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彩煥 馬龍先
(1 北京四季青醫院 北京 100097 2 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江西 南昌 330006)
消化道鏡診療是消化道疾病的常見診療方法,此類手術需要內窺鏡導管慢慢進入患者的消化道,屬于一種侵入性操作,可能對患者的心理、生理狀況有很大影響[1]。導致老年患者血流動力學異常甚至心腦血管并發癥的發生。所以無痛胃腸鏡檢查是目前治療的首要條件。很多生理性不佳的病人常伴有一定的呼吸循環系統疾病,增加麻醉風險[2]。所以,胃腸內窺鏡下麻醉病人應該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麻醉藥物和麻醉方法。本研究入組本院2018年1月到2020年12月收治的無痛胃腸鏡患者共100例,隨機分組,探索了依托咪酯聯合丙泊酚在老年患者無痛胃腸鏡麻醉中的應用,研究如下。
隨機選取在本院2018年1月到2020年12月收治的老年無痛胃腸鏡患者共100例,隨機分為2組,分別是對照組和觀察組,其中,對照組患者共50例,年齡為(61-79)歲,平均年齡為(69.25±2.45)歲。男性26例,女性24例;體重指數為(22~28kg/m2),平均體重(24.67±1.45)kg/m2。ASA I-II級。觀察組患者共50例,年齡為(62-78)歲,平均年齡為(69.57±2.46)歲。男性28例,女性22例;體重指數為(21~27kg/m2),平均體重(24.12±1.45)kg/m2。ASA I-II級。患者和家屬均簽字同意,已經經過醫院倫理會批準。對比兩組一般資料(性別、年齡、體重),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我院對無痛胃腸鏡檢查病人實行術前評估(ASAⅠ~Ⅱ),囑病人做好常規胃腸鏡檢查的術前準備,如做胃鏡前8小時不能進食,做腸鏡時8-10小時前口服瀉藥清除腸道內物,入胃鏡室后對病人進行常規的生命體征監測(平均動脈壓、心率、脈搏),建立靜脈通道、吸氧。在胃腸鏡檢查前3 min內,給病人靜脈注射芬太尼50μ g。對照組的患者使用依托咪酯進行麻醉,觀察組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聯合丙泊酚麻醉。具體如下:
對照組:緩慢靜脈注射一次每公斤體重0.3mg,于30~60秒內注射完畢,為了減輕氣管插管時的應激反應,用量可增至每公斤體重0.5~0.6mg。休克、體弱和老年患者酌減,因此本文對照組患者緩慢靜脈注射0.15 mg/kg依托咪酯(國藥準字H32022999,江蘇恩華藥業有限公司),必要時可重復給藥,1小時內2~4次;一日總量以0.1g為限。
觀察組:對患者推注0.15 mg/kg依托咪酯,并給予丙泊酚1-1.5 mg/kg(國藥準字H20123137,江蘇恩華藥業有限公司)。丙泊酚常見的用量,成人麻醉誘導使用2.0~2.5毫克/公斤,注射時時速度緩慢持續,待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全身肌肉松弛,稍用力托下頜無反應時開始操作。術中根據患者是否有肢體運動或嗆咳反應追加初始劑量的1/4~1/3,以保證手術的順利進行。維持輸注需要根據個體之間的差距決定丙泊酚的用量,一般4~12毫克/公斤/小時的速度能達到令人滿意的麻醉效果。如果是高齡的病人,麻醉劑量應適當酌減,不建議三歲以內的幼兒使用丙泊酚進行靜脈麻醉。
①比較兩組患者滿意度,結果分為三種:滿意,比較滿意和不滿意。滿意:檢查過程中基本無肢體異常運動,呼吸循環較平穩,麻醉效果好;比較滿意:檢查過程中患者面部輕微疼痛或肢體活動范圍較小,呼吸循環稍微波動,麻醉效果較好;不滿意:不符合上述標準。由專門人員對問卷調查結果進行統計分析, 總滿意度=(滿意+比較滿意)例數/總例數×100%。② 監測并記錄兩組患者在誘導前(T1)、誘導后2分鐘(T2)、手術結束時(T3)的MAP、HR、SPO2.③比較兩組患者意識清醒時間及清醒狀況分析(T4)。無痛胃鏡麻醉清醒的指標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意識清醒,與患者交流,詢問患者的姓名,如回答正確,則表明患者意識較為清醒;2、定向力恢復完好,如患者可說出自己所處位置;3、呼吸循環穩定,如患者呼吸較平穩且胸口起伏有力,則可判斷患者已經清醒;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計數資料以n(%)表示,經χ2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χ±s)表示,經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比較兩組患者清醒狀況分析,清醒指標包括意識清醒、定向力恢復完好、呼吸循環穩定。可以發現觀察組患者的意識清醒、定向力恢復完好、呼吸循環穩定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手術后的清醒狀況比較(n,%)
兩組患者清醒時間比較:
觀察組清醒時間(4.92±1.21)min短于對照組(6.45±2.23)min,P<0.05。
兩組患者的進行術后滿意度對比,可以發現觀察組患者的滿意度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后滿意度比較(n,%)
麻醉誘導之前,兩組生命體征相似,P>0.05;麻醉誘導后2分鐘和手術結束時,觀察組患者生命體征更為穩定(P<0.05),見表3.

表3 不同時間生命體征比較
無痛胃腸鏡是采用一種新的無痛技術,使病人可在無痛狀態下完成整個檢查和治療過程,無痛胃腸內窺鏡的應用大大減輕了患者的痛苦。整個過程胃鏡檢查只需20-30分鐘,結腸鏡只需30至50分鐘。在做胃鏡檢查前空腹禁食物,而腸鏡則需要吃瀉藥清洗腸內容物,以便于胃腸鏡的觀察。在麻醉的過程中依托咪酯為短效靜脈麻醉劑,代謝快,起效快,消除半衰期短,對呼吸系統無明顯抑制作用,對心血管系統影響較小,可減輕冠脈擴張,改善心肌血供[3-4]。所以減少心肌氧的消耗對年長者和弱者都合適。但是,大劑量或過快的注射,也會引起呼吸抑制,并在術后發生惡心、嘔吐和肌肉痙攣等不良反應。而依托咪酯聯合丙泊酚在老年患者無痛胃腸鏡麻醉中聯合使用,可減少兩種藥物用量而提高安全性[5]。
胃腸道內窺鏡檢查治療期間,患者咽部易發生反射性痙攣,引起惡感、嘔吐等不良生理反應,引起焦慮、恐懼等不良心理,使病人無法就診。所以合理選擇麻醉藥物及治療方案對病人的治療尤為重要[6-7]。無痛門診對麻醉劑的選擇要求高,麻醉誘導快,起效快,術中生命體征穩定,可控制性好,術后恢復快,不良反應少。當前臨床上使用的麻醉劑主要為丙泊酚和依托咪酯[8]。在臨床上,丙泊酚和依托咪酯各有利弊。異丙泊酚是烷基酚的一種,在靜脈麻醉藥中短期療效好,且具有起效快,誘導穩定的特點,可起到良好的鎮靜作用。而且恢復時間短,蘇醒效果好,其意識清醒、定向力恢復完好、呼吸循環穩定等各項指標檢查效果明顯。震顫、咳嗽少,可減少急性腦缺血患者輕度腦組織氧代謝[9-10]。丙泊酚還可以通過促進大腦皮層γ-氨基丁酸神經元對多巴胺能神經元的調節,直接影響病人嘔吐的化學感受器,從而降低術后惡心嘔吐的發生率[11]。但是丙泊酚有抑制呼吸的作用,它能降低呼吸頻率、潮氣量,甚至引起呼吸暫停,從而抑制心血管系統,降低動脈壓力、心輸出量和外周總阻力[12-13]。本次研究在本院2018年1月到2020年12月收治的無痛胃腸鏡患者共100例,通過分析兩組患者滿意度、清醒狀況、清醒時間和生命體征。觀察組患者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意識清醒、定向力恢復完好、呼吸循環穩定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均有統計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清醒時間短于對照組, P<0.05。麻醉誘導之前,兩組患者的生命體征相似,麻醉誘導后2分鐘和手術結束時,觀察組患者生命體征更為穩定,差異均有統計意義(p<0.05)。綜上所述,依托咪酯聯合丙泊酚在老年患者無痛胃腸鏡麻醉中的應用效果確切,可加速清醒且蘇醒效果良好,提高了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和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