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艷蝶
(西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甘肅 蘭州 730000)
習近平主席近年來一直高度重視體育行業的發展,在講話、報告和座談中勾畫中國體育事業未來發展的藍圖,特別是關于體育強國戰略發展的提出和2022年冬奧會的申辦成功,更加的激發了人民參與體育運動及鍛煉的熱情,激起了全民健身的熱潮。在我國出臺了《全民健身計劃綱要》與《“健康2030”規劃綱要》等一系列政策之后,也代表著全民健身時代已經到來,所以體育設施的建設方面的問題成為了全民健身民眾所關注的問題。全國的高校體育場館也在以不同方式向民眾不同程度的開放自身的體育場館。國家陸續開始將高校體院場館從單一教學用途向社會化運營方向發展,但高校體育場館對外開放情況還完全沒有達到國家和社會的需要,場館的利用與管理還需要我們去探究。現在全國在新形勢與大體育觀影響下,各高校各相關部門都在考慮和探索怎樣實現體育資源共享,使得這些資源走進民眾的日常生活,因為國內體育場館資源還遠遠達不到民眾的需求。為了讓綿陽市高校的體育場館充分發揮其作用,加強學校體育和大眾體育的融合,實現教育用途與群眾民用的有機結合,就增加對高校體育場館對外開放現狀是不是符合新時代下社會需求這一問題進行調查研究,并且為綿陽市高校體育場館對外開放提出建議。
本文針對綿陽市高校體育場館對外開放現狀調查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抽查法抽取了其中一些高校為調查對象進行調查研究,這4所高校分別為:綿陽師范學院、綿陽職業技術學院、四川文化藝術學院、西南科技大學。
(1)文獻資料法。
本課題通過查閱各種文獻資料,整理了從不同的方向對我國高校體育場館對外開放的分析與研究。
(2)問卷調查法。
①調查問卷的設計
根據相關文獻資料研究經驗和本課題的內容選取適合的部分,設計完成 《綿陽市高校體育場館對外開放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調查問卷(場館的管理人員)和《綿陽市高校體育場館對外開放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調查問卷(師生和周邊民眾)這兩份調查問卷進行研究。
②調查問卷的效度檢驗
為了確保設計的兩份調查問卷其有效度,在調查問卷發放之前對兩份調查問卷進行了相關的的效度檢驗,利用專家評判法由2位副教授和7位研究生對兩份調查問卷進行佐證。
從表1與表2可以得出,兩份調查問卷結構內容合理度88.9%,相關專家進行了較高的評價,最終判定這兩份問卷有效性較高。

表1 效度檢驗專家信息

表2 調查問卷結構內容是否合理
③調查問卷的發放和回收
根據研究的主要內容和所面向的群體向綿陽市場館的管理人員和綿陽市各高校師生和周邊民眾進行了發放,《綿陽市高校體育場館對外開放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調查問卷(場館的管理人員)發放問卷60份,回收問卷54份,其中有效問卷52份,回收有效率為96.3%;《綿陽市高校體育場館對外開放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調查問卷(師生和周邊民眾)共計發放問卷440份,其中回收問卷425份,有效問卷418份,回收有效率為95%。
④調查問卷的信度檢驗
完成調查問卷的效度檢驗之后,對兩份調查問卷進行重測法實驗將兩份調查問卷在綿陽師范學院和綿陽職業技術學院兩所大學進行一定規模的樣本發放并且回收,得到第一次數據之后,15天過后,又對同樣的樣本再次實現第二次測試,最后兩次的數據整理進行相對系數分析之后算出R=0.82,P<0.01,數據顯示調查問卷信度較高。
(3)數理統計法。
將查閱的文獻資料和調查問卷收集的數據使用Excel、Spss對得出的相關數據進行分析、比較、整理。
(1)綿陽市高校體育場館的資源現狀。

表3 綿陽市樣本高校體育場館數據統計表
由表中所調查的數據顯示,高校體育場館共70片,其中以西南科技大學與綿陽師范學院體育場館資源相對齊全,各類體育場館總體各24片,而其余兩所在體育場館數量與質量方面就相對較弱。
(2)綿陽市高校體育場館的地理人文環境。
高校體育場館的地理位置因素取決于高校選址,從綿陽市西南科技大學、綿陽師范學院等4所高校的地理位置可看出綿陽市高校體育場館的地理位置不太理想,近郊區與市區各占一半。地理位置很大程度上會影響著高校體育場館利用率和對外開放。高校體育場館資源的利用和對外開放和高校在校師生與周邊的群眾有著密切相關的關系。根據研究表明,5km以內的健身設施與居民參與體育鍛煉意愿成正相關。調查得知綿陽市這四所高校在校師生差距不大,且周邊群眾基本上相同。
(3)綿陽市高校體育場館的日常空余時間。
高校體育場館本身是為在校師生提供教學與鍛煉的場地,根據相關規定高校體育場館在課余時間是有義務為民眾開放的,綿陽市西南科技大學、綿陽師范學院等高校工作日體育場館空余時間情況如表4所示:

表4 綿陽市高校體育場館工作日空余情況表
從表中可以看出綿陽市西南科技大學、綿陽師范學院等高校體育場館空余情況中非常充足占比為67.3%,充足占比為21.2%,一般占比為9.5%,還有不充足的占比為2%。綿陽市高校體育場館的空余情況在3-5h以上占98%,綿陽市高校體育場館空余時間還是比較多的,通過錯時、錯峰,是完成滿足對附近居民開放條件。為綿陽市民眾日益增長的體育健身活動提供場館需求和健康中國戰略提供重要支撐作用。

表5 綿陽市高校體育場館管理形式情況表
國內體育場館的管理模式主要有“體育學院主要管理”、“學校主要管理”、“學校與體育部門雙重管理”、“其他”四種管理形式。根據數據調查得知體育部與校園的雙重管理占了65%,學校主要管理占比25%,體育學院主要管理占比10%,其它為0%。說明綿陽市高校體育場館的管理形式主要是以學校為主要的管理部門,學校和體育部的雙重管理為主要管理手段,它的商業化較弱,而且也沒有考慮它的商業價值,忽略了市場化。
2009年國務院頒布的《全民健身條例》中規定:學校應該在課余時間與節假日向學生們開放體育場館設施,公辦學校應該積極的向社會大眾開放體育場館設施。

表6 綿陽市高校體育場館的管理人員對對外開放的支持情況表
調查得知綿陽市高校體育場館的管理人員對高校體育場館對外開放支持情況。其中非常支持對外開放的占比2%,支持的占比23%,支持一般的占比42%,不太支持的占比29%,完全不支持的占比4%。反映了綿陽市高校體育場館管理者對綿陽市高校體育場館對外開放整體意愿不強。
根據調查數據得知,綿陽市民眾對綿陽市高校體育場館對外開放非常滿意占比3.3%,占比極少,感到一般的占比為10%,感到滿意的占比為22.5%,不太滿意的占比58.9%,不滿意的占比5.3%。整體而言,目前綿陽市民眾對于高校體育場館對外開放滿意度不高。

表7 綿陽市高校體育場館對外開放影響因素情況
由表得出綿陽市民眾和師生及場館管理人員對高校體育館對外開放的影響因素中學校體育場館的設備設施條件占比92%,學校體育場館的收費標準93.7%,其它92.2%,學校的規模性質88.7%,學校體育場館管理水平88.7%,學校主管領導的認識64.2%,安全因素44.6%。
(1)綿陽市高校體育場館對外開放對象資源與場館空余時間較為充足。
從調查的數據中高校每周空余時間充足占比98%,所以綿陽市高校的場館每周空余時間還是非常充足的,有著足夠的對外開放空間。
(2)綿陽市高校體育場館對外開放管理情況存在部分問題。
管理方式還是比較單一,沒有達到市場化管理需求,管理人員基本以學校教師兼職為主,培訓程度整體不夠。管理者相關知識水平不夠豐富。
(3)綿陽市高校體育場館管理員對對外開放支持度不高與群眾滿意度不高。
在高校管理者對對外開放的態度的人數統計情況中,支持并且覺得對外開放重要的占比25%,不支持且認為對外開放不重要的占比33%,其中中立的占比42%。管理者對于高校體育場館對外開放認識水平還不夠,對于新時代下國家和社會對高校體育場館的要求領會還有待提高。
(1)綿陽市高校應該加強與政府體育相關部門的對話。
針對民眾的需求來擴大學校體育場館的投建渠道,用來減輕綿陽市高校在體育場館運營維護方面負擔問題,讓綿陽市高校的體育場館籌建有所保障。
(2)綿陽市高校體育場館可以更改管理模式與制度。
綿陽市高校可以根據各自發展特點,健全自身體育場館相關特色的管理模式與制度,爭取最大程度的拓寬綿陽市高校體育場館共建與共享為國家與社會服務。
(3)綿陽市高校體育場館可以加強開放針對性。
綿陽市高校應該根據在校師生和周邊民眾的鍛煉需求來切實制定相關的對外開放的方式、方法和具體的開放細則,加強開放的針對性,加強調研與信息的更新,做到實事求是,把高校體育場館資源用到刀刃上。
(4)綿陽市高校體育場館可以擴大對象范圍。
在體育場館對外開放中,可以將開放對象范圍進行擴展,例如,對部分社會團體開放;在開放模式上也可增加無償開放力度;高校可以根據自身條件來增加對外開放部分體育項目;在開放時間上,可以根據民眾和在校師生空余時間來進行調整讓對外開放真正的完成;在收費上,可以把校內外調整到同一水平;還可以定期對外開展體育活動,讓在校師生和周邊民眾都參與其中,提高全民身體素質和高校運營組織能力,并且可以與市場保險公司進行合作,為民眾在運動過程中的損傷提供意外保障。
(5)綿陽市高校體育場館對外開放可以結合“互聯網+”模式。
在21世紀這個電子信息時代,我們可以把互聯網融入到體育場館管理,使用“互聯網+”模式把高校體育場館對外開放的細則公布給社會大眾,讓群眾知道高校的開放,然后參與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