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惜卿
【摘要】密集商圈學校地理位置特殊,為學生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資源。教師可抓住地區有利特點,立足學生興趣,著眼學生生活,結合實際,合理利用區域資源來開發綜合實踐校本課程。
【關鍵詞】密集商圈;綜合實踐活動;校本課程;開發
廣州市越秀區養正小學地理位置特殊,處于繁華的鬧市區和物產豐富的郊區之間,這里人員密集、治安復雜、商業發達,屬于密集商圈學校。密集商圈學校典型的特點為學生的綜合實踐活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課程資源。自從學校開設綜合實踐活動課以來,筆者不斷對密集商圈學校綜合實踐活動校本課程內容的開發進行探索,曾指導小學三、四年級學生開展了不少綜合實踐課題研究。經過不斷探索和實踐,筆者認為,指導密集商圈學校的學生綜合實踐課的選題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抓住特點,開發課程
我校位于廣州市老城區的北面,地處廣州北面繁忙的交通要道——廣源西路邊,毗鄰廣州火車站和省汽車站,東與三元里街接壤,南鄰流花街,荔灣區站南街和西接荔灣區西村街。這里交通便利,商業發達,素有經濟“金三角”之稱,形成了以專業市場和商業街為特色的區域經濟,另有餐飲、酒樓、旅業、娛樂場所等配套服務業。我校所處的這個區域是典型的密集商圈地區。這里擁有大量的商業城,有亞洲最大的專業美容美發化妝品展覽交易中心——安華美博城,有中澳的皮具城,有歐陸鞋業城,有站西鐘表城等大型批發市場,里面經營的產品大多數是學生的日常用品,它們的生產、銷售、宣傳等一系列活動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這給學生的實踐活動提供廣闊的空間和豐富的資源。筆者根據這些資源,指導學生開發了“走進美博城”“多姿多彩的表城”“我做皮鞋商”等綜合實踐活動課題。
二、立足興趣,順應發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綜合實踐活動主題基于學生的需要、興趣、直接體驗來設計和實施相關活動,這是綜合實踐活動有別于學科課程的根本標志。綜合實踐活動強調給學生提供充分的學習自由度及各種外顯的自主參與活動的條件,讓學生主動實踐和親身體驗,在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時要尊重學生的興趣。立足興趣是指立足學生自發的興趣而非教師的興趣。教師在指導學生選題的過程中可能會帶有主觀的色彩,但在課題開發的過程中,學生的主體性需要得到充分的尊重。如果開發的內容只考慮到教師興趣,學生覺得興味索然。那么,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就會成為學生新的課業負擔。筆者曾經指導學生開發一個與自己所學的化工專業有關的綜合實踐課題,但學生不感興趣,結果在引導學生分組確定研究內容時,就被學生否定,并替換成由談化工產品聯想到的化妝品課題,后來由學生自己確定研究題目——“走進美博城”。因為美博城就在我校的斜對面,學生每天上學都要經過那里,學生對里面經營的化妝品感興趣。
三、利用資源,贏得幫助
密集商圈學校周圍有大量商業區,大多數學生是住在商業區周圍,和在商業區做生意的人成了鄰居,這些商業城的工作人員為學生的研究提供很多的幫助。另外,很多商業區舉行開張慶典等紀念性活動,經常邀請我校幫忙參與文娛宣傳活動,遇上學校學生搞活動需要商家提供幫助,他們也會盡力為學校提供幫助。如,我們做“走進美博城”課題時,美博城總經理熱情為我們提供美博城公司經營分類、商鋪價格、客戶介紹、訂貨會資料、美博會等情況及有關資料。這樣,學生做起來事半功倍。
四、著眼生活,爭取支持
“生活即教育。”綜合實踐活動是一門向學生生活領域延伸的經驗性課程。它所關注的不僅是學生的學校生活,還包括學生的社會生活與家庭生活。要建構一個更貼近學生真實世界的課程領域,就必須充分關注直接生活經驗。這樣,學生才會對綜合實踐活動傾注全部的熱情,綜合實踐活動實施才會取得好的效果。密集商圈學校學生的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與密集商圈的典型特點息息相關。因此,教師在開發綜合實踐課程內容時必須著眼于周圍的事物上,才能更容易找到學生的關注點、興趣點,使課題更有效地開展下去。如,筆者指導四年級學生開展的“茶文化”課題,茶源于生活,幾乎每個家庭都離不開茶。而且,很多學生家長本身就是地地道道的茶道專家,個別家長還是經營茶葉的老板。這課題貼近學生、貼近家庭、貼近家長;另外,密集商圈這塊商業寶地里大小的茶行為學生的實地考察、采訪提供有利條件,也為我們的課題研究提供很大的幫助,使課題研究取得極大成效,也受到家長的極力贊揚。
五、結合實際,維護權益
研究從問題開始,沒有問題就沒有研究。綜合實踐活動的最直接動因就是一個個活生生的現實問題,而密集商圈繁雜的生活正好有大量的活生生問題等待學生去研究。這里所說的問題,首先要是真實的,是來自學生周圍真實生活的真實問題,而不是教師在設置虛擬的情境中,學生找到的假設的問題。比如,我校地處復雜的火車站、省汽車站旁邊,面對大量的流動人口和異常復雜的治安形勢。因此,我校把學生的安全問題作為首要問題來抓。筆者針對這個突出問題,把維護學生人身權益作為切入點,在綜合實踐活動課上開發了“安全自護我能行”課題,學生有了身邊活生生的例子,通過媒體的宣傳學習與身邊例子結合學習研究,激發了學生研究怎樣進行自我保護的無限動力,使該課題收到很好的實際效果。
責任編輯? 李海濤32D49166-EDE8-451F-8B33-264FBA905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