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靜
(漯河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河南 漯河 462000)
近年來,由于醫學模式和健康觀念的改變,護理人才的培養要求有了改變。傳統的課堂教學方法是老師講授為主,學生是被動的接受,這樣的教學模式枯燥單一,不利于學生批判性思維和學習能力的培養。而單純的網絡教學,又不利于課堂互動,也不能保證教學效果?;旌鲜浇虒W是線上學習和線下學習相結合的一種教學模式,既能發揮教師引導、監控教學過程的主導作用,又能充分體現學生作為學習過程主體的主動性和積極性[1]?!皟瓤谱o理學”作為護理學專業的核心主干課程之一,是目前我國護理本科所有課程中學分最高的一門課程,課程信息量大,與臨床聯系緊密,知識更新快,重在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能力、交流合作能力及評判性思維能力[2]。本研究在“傳染病護理學”課程中開展了一個學期的混合式教學,探討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應用效果,為改進混合式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果提供依據。
以本校2020級護理專業420名學生為研究對象,年齡19~21歲。納入標準:護理專業大二學生;自愿參與本研究。
2.1 教學團隊
“內科護理學”課程分9章內容,分兩個學期授課,第一學期主要講解前三章的內容:總論、呼吸系統疾病和循環系統疾病?!皟瓤谱o理學”課程負責人和教師共5位,根據各教師的課程時間安排和優勢,每人負責一個模塊的內容,合理安排課程進度。
2.2 教學基本條件
本門課程主要面向護理專業大二學生,具備一定理論基礎,同時也熟悉智能手機、電腦操作。在開展混合式教學前,由教務處統一對授課教師進行培訓,熟悉騰訊課堂、超星學習通等軟件的使用方法。
2.3 教學實施
“內科護理學”為專業必修課,共100個學時,第一學期講授48個學時,均為理論學時。選用人民衛生出版社的《內科護理學》教材,第一學期主要講授呼吸系統和循環系統疾病,其中呼吸系統20個學時,循環系統個28個學時。
在中國大學慕課等精品資源共享課的基礎上,運用超星學習通網絡教學平臺,對課前、課中、課后階段進行課程教學環節設計與實施。教師提前將視頻,課件和課后習題,上傳學習通平臺。每次課前,學生通過學習通平臺自主學習。理論授課每次線上直播1學時(45分鐘)和線上直播答疑互動30分鐘。為突出重點和難點,教師將每節知識點提取出來,制作成微課視頻(5分鐘左右),上傳學習通平臺以供學生學習。學生課前自學后,在直播時教師引導學生理解難點和課堂分析討論。課后及時發布作業,以鞏固本次課所學內容。
學生的線上成績總共有8個部分組成,其中課程視頻占25%,章節測試占20%,章節學習次數占10%,作業占15%,階段考試占20%,簽到占10%。在學期中,教師根據學生線上學習表情況,統計學生的線上學習成績并反饋,了解學生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課堂表現是根據學生線下完成作業、課堂互動、回答問題等情況進行評價。學期末,教師團隊根據學生在本門課程學習期間的綜合表現評定其課程成績[2]。
根據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特點自行設計教學效果調查問卷,問卷包括兩部分內容。第一,混合式教學效果滿意度調查表;第二,教學改進建議?;旌鲜浇虒W效果滿意度調查表各個評價指標包括很不滿意、不滿意、一般、滿意、很滿意。在學期末,對450名學生進行匿名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420 份,回收有效問卷400份,問卷有效回收率為95.2%。采用SPSS 20.0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統計描述以例數、百分比表示。

表1 護理專業學生對傳染病護理學混合式教學的滿意度評價(n)(%)
學生對直播教學過程、直播答疑和滿意度較高,對線上學習評價、線上學習氣氛滿意度較低。
第一,后續線上教學中增加小組討論、搶答等,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活躍學習氣氛;第二,作業習題以護士執業資格考試的考點為主;第三,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去臨床見習,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第四,在授課的同時,為學生講解學習技巧和解題方法,提高自主學習能力[3]。
本研究中所有學生均能100%完成自主學習任務,學生平均觀看視頻的總時長約為發布視頻總時長的2倍?;旌鲜浇虒W中,強調學生自主學習,把時間還給學生,但部分學生自律性較差[4]。網絡平臺的學習跟蹤記錄、數據統計結果等功能,有利于教師分析學生在線學習行為,全程跟進教學。每個教學視頻的平均觀看時長,可以反映這個視頻知識點的難易情況。教師需在課堂上引導學生思考并理清思路以幫助學生更好掌握該內容。同時,教師還可以根據主題討論區的討論情況,發現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為學生提供反饋和指導。因而混合式教學模式依托的在線學習平臺不僅讓學生真正實現自主、靈活的學習,也幫助教師監控教學過程,更好地組織課堂教學。
護生通過團隊學習與自主學習有所準備進入課堂,為課堂知識內化做鋪墊,課堂上完成知識同化將變得相對輕松。課中通過對課前學習的共性問題進行課堂教學再設計,使護生對知識的學習系統化,能較全面地掌握所學知識,并使所學知識融會貫通。教學手段的多樣化進一步激發護生的學習動機與學習興趣。護生積極參與,良好的課堂互動有助于護生完成知識的內化[5]。課后,習題和病例的設計針對護生課堂學習情況來設計,特別是對于易混淆的知識點加以區分。課后練習是對課堂討論的延伸,使課堂所學知識得到有效的鞏固與強化。在線答疑能及時解決護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避免了因問題堆積導致其學習信心喪失。這種隨時隨地線上線下有效溝通,激發了護生的學習興趣[6]。
通過制定學生自學任務單,幫助學生把學習的材料(如高血壓的臨床表現)同已學的相關知識(血壓的測量)聯系起來,架起一座溝通新、舊知識的橋梁,使學生在已有的認知結構中學會知識的遷移應用[7],學生更容易、更快地掌握新知識,有效降低了新知識的學習難度。采取護生感興趣、容易接受的形式,如視頻、圖片、微課、課件、語音等。圖文并茂便于護生理解與掌握。
3.1 混合式教學模式可提高“內科護理學”課程教學效果
本研究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在原來單純線下授課的基礎上,結合了線上教學,課前讓學生提前預習相關的微課視頻、課件,老師上課前收集學生線上學習遇到的疑點問題,線上直播授課以及課堂授課時,教師給學生答疑解惑,疏通知識點,總結本次課的重點和難點,學生的學習效果有了很大的提高[8]。
3.2 混合式教學模式實施策略
首先,教學準備應充分。教師首先要進行學情分析,了解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學生知識的需求情況,以便更有針對性地給學生講解。也要全面了解分析課程大綱和教材,選擇合適的教學資源。網絡教學平臺要選擇穩定性好,宜于自己和學生操作的平臺[9]。教師的角色也從課堂講授者變為課堂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其次,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應根據教學情況不斷動態調整。線上教學中要隨時檢查學生是否在認真聽課,因此課程講授過程中,教師可以隨時組織線上限時搶答,設置搶答時間(如30秒),搶答前幾名的學生給予積分獎勵,以此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混合式教學模式下,學生增加了自主學習的時間,學習的方式多元化,因此教學的考核和評價方式也應多樣化,更注重學生的平時表現和學習參與度。定時給學生開放其線上學習的成績。對線上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找出問題并引導其改正,如視頻學習時長不夠,作業完成率較低等,及時督促學生完成線上學習。根據學生表現進行綜合評價,掌握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從而動態調整教學方案。
3.3 混合式教學模式改進建議
混合式教學模式在實施過程中,對教師和學生的計算力水平和網絡件設施、設備有一定的要求,若計算機水平較差,網絡不好運行不穩定也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這就需要學校的大力支持。一方面,要培訓學生計算機水平;另一方面,有關部門還要保證網絡穩定,確保線上課程的正常進行。調查研究表明,在線上網絡資源中,學生更容易接受自己老師錄制的微課,而對網上的視頻資源瀏覽較少。這就需要老師付出更多的精力去設計和錄制微課視頻,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10]。另外,在混合式教學模式實施過程中,教師要經常督促自覺性不高的學生,要求他們自覺完成課前預習,并按時完成課后作業,沒有按時完成的,要有一定的懲戒措施,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自覺性。
本門課程通過混合式教學模式,線上、線下的自主學習,一方面,讓學生能夠結合教學目標完成教材及線上講授視頻自主學習。形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同時課前的小組案例討論合作學習在沒有教師指導下學生們暢所欲言,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提高自律性、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認真觀察和對知識的分析提煉能力。另一方面,線上的案例視頻授課與線下翻轉課堂均以臨床真實病例為引導,啟發學生進一步思考,促進學生對內科常見疾病的專業理論及實踐知識的理解及掌握,提高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其他專業課程的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旌鲜浇虒W模式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模式,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同時教師在整個授課過程中也能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采用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把學習的權利更多地交給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11]。在以后的教學中,可將混合式教學應用于護理專業的其他科目,探索完善相應的教學設計、實施和評價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