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福永
(北京市密云區馮家峪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北京 101515)
乳腺纖維瘤(FA)多見于30歲以下女性,是臨床常見的女性疾病,由乳腺纖維瘤細胞對雌激素的異常敏感引起,臨床表現為光滑、邊界清晰的無痛性腫塊等[1]。該病發病與體內雌激素水平密切相關,臨床多選手術治療,以往手術在切除病灶的同時對腺體損傷較為嚴重,易存在疤痕,影響其美觀,對患者心理帶來一定影響[2~3]。環乳暈切口是一種微創技術,能用乳暈遮蔽術后瘢痕,使術后形體美觀,臨床應用較為廣泛[4]。本研究分別采取環乳暈切口與傳統放射狀切口,觀察效果。內容如下。
1.臨床資料
選取我院2018年1月~2021年5月收治30例FA患者,按照不同切口方法將其分為對照組(n=15例)和觀察組(n=15例)。對照組年齡19~40歲,平均(29.86±1.08)歲;瘤體直徑0.6~6.9cm,平均(3.89±0.40)cm;腫瘤數量1~7個,平均(3.65±0.29)個。觀察組年齡20~41歲,平均(30.17±1.05)歲;瘤體直徑0.7~6.8cm,平均(3.75±0.39)cm;腫瘤數量1~8個,平均(3.59±0.31)個。兩組資料對比(P>0.05)。入選標準:①患者知曉此次研究內容;②依從性較好者,無溝通障礙;③無精神疾病者。排除標準:①存在嚴重疾病者;②中途退出者;③手術禁忌者。
完善術前檢查及評估,超聲引導下定位乳腺腫塊,取仰臥位,消毒后鋪巾,局部麻醉。對照組采取傳統放射狀切口FA切除術,仰臥位,暴露乳房,選取乳暈四周向腫瘤處作切口,切除瘤體及周圍組織,縫合。觀察組采取環乳暈切口FA切除術,乳暈邊緣作弧形切口,依次切開皮膚、皮下組織,結合乳管走向行潛行分離,分離乳房表面皮膚和腺體,瘤體較為淺表,將瘤體推至切口下方,觀察并確認瘤體位置、大小,分離瘤體及周圍組織,分離后切下瘤體,對于多發腫瘤者,采用拉鉤將切口拉向瘤體位置進行切除,后對創面止血,縫合切口,加壓包扎。術后半年隨訪觀察患者瘢痕愈合情況。
①比較兩組一般資料。
②并發癥發生風險。包括切口感染、乳暈感覺異常、局部血腫、血栓。
③瘢痕愈合情況。隨訪6個月,包括瘢痕寬度、隆起高度及色差范圍,將愈合狀況分為4個等級:1級(3~4分),2級(5~7分),3級(8~10分),4級(11~12分)。
④手術相關指標。包括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瘢痕長度、切口愈合時間、住院時間。
⑤療效評定。優:患者安全性和切口愈合較好;良:切口愈合存在缺點,但無嚴重并發癥發生;差:并發癥發生較多,需進行切口引流。

兩組年齡、瘤體直徑、瘤體數量對比(P>0.05)。見表1。

表1 比較兩組患者一般資料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13.33%低于對照組26.67%(P>0.05)。見表2。

表2 比較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風險(n,%)
觀察組1級瘢痕愈合率46.67%高于對照組6.67%,2級愈合率53.33%高于對照組6.67%,3級愈合率0.00%低于對照組53.33%,4級愈合率0.00%低于對照組33.33%(P<0.05)。見表3。

表3 對比兩組瘢痕愈合情況(n,%)
兩組手術時間對比(P>0.05),觀察組術中出血量、瘢痕長度、切口愈合時間、住院時間均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對比兩組患者手術相關指標
觀察組優良率93.33%高于對照組53.33%(P<0.05)。見表5。

表5 兩組患者優良率對比(n,%)
FA是影響我國成年女性患者的惡性疾病,具有較高的發病率和患病率,對女性生存質量存在一定影響[5]。手術是治療該病的常見方法,雖能從根本上切除肌瘤,改善預后,但手術存在一定創傷性,對人體組織造成創傷,患者易出現不良情緒,減緩病情康復[6]。梁華欽等[7]研究中指出,隨著人們對美觀要求的不斷提高,傳統FA術通過切除瘤體,但術后易出現瘢痕、皮下腫塊等現象,嚴重影響其美觀和療效,減緩康復進程。
以往FA手術切口多為放射狀,通過對瘤體表面皮膚行開放切除術,但術后易對乳房皮膚表面出現疤痕,進而影響乳房外觀,對患者造成巨大的心里壓力。有研究顯示,應用環乳暈切口治療該病能顯著降低術后瘢痕長度,臨床應用具有較好的安全性[8]。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優良率93.33%高于對照組53.33%(P<0.05)。觀察組術中出血量、瘢痕長度、切口愈合時間、住院時間均優于對照組(P<0.05)。認為選取環乳暈切口治療效果顯著,能有效加快切口愈合時間、術中出血量較少。應用環乳暈切口是在乳暈邊緣皮膚的色差交界處行弧形切口,但由于乳暈區域存在色素沉淀和皮脂腺結節,且切口較為隱蔽,加上切口愈合后不會產生較為明顯的疤痕,此外,弧形切口對乳房的形體和乳房外觀和形態改變較小,進而滿足患者對美觀的需求[9]。但術中應注意動作輕柔,止血需徹底,避免形成血腫,術中拉鉤需注意牽拉力度和時間,既要充分暴露視野,減少損傷;術后應保留乳暈下的薄層腺體組織,減少腺體損傷[10]。且術中需對充分掌握手術相關注意事項,便于更好的切除瘤體,保護正常腺體,加快傷口愈合,臨床應用具有較好的安全性,這一點表2已證實。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1級瘢痕愈合率46.67%高于對照組6.67%,2級愈合率53.33%高于對照組6.67%,3級愈合率0.00%低于對照組53.33%,4級愈合率0.00%低于對照組33.33%(P<0.05)。與陳春春等[11]研究結果相類似,認為采用環乳暈切口較小,較少破壞乳暈的血運和神經,利于切口愈合。但本研究也存在一定不足之處,如樣本選取量較少、調查時間相對較短,可能導致結果存在一定偏差。因此在后續研究中,應增加樣本量和研究時間,以獲取更準確、更可靠的信息。綜上所述,對FA患者采取環乳暈切口FA切除術,具有切口小,促進傷口愈合,不影響美觀的特點,可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