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任萌萌(河北省會計學會)
經濟發展是一把雙刃劍,有的企業抓住發展機遇,厚積薄發,乘風而起,在短時間內擴大經營規模,順利乘上經濟發展的新浪潮,但有的企業卻未能看準發展時機,在經濟浪潮里奮力生存,企業資金難以及時回籠,傳統融資模式不能及時滿足企業的融資需求,企業開始尋求其他融資方式,此時應收賬款融資應運而生,幫助企業解決資金問題。在應收賬款融資過程中,應收賬款成為新的融資工具,主要包括保理、質押、證券化三種內容。對企業來說,如何選擇應收賬款融資方式要結合企業的經營狀況、發展模式和運營特點,企業應避免盲目選擇應收賬款融資方式,要充分考慮企業的資金需求,合理選擇融資方式。
保理即托收保付,企業將應收賬款的所有權轉移給受托方,委托受托方代為收款,但受托方要支付委托方一定的資金換取應收賬款所有權,原則上的“換取”行為是等價的,以市場價值為評估標準,但委托方要支付給受托方手續費,從而換取代收服務。應收賬款保理就是基于原保理形式而產生的一種收賬方式,應收賬款持有方可以利用保理形式進行融資,以應收賬款所有權換取貨幣資金。通常來講,應收賬款的受托方一般為商業銀行、專業保理公司等大型金融機構,以自身充沛的流動資金換取應收賬款,并從中取得服務收入。對于委托方來說,應收賬款保理的融資方式更加簡便快捷,融資成本更低,除支付保理手續費外,幾乎不需要支付額外費用,但往往會受到客戶誠信的制約,客戶誠信是受托方在承接保理業務時需要考慮的重點內容。
根據《擔保法》規定,票據、債券等也是債權的另一種體現形式,而應收賬款實質上也是一種債權,因此可以作為質押物,只不過應收賬款沒有形態意識,是雙方根據購銷合同、勞務合同等間接產生的一種“債權”,主要來源于企業賒銷。從《擔保法》給出的條件約束來看,應收賬款持有方將應收賬款作為債權質押給質權人,并換取經濟利益。若出質人無法按期贖回質押物,質權人可通過將質押物拍賣取回應得利益,但應收賬款是無法拍賣的,因此《擔保法》對應收賬款的質押進行了明確規定,只有當應收賬款具備以下條件時才可作為質押物,第一,若出質人與欠款方簽訂的購銷合同、勞務合同等明確表明權利義務歸雙方所有時,應收賬款只能存在于簽訂合同的雙方,并不能作為質押物出質給質權人;第二,產生應收賬款的合同必須明確體現出款項的歸還日期、支付方式、金額等重要信息;第三,應收賬款必須具備法律時效。以上三點內容更多的是保護質權人的合法利益,畢竟與其他有形質押物不同,應收賬款不具有拍賣資格,質權人無法通過拍賣取得應得利益。
2013年10月10日,中國應收賬款交易中心管理有限公司在中國香港注冊成立,這標志著我國應收賬款證券化獲得市場認可,并已逐步走入經濟社會。應收賬款證券化的標的物為應收賬款,融資方通過應收賬款換取流動資金。應收賬款證券化是一種市場行為,是現代金融的產物之一,為無實體資產融資的企業解決資金問題。企業將應收賬款出售給有關金融機構,金融機構按照應收賬款的額度發行證券,消費者購買證券后,金融機構扣除手續費后將資金返還給融資企業,在幫助融資企業取得流動資金的同時,為金融機構帶來了發行利益。在應收賬款證券化過程中,金融機構相當于第三方銷售機構,為融資企業和證券購買者提供雙向金融服務。與其他融資方式相比,應收賬款證券化獲取資金的速度最快,且應收賬款已經轉移給金融機構,不存在難以收回的風險,但這部分風險實際上轉移給消費者,金融機構若無法按期收回應收賬款,則該部分證券的消費者將不會取得證券收益。

表1 應收賬款保理融資業務情況統計單位:萬億元
我國商業保理專業委員會在2022年1月4日發布《2021年度中國商業保理行業十大要聞》,其中指出我國應收賬款將得到嚴格管控,對惡意拖欠應收賬款的企業進行嚴厲處罰,以促進金融市場的順利發展。我國金融市場的快速發展,促使我國應收賬款保理融資業務迅速增多,保理業務總額逐步上升。
根據國際保理商聯合會(FBI)發布的最近五年的官方數據可以看出,2015年的應收賬款保理業務金額達到11.5萬億元,較去年增長了9.5%,在此后的三年中,應收賬款保理業務總額基本維持在11萬億元以上,直到2019年這一總額已達到17.4萬億元,較2018年增長了21.7%。雖然增長率未能保持穩定的上升趨勢,但應收賬款保理業務總額卻總體呈現出持續上升趨勢。與此同時,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商業保理機構在2019年達到10724家,雖然較2018年降低了7.1%,但相比2015年的2767家已增長了近4倍,且總體呈現出上升趨勢。
FCI于2021年3月12日發布了2020年度全球應收賬款質押行業數據,對全球范圍內的應收賬款質押業務進行了匯總,并表示全球應收賬款質押業務總額總體呈上升趨勢,其中歐洲地區貢獻最大,應收賬款質押業務高達1.98萬億歐元,而亞洲應收賬款質押業務為0.33萬億歐元,與歐洲相差1.65萬億歐元,歐洲與亞洲應收賬款質押業務總額分別占全球業務總額的68%和23%。與2019年相比,歐洲地區應收賬款質押業務總額增幅程度較大的國家為匈牙利、波蘭和奧地利等,增長幅度分別為23%、17%和13%,其他國家應收賬款質押業務總額的增長幅度均小于以上比例。我國為亞洲地區應收賬款質押業務的發展帶來的貢獻最大,業務總額達到0.49萬億歐元,但較上年相比,我國的應收賬款質押業務總額下降了2%,因此與全球其他國家的應收賬款質押業務相比,我國應收賬款質押業務規模較小,有待進一步提升。
應收賬款證券化是資產證券化的內容之一,普遍集中于中小型企業,形成此種現象的原因主要包括兩點。第一,符合中小企業的實際發展情況。與大中型企業相比,中小型企業不具有規模優勢,非流動性資產持有比例較小,企業資金流動性較低,而應收賬款證券化可以將中小企業的應收賬款轉化為流動資金,同時對有形資產的持有比例沒有過多要求,減輕了中小企業的經營負擔;第二,大型企業已尋求其他資產證券化方式。國有企業、上市公司等大型企業具有更多的資產,生產線、廠房、辦公樓、科學技術等資產證券化所帶來的流動資金要遠高于應收賬款所帶來的流動資金,與此同時,由于規模較大,人力資源管理措施全面,大型企業的應收賬款管理效率較高,一般可以在收賬期內按時收回資金,因此無需通過應收賬款證券化的形式取得流動資金。總體來看,應收賬款證券化主要集中在中小型企業中。
我國頒布的《物權法》對資產融資的法律范疇給出了明確規定,而應收賬款作為資產的種類之一,也被賦予了融資的可能性,但我國并未針對應收賬款融資制定單獨的法律條文。與固定資產不同,應收賬款實質上是流動性資產,而《物權法》更多的是對固定資產融資進行了約束,因此某些法律條文并不能對應收賬款融資給出明確規定。
以資產質押為例,《物權法》規定資產質押要明確登記質押財產信息,包括市場評估價值、產權號以及所有資產證明文件,但應收賬款作為一種不存在固體形態的資產,是通過簽署合同而產生的收賬權利,因此在質押時只能將合同作為質押依據,但實際上出質方提供的合同本身不存在實際含義,這是因為應收賬款收賬期往往已超過合同規定的款項給付期限,才會導致出質方缺乏流動資金,因此從這一點考慮,因簽訂買賣合同產生的應收賬款并不能給出明確的證明文件。
我國保理機構基本由銀行作為成立主體,股份制、有限責任制保理公司較少,而銀行作為地區經濟資金的提供者,應當承擔起為當地企業提供流動資金的責任,但根據調查發現,并不是所有商業銀行都具有保理活動。與此同時,在FCI成員中,我國16家保理公司只有10家同時開展國內外保理業務,為我國企業同時提供國內外流動資金支持,在這16家保理公司中,6家只針對出口業務提供保理服務,其他公司尚未開展此項服務,綜合以上數據來看,我國保理業務范圍不全面,大型保理機構較少。
資產證券化對融資企業的資產流動性要求較高,融資企業缺乏證券化融資條件。
首先,資產證券化所使用的資產要能夠產生穩定的資金流,且資金流入的可能性是較大的,但企業進行應收賬款證券化本身就是因為應收賬款超過原本收賬期,客戶長期拖欠款項,企業的應收賬款難以形成穩定的資金流入趨勢。其次,多數企業開展應收賬款證券化活動的前提是長期缺乏流動性資金,而資金的短期空缺主要依靠貸款完成,但應收賬款作為融資工具并不具有較強的表現價值,正因如此,企業才會長期缺乏流動資金,難以維持正常的經營周轉活動。最后,應收賬款拖欠方并不具有良好的誠信記錄,有可能導致應收賬款最終完全演變成壞賬損失,但資產證券化要求融資企業具有良好的信用,如果證券發行機構只考慮融資企業的誠信情況,難以對整個融資活動形成正確的認識,最終有可能導致融資活動被迫終止。
第一,政府有關部門應頒布應收賬款融資的單獨法律條文,就應收賬款開展融資活動給出明確規定,同時要求融資企業要對應收賬款進行明確說明,包括形成原因、款項拖欠方誠信度、收賬期詳細說明,并保存為紙質文件,留存在提供融資服務的金融機構中。
第二,融資活動作為一項金融業務應當受到中國人民銀行的管控。政府可以將應收賬款融資的管控權利交于中國人民銀行,由中國人民銀行定期對地方開展的應收賬款活動進行審查,同時要求提供融資服務的金融機構要將紙質文件報送中國人民銀行審核,審核通過后,融資企業才具備應收賬款融資資格。
政府可以為保理機構提供政策支持,包括但不限于稅收優惠,但是作為企業重要的負債支出和成本支出,稅收優惠力度的強弱可能決定了保理機構的成立數量和成立規模。
首先,所得稅支持。保理機構的收入主要來源于保理手續費,即收回的應收賬款在扣除手續費后返還給融資企業,但手續費的扣除比例沒有得到明確規定,因此較高的手續費意味著保理機構的企業所得稅將迅速提高,為此,政府可以效仿高新技術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改變保理機構的所得稅稅率。其次,附加稅支持。較高的手續費同時代表著增值稅的增多,而增值稅作為附加稅的計稅依據,使附加稅繳納金額增多,為此,政府可以頒布附加稅減半征收的優惠政策。
1812年6月16日,紐約城市銀行衰落的終點,也是花旗銀行崛起的起點,在經過漫長的合并和發展后,花旗銀行順利成為美國最大的商業銀行之一,并于1991年5月開始了應收賬款證券化的發展道路,花旗銀行采用的指標分析法以及應收賬款準入原則值得我國企業借鑒,我國證券機構可以此作為發展經驗。
第一,對證券化企業的應收賬款進行指標分析,采用預期收益率、違約率、月還款率對融資企業的應收賬款開展全面分析,這一點主要是保護證券發行機構的主體利益,避免因應收賬款難以收回給第三方金融機構帶來損失。第二,應收賬款準入原則不僅要對證券化企業進行約束,同時要對應收賬款拖欠方進行約束,只有當雙方同時具有較高的誠信度才能批準融資企業開展應收賬款證券化活動,降低第三方金融機構的經營風險。
應收賬款融資是金融市場新興的融資方式,主要包括保理、質押、證券化三種內容,隨著金融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我國應收賬款保理融資業務迅速增多,為我國多數企業解決了資金問題,但應收賬款融資同樣存在缺點,質押規模較小,證券化融資普遍集中于中小型企業,應收賬款的融資優勢難以充分發揮。我國應收賬款融資存在著較多問題,法律法規有待完善,大型保理機構較少,缺乏證券化融資條件。為進一步加快企業發展,完善融資市場,我國應加快開展應收賬款融資的立法工作,以政策優惠促進保理機構的成立,借鑒國外應收賬款證券化的發展經驗,全面促進我國應收賬款融資業務的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