,也在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和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謀求發展。如何充分把握機遇、規避風險、直面挑戰,制定出與本單位實際相吻合的發展戰略,從而更好地服務經濟社會需求,是每一個地勘單位必須研究的題中之義。
在戰略實施過程中,要把握好以下幾個原則:
(1)堅持創新發展。一個單位的存在和商業價值在于如何為社會提供什么樣的社會價值。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情況下,一個高效有為的政府需要什么樣的地質技術服務,是擺在地勘單位面前的重大課題。只有以利他為基準,主動提供政府和社會需要的地質技術服務,才能體現地勘單位存在的價值與意義,從而擁有社會價值與商業價值。要探索發現政府與社會的潛在需求,緊隨科技創新步伐,不斷創新技術產品與服務。
(2)堅持轉型發展。新形勢下,地質工作對象向綜合性勘查轉變,領域向陸海并重轉變,內容向資源、環境、空間、災害多要素綜合調查轉變,更加依靠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的手段,提高解決資源環境問題、地球系統科學問題的能力和社會化服務水平。
(3)堅持文化引領發展。戰略經營要貫徹和反映企業文化中蘊含的經營理念、企業精神、宗旨與價值觀,其發展方向需求熱點,以此為突破口,在市場上實現清晰定位,敢為人先。
(4)堅持協同開放發展。未來的地質服務需求,建立在大數據的基礎之上,是為建設生態文明、智慧城市提供建設地質技術支撐的發展方向,本著協同、開放的發展原則,實現各行業、系統內各單位數據的聯合,從而為政府管理和社會需求提供精準的定制服務。
基于當前行業及研究對象自身情況,結合當前的經濟、政治、社會和技術環境,對其優勢、劣勢、威脅與機遇進行逐項分析。
1.技術領先。是新中國成立后組建的第一批水文地質隊之一,成果屢獲國家級、省部級獎項,在三維地質建模及模型的分析評價功能方面居于國際領先水平。
2.資料完備。現已掌握并擁有全省所有的水文地質和工程地質資料。可直接應用于城市發展規劃、礦山工廠建設、農田整治、交通規劃、水利設施建設等方面。
3.業績突出。在水文地質勘查、環境承載力評價、地下水及地下空間利用等方面業績突出,享有盛譽。榮膺“首屆中國百強地質隊”。
4.品牌協同。充分整合人才、設備、技術等資源,在承攬項目上發揮大院模式的優越性,為客戶提供專業一站式服務。
5.設備優勢。先后購入了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發射光譜儀、V8多功能電法儀、遙感接收及存儲設備、無人機等高端精密設備,使地質工作遙感、實驗測試、物探、鉆探等多種手段如虎添翼。
1.體制機制矛盾日益突出。申報資質要求單位性質必須是企業。而現在人員全部在事業編制,導致人員與資質單位不相符。
2.粗放式管理在地勘單位中還普遍存在。對政策了解還不夠深入細致,相關政策和制度與地勘工作實踐結合不夠緊密。
3.地勘文化建設情況較為薄弱。缺乏成型的文化依托,缺乏院訓、愿景等共同的奮斗目標,缺乏明確的文化建設思路。
4.處于“打工者”的角色。沒有項目財政資金,只能通過等行業主管部門去承包項目,處于為別人打工的角色。
1.把握以雄安新區為首的新城鎮建設,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
我國城鎮化發展過程中,規劃布局、承載力評價、水資源供應安全、智慧數字城市等都需要地質工作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撐。
2.環境保護重要性日益凸顯。國家發布《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需要創新水土污染修復治理領域技術方法。
3.旅游地質的井噴式發展。地質科普旅游極大程度地提高和豐富了生態旅游的品位和內容。資源整合和利用的前提都是以保留本地文化為基礎。
1.地勘投入逐漸減少。2011至2015年,地質勘查投入資金49.3億元,其中,中央財政資金31.15億元,占5.32%;地方財政資金32.57億元,占55.02%;社會資金13.54億元,占27.55%。呈逐年減少趨勢。
2.其他隊伍強勢介入。因礦產資源發展受限,河北省地礦局系統內許多礦產地質強隊,都開展水、工、環、海等多領域的研究,市場上關于項目的競爭也愈發激烈,原來只有本企業從事的業務,現在多出來四五家兄弟單位去競爭,極大地增加了承攬項目的難度。
3.傳統市場空間變小。國家和社會資本的地質找礦市場空間大幅降低,工勘市場惡性競爭激烈,由于從業單位數量的增長速度超過市場規模的增長速度,形成了“僧多粥少”的局面,國家區域性的基礎地質調查工作已經趨于飽和,不會出現大面積的區域地質調查任務。
4.省內環保政策對礦產地質嚴格限制。省政府分階段治理各類露天礦山,各種類型的礦山開采、勘探得到鐵腕限制。對鋼鐵生產及其他礦產煉制企業實行限產、停產,從供給側改革開始,化解過剩的鋼鐵產能,也對礦產地質產生了極強的影響。
綜合以上分析,將企業自身的優勢、劣勢與外部的機會、威脅的各個要素分別陳列,按照矩陣方式排列,將各個因素進行匹配后再進行研究,得出四種不同的戰略,再進行系統性、精確性地分析與選擇。對研究對象的SWOT分析如表1所示。

表1 河北SKY地質勘查院SWOT分析圖
經過對河北SKY地質勘查院進行SWOT分析,得出SO(發揮優勢抓住機會戰略)、ST(發揮優勢克服威脅戰略)、WO(回避或者彌補劣勢抓住機會的戰略)、WT(回避或者彌補劣勢克服威脅的戰略)。在研究過程中,需要結合SWOT分析出來的四個戰略,運用戰略選擇矩陣及戰略聚類模型等理論,分別對四個戰略進行評價,最終得出比較科學的選擇。
戰略內容為:實現隊伍規模優勢,持續傳幫帶,多舉辦地質科技論文評選活動,營造氛圍促進思考與學習。“走出去”,在技術相對薄弱的地區開展工作。此項戰略固然能夠幫助企業在一定程度上增強技術實力,擴展業務范圍,但隨著該項業務的終結,必然會使企業重新陷入找不到項目的困境,治標不治本,不能形成核心競爭力,難以推動企業不斷向前發展。
戰略內容為:嘗試以技術投資者的身份進入市場,避開因體制機制矛盾帶來的發展桎梏。加大宣傳力度,凝聚發展力量,完善職工考核辦法。此項戰略優點在于能夠幫助企業改變固有的身份,使得企業在一定程度上擴大知名度,提高職工的積極性,改善企業經營運行狀況,但投資需要過硬的技術作為資本,還需要更加堅實的技術創新能力作為支撐,才能保障以上戰略的實施。
戰略內容為:創新技術、產品與服務,加強品牌建設。作為一家技術服務型企業,技術、產品與服務是最終的價值體現,要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精,提升核心競爭力。創新產品與服務,主動對接社會和政府對地質工作的需求,轉型發展、創新發展,打造新時期、新常態下地質工作的品牌。
戰略內容為:加強精細化管理,控制成本。進一步提高項目成果質量,把控項目進度,提高服務質量。加強與各主管部門的聯系,拓展信息渠道,從頂層參與設計。此項戰略回避了投入減少、競爭激烈的威脅,同時,也能克服企業內部粗放式管理、文化建設較為薄弱等相關弱點,能夠保護企業經營成果,使得企業能夠承攬到更多的項目,但更多的還是停留在戰略實施方面,不能從根本上幫助企業樹立較為長遠的發展戰略。
上述分析表明,綜合考慮河北SKY地質勘查院內外部環境,結合發展目標,選用戰略選擇矩陣作為其戰略選擇工具,即通過內部調配資源分配發揮優勢的第三象限的方法,同時也需要依據戰略聚類模型中,競爭地位強、市場增長快的第二象限,實施集中發展現有業務、縱向一體化及同心型多元化的戰略,確定發揮優勢克服威脅,選擇ST即多種經營戰略。實施創新發展,創新技術、產品與服務,建立投資融資機制,轉變市場角色,推動地質工作綠色發展,進一步提升核心競爭力,加強品牌建設,從而保持競爭優勢,使之成為在國內具備一定影響力的地勘單位。
河北SKY地質勘查院在戰略實施過程中,要把握好以主動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為核心、以當前發展環境為導向、以文化建設為依托的原則,加快轉型發展與創新發展;拉長地質成果產業鏈條,轉變市場角色;推動地質工作綠色發展,打造核心競爭力,加強品牌建設,利用10年左右的時間,力爭產值、人均收入翻番,發展成為技術領先、資本充足、推動社會綠色智能發展的全國聞名的地勘單位。
相關鏈接
地勘單位是地質勘查單位的簡稱,國內外學術界對地勘的定義可分為兩種:廣義地說,一般可理解為地質工作的同義詞,是根據經濟建設、國防建設和科學技術發展的需要,對一定地區內的巖石、地層構造、礦產、地下水、地貌等地質情況進行重點有所不同的調查研究工作。
SWOT分析,即基于內外部競爭環境和競爭條件下的態勢分析,就是將與研究對象密切相關的各種主要內部優勢、劣勢和外部的機會和威脅等,通過調查列舉出來,并依照矩陣形式排列,然后用系統分析的思想,把各種因素相互匹配起來加以分析,從中得出一系列相應的結論,而結論通常帶有一定的決策性。
運用這種方法,可以對研究對象所處的情景進行全面、系統、準確的研究,從而根據研究結果制定相應的發展戰略、計劃以及對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