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凱云
【摘要】根據“雙減”政策背景下作業需要優化及小學假期時間充裕的特點,假期作業的布置需要優化。教師可利用假期布置符合學生層次、新穎靈活、與假期生活相結合的作業,提高學生完成假期作業的積極性及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提升學生的自主性及學習能力。
【關鍵詞】雙減;小學英語;假期作業
《英語課程標準》提出,“英語教學活動不應該僅限于課堂,而要延續到課堂之外的學習生活之中。”因此,在小學英語的課堂,教師不僅需要關注課堂上的教學效果,更要重視作業作為英語課堂的鞏固及拓展。另外,2021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指出,學校教學要充分發揮學校主陣地作用,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及做好“減負增效”,對作業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雙減”背景下,作業完成的時間及作業類型需要優化,作業的布置需要避免重復機械性的作業,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而小學的寒暑假持續時間長,學生在家會缺乏教師面授的機會,也缺乏英語的學習氛圍。因此,如何利用假期作業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鞏固英語學習能力及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值得研究的有效話題。
在小學英語的傳統假期作業中,教師通常布置學生完成抄寫的作業,忽視了聽說讀的作業,形式單一及機械重復。另外,傳統作業的布置也缺乏個性化及趣味性,不具備增長學生見識及發展學生思維的特點。學生會感到枯燥無趣,且會很敷衍地完成此類作業。這種枯燥乏味的作業忽略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也沒有把假期的生活跟英語的學習有機地結合起來。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寒假時間,結合聽說讀寫等方面,設計符合學生層次的寒暑假英語作業,幫助鞏固英語知識及有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
一、注重趣味性
教師需要注重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可通過設計靈活有趣的作業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及求知欲,激發學生學習的內驅力及引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兒童中心論”認為,教育要尊重和利用兒童愛好活動的天性,不能強迫學生通過死記硬背的方式學習,而是要激發學生的學習需要及興趣。因此,教師可以設計靈活有趣的假期作業讓學生完成,而不僅僅是抄抄讀讀,從而提升學生完成作業的積極性。
案例1:在五年級上冊寒假作業中,學生需要對上學期所學的單詞課文進行知識的鞏固。筆者通過布置春節集五福朗讀闖關游戲,讓學生在闖關的過程中完成基礎性作業。例如,學生讀完一個模塊的課文及單詞可獲得愛國福,學生讀完全部的內容就可以集齊五個福。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對集福闖關游戲的興趣濃厚,也更能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在開學初上交的闖關作業中,學生都能完成此項作業,不僅復習及鞏固了上學期所學的知識,也為接下來的學習作鋪墊。
因此,教師可設計豐富有趣的英語活動,如,闖關、看電影、學唱英文歌等活動讓學生在假期期間完成作業的過程中體驗英語之趣味、英語之魅力。
二、注重應用性
在假期,學生有更充裕的時間體驗不同的活動。因此,假期作業可以與學生的假期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讓學生在直接的生活體驗中學習英語。學生在完成假期作業的過程中,他們學習的自主性及積極性會得到提升。教師可以利用學生在假期期間參與的活動設計假期作業,強調學生學習的體驗及經歷。如,假期作業可以設計為介紹學生及家人的春節活動、介紹學生的家鄉及其特色、介紹學生假期期間游玩的計劃及經歷等。教師也可以采用靈活的方式讓學生記錄并完成作業,如,用手抄報或者視頻的方式介紹家鄉的特色、制作小冊的方式記錄游玩的經歷、制作英語拜年視頻等。通過假期作業與假期生活相結合的方式,學生可以在生活中感受語言及體驗英語之美。
案例2:學生在五年級上學期學習了用英語介紹一日三餐的安排,介紹家人的口味及喜歡的食物等。因此,筆者布置了寒假作業——讓學生參與春節年夜飯的制作。在此過程中,學生體驗年夜飯的制作并進行記錄,把寒假的年夜飯與英語作業相結合。學生可以選擇制作手抄報或者以視頻的方式用英語描述菜品、對菜品做出評價及介紹家人的口味等。在開學初,學生上交的作業中呈現了來自全國不同城市的年夜飯,如,來自汕頭的學生描述了汕頭的牛肉丸、來自四川的學生描述了火鍋等。學生通過教師分享的寒假作業,也領略到了不同城市的年夜飯特點。
三、注重層次性
在同一個班級,學生的學習層次不同。假期的作業也需要根據學生的知識能力水平進行分層布置,按照學生的學習需求進行布置作業。這樣也更有針對性及應用性。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層次布置不同的作業,英語基礎好的學生可以完成實踐探究作業及拓展創新作業;而英語基礎不牢固的學生則需要完成基礎性作業。學生也可根據自身的層次充分展現自身的學習水平,體現因材施教的原則。
四、注重拓展性
假期作業不僅要復習鞏固知識,更要注重增長學生的課外知識。在假期期間,學生有充裕的時間積累課外的知識,從而拓展學生學習的知識面及文化素養,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因此,教師可以選擇拓展學生英語知識的課外資源,如,繪本、音樂等。學生在課外知識時可以有效地拓展兩人英語知識及英語綜合能力。
案例3:在五年級下冊的教材中,學生在Module1學習了season這個話題,這個模塊是與天氣及季節相關,筆者在暑假布置了學生閱讀與season相關的繪本,如,繪本I'm a bunny。這本繪本是描述小兔子在四個季節中的活動,繪本的內容與教材緊扣。學生通過閱讀繪本鞏固了所學的知識,如,學生閱讀繪本后鞏固了上學期關于季節的單詞spring、summer、autumn、winter等,也鞏固了When it…, I…的句型。學生在閱讀繪本的過程中也拓展了課外知識,如,學生學習了live in a hollow tree、chase the butterflies、lie in the sun and watch the birds等課外新知識。學生閱讀完繪本后,需要完成reading log,對所讀的繪本進行總結歸納,如,選出自己最喜歡的句子等。最后,筆者布置了學生錄制繪本音頻及跟家人分享繪本故事的作業。在此過程,學生的聽說讀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也提升了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
因此,教師需要設計符合學生層次及提高興趣的假期作業,不僅能鞏固學生所學的知識,也為接下來的學習作鋪墊。在假期作業的布置中,教師需要關注作業的趣味性、應用性、分層性及拓展性,注重假期作業設計的合理性及有效性,多方面地鞏固學生的英語知識及綜合運用能力,感受假期作業帶來的樂趣和喜悅,在靈活個性化的作業中得到成長。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1.
[2]朱浦.單元整體教學的設計[M].上海教育出版社,2020.
責任編輯? 楊?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