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茹 任文君 張芝琳
(西安交通大學體育中心 陜西 西安 710049)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基礎生存需求得到了極大滿足,在此背景下,越來越多的家庭開始重視對子女的身體健康發展的培養。2015年時,我國人口預期壽命提高至76.34歲,嬰兒死亡率為8.1‰,五歲以下兒童死亡率為10.7‰,總體上已經優于中高級收入國家水平,但工業化、城鎮化、人口老齡化、疾病譜變化、環境變化、生活方式變化等問題的出現,也為維護和促進健康帶來了新的挑戰。《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也為我國國民健康領域的發展提出了新的目標:2030年人民健康水平持續提升、主要健康危險因素得到有效控制、促進健康的體制制度進一步完善、健康服務能力大幅提升、健康產業規模顯著擴大共計5項近期指標,其中對于人民健康水平持續提升的要求更是作為健康規劃工作的重中之重。嬰幼兒時期的身體素質發展是孩子今后取得各項成長的重要基礎,因此嬰幼兒身體素質發展逐漸成為當前社會研究者的重要研究方向。
Peabody運動發育量表2是針對0-6歲幼兒運動發育水平評估的測量工具,在評估幼兒運動技能水平、粗大動作和精細動作的發育狀況、運動技能發展情況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評估結果可以作為幼兒運動發展干預目標制定的依據。當前該量表已經在運動發育遲緩幼兒的運動技能測試及恢復過程中得到廣泛應用,相關研究顯示配套量表的使用對于嬰幼兒運動技能提升具有顯著效果。Peabody-2配套訓練方案對于身體發育正常的嬰幼兒來說是否同樣可以起到促進發展的作用,對0-3歲嬰幼兒身體發育的影響如何,也是本文的研究主題。
(1)文獻資料法。
在研究主題確定后搜索相關文獻,系統總結影響嬰幼兒生長發育的因素以及特定的運動訓練干預對嬰幼兒發展的影響,分析Peabody運動量表的優勢及配套方案的應用研究。
(2)實驗法。
本次研究以實驗法為主要研究方法,實驗時間從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結束;研究對象是西安市兩家育嬰機構中符合條件的60名嬰幼兒,每個機構各30人,均隨機分配15名實驗組嬰幼兒和對照組嬰幼兒。研究過程中,實驗組的嬰幼兒接受Peabody運動訓練方案干預,而對照組的嬰幼兒則進行機構的常規訓練,研究者每月進行一次Peabody運動量表測試,記錄嬰幼兒體重、身長及反射/實物操作、姿勢、移動、抓握、視覺運動整合五個項目得分,共進行6次測試并記錄測試結果。
(3)數理統計法。
運用統計學的相關知識和原理,對測試回收的數據進行整理,使用Spss 22.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包括:常規統計描述、參數檢驗和方差分析,資料的描述采用均值±標準差,以探討實驗組與對照組的嬰幼兒生長發育的發展狀況上是否存在差異,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本次研究開展所確定的研究對象為西安市兩家育嬰機構中符合條件的60名嬰幼兒,其中對照組30人,實驗30人。在研究對象的選擇方面,研究者均隨機從兩家育嬰機構中分配實驗組15人,對照組15人。實際選擇下對照組男生32人,實驗組女生28人。
實驗研究共進行6次測試,每次測試間隔時間為一個月。測試流程為:依據Peabody運動發育量表2對所有實驗對象進行測試,測試內容包括嬰幼兒的體重、身長、反射/實物操作、姿勢、移動、抓握和視覺—運動整合7個方面,后5項測試依據Peabody-2量表進行打分,并將測試數據進行記錄。測量結束后,實驗組嬰幼兒需要由接受培訓的育嬰師從業人員依據測量記錄開展配套訓練方案干預,進行有針對性的動作改善訓練,而對照組嬰幼兒只進行育嬰機構的常規訓練。實驗數據共收集六次,所有實驗測量結果依據《Peabody運動發育量表2》附錄測試表進行記錄,記錄結束后使用Spss 22.0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包括常規統計描述、參數檢驗和方差分析。
在訓練開始前期,研究者對所有研究對象進行Peabody運動量表測試,對實驗組和對照組的測試結果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檢驗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實驗組、對照組首次測試結果T檢驗
表1顯示,在首次測試中,實驗組的身長、體重的平均值都高于對照組,實驗組的反射/實物操作、姿勢、抓握平均值都高于對照組,對照組在移動、視覺—運動整合測試的平均值都高于實驗組,測試數據的p值>0.05,顯著性結果均表明實驗組與對照組數據間不存在顯著差異。
實驗組七項測試結果與首次測試數據分析如下:
表2、表3數據顯示:實驗組的6次體重、身長測試中,第二、三、四、五、六次測試結果與第一次測試結果的配對結果p值為0.00,檢驗表明后續五次測試中實驗組嬰幼兒的體重、身長呈現極為顯著的差異。

表2 實驗組 體重(kg)后測與首測比較(N=30)

表3 實驗組 身長(cm)后測與首測比較(N=30)
從表4反射/實物操作標準分的均值來看,實驗組嬰幼兒在反射/實物操作的得分不斷增加,五次后測與首次測試結果配對分析P值<0.05,第三、四、五、六次測試的結果幾近為0,差異顯著,這表明Peabody-2訓練方案對提升嬰幼兒的反射/實物操作能力有顯著效果。

表4 實驗組 反射/實物操作項目后測與首測比較(N=30)
由表5可知,姿勢項目前四次對比,標準分的均值都呈增長趨勢,而第六次測試時標準分均值較第5次下降了0.06。從第四、五、六次測試與首次測試配對結果呈顯著差異,最后兩次測試p值<0.01,說明存在較為顯著的差異。第二、三次測試的配對結果雖然不呈現顯著差異,但p值逐漸降低,直至在第四次測試時P值<0.05,這說明實驗組的姿勢得分在Peabody訓練方案干預后不斷增長,且訓練方案應用效果顯著。

表5 實驗組 姿勢項目后側與首測比較(N=30)
表6數據顯示,6次測試標準分均值來看,實驗組嬰幼兒的移動項目標準分在實驗過程中不斷增長。第三、四、五、六次測試數據與第一次測試的配對結果顯示p≤0.001,配對數據呈現顯著差異,僅有第二次測試的數據結果顯示顯著性為0.184,這說明隨著測試次數和訓練方案應用的增加,實驗組嬰幼兒的運動標準分也在不斷增加,且應用效果顯著性不斷增強。

表6 實驗組 移動項目后測與首測比較(N=30)
在抓握項目測試上,實驗組嬰幼兒首次測試數據與后5次的測試數據進行配對分析,結果如表7所示,除第二次測試的p值為0.110>0.05以外,后續四次的測試數據P值<0.05。從整體來看,后續測試數據的p值不斷降低,在后4組配對結果中呈現顯著差異。

表7 實驗組 抓握項目后測與首測比較(N=30)
實驗組嬰幼兒人的第一次測試視覺—運動整合標準分均值為9.50±1.22,最后一次測試的標準分均值為11.50±1.11,表8顯示實驗組的6次視覺—運動整合測試標準分均值在不斷上升,嬰幼兒的視覺-運動整合能力也在不斷提升。

表8 實驗組 視覺-運動整合項目后測與首測比較(N=30)
在該項測試上,實驗組嬰幼兒的首次測試標準分與后續5次標準分進行的配對分析如表8所示,后續5次的測試配對結果中p值均小于等于0.010,表明實驗組嬰幼兒在接受Peabody-2運動訓練后,視覺—運動整合運動項目能力有顯著提升。
由表9、表10對照組的6次體重、身長測試均值表明對照組嬰幼兒的體重、身長在不斷增加,由第二、三、四、五、六次測試結果與第一次測試結果的配對結果p值均為0.000,表明后續5次測試中對照組嬰幼兒的體重、身長與首次測試數據呈現極為顯著的差異。

表9 對照組 體重(kg)后測與首測比較(N=30)

表10 對照組 身長(cm)后測與首測比較(N=30)
對照組嬰幼兒的第1次測試反射/實物操作項目標準分均值為8.97±1.25,第6次測試的標準分均值為9.53±1.04,第2次、第3次測試的標準分均值在不斷增加,而第4次測試的標準分均值較第3次卻有所下降,第5、6次的標準分均值開始有所回升。
在反射/實物操作測試方面,對照組嬰幼兒的首次與最后一次測試配對結果(表11)顯示p值為0.007,表明訓練前后測試數據之間存在顯著差異,6次測試數據的p值逐漸降低,顯著性不斷增強,第2次和第4次的測試數據表現出無顯著差異,且第4次測試數據較第3次而言得分更低。后測分析的顯著性結果表明,常規訓練對促進0-3歲嬰幼兒反射/實物操作能力提升的效果不顯著。

表11 對照組 反射/實物操作項目后測與首測比較(N=30)
表12的姿勢項目標準分均值結果顯示,6次測試中第二、三、四次的測試結果均值高于首次測試標準分均值,而第五、六次測試的均值不斷下降,等于或小于首次測試值。對照組嬰幼兒在姿勢測試方面的6次測試數據配對結果也表明,后續測量數據與首測數據均無顯著性差異,p值在第二、三、四次測試結果中逐漸縮小,而后呈現迅速上升的波浪型趨勢,這表明對照組嬰幼兒在接受常規訓練后姿勢能力并沒有得到顯著提升。

表12 對照組 姿勢項目后測與首測比較(N=30)
對照組嬰幼兒的首次測試結果與第六次測試配對結果顯示p值為0.002,前測與后測數據存在顯著差異。總體來看,表13中實驗組嬰幼兒后測與前測數據的p值在前4次測試中不斷降低至0.048,低于0.05的顯著性臨界值,初步呈現顯著差異結果,而第五次測試的p值超出了0.05,差異的顯著性降低,后續第六次測試時差異顯著性才開始回歸。

表13 對照組 移動項目后測與首測比較(N=30)
對照組嬰幼兒的第一次測試抓握標準分均值為9.2±0.89,第六次測試的標準分均值為9.233,據表14的數據顯示,第二、三、四、 五次測試的標準分均值為 9.13±0.86、9.27±0.91、9.10±0.96、9.20±0.89、9.23±0.94,此 6 次測量數據均值或低于、或高于首次測量數據,數據之間不存在相關性。

表14 對照組 抓握項目后測與首測比較(N=30)
在抓握測試方面,對照組嬰幼兒的后測數據與前測數據配對結果如表14所示,5項配對組的p值均大于0.05,前后測數據之間無顯著差異,這表明常規訓練對嬰幼兒抓握測試得分的影響不顯著。
在視覺—運動整合測試方面,對照組嬰幼兒的后測與前測數據配對結果如表15所示,僅有第五次測試數據的p值為0.03,表明前后測數據存在顯著差異,而其他5項配對結果的p值均超過0.05的臨界值,這說明嬰幼兒接受常規訓練對視覺—運動整合能力的提升不存在顯著效果。

表15 對照組 視覺-運動整合項目后測與首測比較(N=30)
經過為期一年的Peabody-2訓練方案干預,依據實驗組與對照組的研究數據分析結果,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在從促進嬰幼兒體重、身長發展的方面,Peabody運動發育量表2訓練方案干預可以促進0-3歲嬰幼兒體重、身長的增長,但在無干預的情況下,此兩項的身體發展情況依舊會顯著增長;
(2)較常規訓練而言,Peabody運動發育量表2訓練方案干預會促進0-3歲嬰幼兒在反射/實物操作、姿勢、移動、抓握、視覺運動整合能力的提升,對嬰幼兒的生長發育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
這給我們提供了啟示,在嬰幼兒運動訓練方法中多進行一些相應的運動干預可以提升嬰幼兒的運動發展能力,增強嬰兒身體機能、以便嬰幼兒更好的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