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琳
(天津市北辰醫院護理部 天津 300400)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教育水平以及醫療水平的不斷提高,越來越重視患者安全隱私的保護,大部分醫院更加關注和重視臨床護生的教學實踐效果[1]。臨床護理教學是臨床護生將理論知識應用于臨床患者的必要途徑,可以培養以及鍛煉其實際工作能力[2]。如何做好臨床護生的帶教工作,保障臨床帶教質量,已經成為臨床護理教學亟待解決的一個新課題。標準帶教計劃應用于臨床護生帶教模式具有巨大優勢,其擁有完善的實習大綱,可與臨床護生實際學習范圍緊密結合,幫助學習明確具體學習內容,有利于臨床護生把控學習方向,針對性的進行預習和復習,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學習熱情和效率[3]。本文探討標準帶教計劃在臨床護生教學中的應用效果,旨在為臨床帶教提供借鑒,現做如下報道。
將2020年3月到2021年3月于我院進行實習的臨床護生共計57名,采用數字隨機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其中觀察組29名,對照組28名。兩組患者均為女性,均為護理專業學生,實習時間均為8周;觀察組18~20歲,平均年齡(19.27±0.65)歲;文化程度:大專生17名,本科生12名;對照組18~20歲,平均年齡(19.16±0.59)歲;文化程度:大專生16名,本科生12名;兩組患者性別、專業、實習時間、年齡、文化程度等基本資料以及入科時摸底成績比較(P>0.05),均衡可比。
對照組采用臨床常規護理帶教模式,具體方法如下:(1)所有臨床護生入科后由總帶教老師介紹科室的整體布、環境、儀器的存放位置、常用物品、作息制度、護士儀表要求等,之后指派具備帶教資質的護士一對一進行臨床護生帶教教學,學習內容全部參照護理部帶教大綱計劃進行。(2)專科技能:指導臨床護生進行鋪床,包括備用床和麻醉床;指導臨床護生學習胃腸減壓護理操作、輸液泵和推注泵的使用、多功能監護儀的使用等,教導臨床護生學習術后患肢功能鍛煉康復操。(3)業務講座:內容包括術前腸道準備、急腹癥的觀察、術后常見不適與并發癥、術后的觀察及護理等。(4)技能培訓與考核:臨床護生排班頻率為1周1次,采取4周責任班,包括:2天夜班,1周主班,1周治療班,而最后1周為責任班,臨床護生著重學習個案查房、危重患者查房的相關知識,學習書寫護理計劃,薄弱環節的補缺,檢查強化帶教內容,2次責任班循環過后,進行出科考核,考核內容包括理論、操作以及臨床實踐能力的考核。
觀察組采用標準化帶教計劃教學模式。具體方法如下:(1)由護理科室總帶教老師于臨床護生入院實習當天統一安排實習時間,先做醫院概括、科室概括、病區環境、儀器物品介紹,宣教護士儀表禮儀、科室制度以及作息時間;然后將臨床護生分配給對應的帶教師傅,進行一對一指導;臨床護生每周參見一次專科技能授課和組內業務講座,每次1小時,之后還會參加大外科業務學習。(2)每周四臨床護生參加一次專業知識討論,強化課堂理論知識,針對操作錯誤、操作不當及時整改指導,確保臨床護生將理論知識與臨床操作正確結合。(3)制訂表格:將對應科室的教學內容分門別類制作成表格,依據臨床護生的學習能力對學習時間和進度進行合理的安排。例如上責任班的第一天需要對責任護士的流程、職責進行重點掌握,交接班的內容和流程;第二天學習患者的入院和出院指導,優質護理程序的運用,護理的內涵以及對應的護理措施;第三天學習對應科室對應疾病的相關知識,由帶教老師進行講解,并完成示范。各個護理視頻學生可在課后自由觀看,達到預習、復習和鞏固的目的。上主班學習主班得流程以及職責,各種檢驗標本的采樣方法、留取,各種檢查的預約流程、注意事項等。上治療班時,臨床護生需要學習的內容相對比較多,包括治療班流程以及職責,消毒液配制方法,各個物品的處理和消毒方法,各種科室常用的藥物的名稱、作用以及不良反應。各個儀器設備的維護和保養方法。上連班重點掌握連班的流程以及職責,怎樣進行交接,如何護理手術患者等。每一個帶教計劃均有帶教方式和帶教日期,臨床護生和帶教老師進行一對一簽名,并由帶教老師進行評價,評價后簽字。評價效果包括三個層次,分別是了解、熟悉和掌握,由科室的護士長和總帶教老師定期抽查帶教老師和臨床護生,對教與學雙方面的情況進行全面的了解。通過PDCA循環質控模式對帶教質量進行檢查,一旦發現問題,需及時整改,并于下次檢查時追蹤整改情況。(3)實習兩個月后,科室統一組織一對一實操考核以及筆試理論考核,并對學生知識掌握情況、操作技能水平做出評估和指導。
(1)理論知識與技能操作考核:理論試卷由護理科室總帶教老師出題,采用百分制。技能操作考試選取2項操作,采用百分制,2項平均分即為技能操作成績;評價臨床護生綜合能力:由本院自制調查表,包括5個項目,分別是臨床護理實踐能力、評判性思維能力、護患交流溝通能力、問題解決能力、自主學習能力,每項分值1~5分,共計25分,由臨床護生對應的帶教師傅進行評分。分別比較兩組各項成績的平均分。
(2)臨床護生評價帶教計劃:采用護理科室自制調查表,共包含4個方面,分別是有效提升學習興趣、快速適應教學模式、充分掌握學習重點、完成全部實習目標,臨床護生選擇“是”、“否”作答。
(3)兩組臨床護生滿意度:滿意度采用百分制,80~100分代表十分滿意,60~79分代表比較滿意,0~59分代表不滿意。滿意率=(十分滿意例數+比較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觀察組臨床護理理論考試成績、技能操作考核成績、綜合能力成績分別為89.65分、90.32分、23.58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6.31分、80.37分、15.78分。
觀察組有效提升學習興趣、快速適應教學模式、充分掌握學習重點、完成全部實習目標4個方面的評價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如表1所示。

表1 兩組臨床護生對教學方法評價(n,%)
觀察組對標準化帶教計劃教學模式的滿意率為96.55%,對照組對常規護理帶教模式的滿意率為78.57%,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如表2所示。

表2 比較兩組臨床護生滿意率(n,%)
學生于學校側重學習理論知識,與臨床實際情況有一定的差別,難以實現將所學知識和應對原則有效結合到臨床實踐中,這種差異需要學生在臨床實習中逐漸彌補[4]。目前,大部分學校臨床護理專業學生是在學校護理操作練習課程完成一段時間后,才去醫院進行臨床實踐,導致學生遺忘部分知識或者操作。臨床操作技能不熟練會使臨床護生的心理壓力增大,產生不適感,對護生學習效果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5]。臨床常規護理帶教模式,其教學質量受帶教老師個人因素的影響較大,缺乏專業特色,導致學生學習效果達不到理想狀態,難以實現提高臨床護生實踐技能的目標。臨床護生若想于短時間內完成教學大綱的要求,需要按照具有可行性、周密性的帶教計劃才能達成目標。標準帶教計劃應用于臨床護理教學中,對教學效果的提升產生積極作用,可以確保學生學習內容的統一性,使學生清晰明了每日應該掌握的專業知識,可更好的將理論與實踐完美結合[6]。
目前,標準帶教計劃已廣泛應用于臨床護理教學中,其為教學改革進程中提出的新型帶教方法。將標準帶教計劃應用于護理教學過程中,可使教學目標更具科學性、層次性,以因材施教、專學專用的教學方式,為臨床教學夯實基礎,增進臨床護生和帶教老師之間的交流和溝通,便于學生提出問題并給出建議,帶教老師可不斷完善和改進帶教計劃,實現教學相長。實施標準帶教計劃還能夠促進學生更好的掌握理論知識和專業操作技能,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提升整體教學效果。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臨床護生理論考試成績、技能操作考核、綜合能力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標準帶教計劃有利于學生準確掌握理論知識和技能操作,提高綜合能力。據相關研究[7]顯示,臨床護理教學中采用標準化帶教計劃,實習生的考核成績顯著提高,因整個實習過程中,始終遵循理論結合實際,依據學習大綱,準確把握學習方向,通過每周的操作技能授課和專業知識討論,幫助臨床護生糾正錯誤認知,加深知識掌握程度,提高考核成績。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臨床護生對教學方法認可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對標準化帶教計劃教學模式的滿意率為96.55%,對照組對常規護理帶教模式的滿意率為78.57%,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標準帶教計劃提高實習生知識掌握水平的同時,獲得較高的評價和認可。據陳云霞[8]研究顯示,標準帶教計劃應用于臨床護理教學,發揮出巨大優勢,為實習生實習效果、教學效果以及考核老師帶教效果均提供客觀依據,與本研究結果相符。此外,帶教老師將臨床護理中的突發事件應急處理能力、醫德、道德、法律、倫理等多方面內容融合于教學中,為國家培養專業的優秀護理人才。
綜上所述,臨床護生教學中應用標準帶教計劃,可提高臨床護生的理論知識掌握水平,提升操作技能,強化綜合能力,該計劃獲得臨床護生較高的認可度,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