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霞
(山東省臨沂市平邑縣人民醫院 山東 臨沂 273300)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即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是由粥樣斑塊引起的血管狹窄,常見于老年人群,是導致老年人猝死的主要原因,當前臨床對此尚未有特效的治愈方案,多通過降壓、降脂、降糖等藥物治療及健康生活指導等綜合干預下進行病情控制[1]。CHD的治療周期長,患者多在家接受治療,因此,對于CHD患者的臨床護理服務以延續性護理為主,常規的延續性護理服務多側重于患者的用藥、飲食、運動指導等,忽視老年患者因病情導致的心理負擔(如自卑、焦慮、恐懼等),因此難以取得理想的護理干預效果[2]。IKAP護理模式是臨床新型護理模式,主要從收集信息、知識干預、轉變觀念、實際行動等四個方面進行有效結合開展的護理服務,可滿足各種疾病患者的臨床護理需求,將其用于CHD患者的延續性護理服務中,可取得理想護理服務效果[3]?;诖?,為進一步證實基于IKAP模式的延續性護理在CHD患者中的價值,本文就對此展開研究,具體如下:
將我院2020.1~2020.12內收治的100例CHD患者納入本次研究,并以隨機數字法分為常規組(男26例、女24例;年齡在50~80歲之間,平均年齡65.98±5.11歲;CHD病程3~8年,平均5.03±1.32年;體重46~85kg,平均63.17±3.05kg)和觀察組(男27例、女23例;年齡在50~80歲之間,平均年齡65.47±5.73歲;CHD病程3~8年,平均5.02±1.18年;體重45~85kg,平均62.94±2.88kg)。所選研究對象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同時所有患者及直系親屬均詳細了解本研究內容后自愿參與本研究,并簽訂相關協議,我院倫理委員會對本研究完全知情,并批準研究。
納入標準:(1)均符合《美國冠心病診斷與治療指南》中CHD的臨床診斷標準,且均經冠狀動脈造影明確診斷為CHD;(2)受教育程度均為初中及以上;(3)無免疫系統疾病、中樞神經系統損傷;(4)均有1年以上持續用藥治療史。
排除標準:(1)存在腦出血史、肝臟代謝異常、凝血功能障礙及精神病史患者;(2)中途退出研究患者;(3)存在認知、語言及精神障礙患者;(4)不接受隨訪患者。
1.2.1常規組
對常規組患者采取常規延續性護理干預,即定期電話隨訪患者,詢問患者用藥、飲食及運動情況,解答患者疑問,評估病情掌握情況等。
1.2.2觀察組
對觀察組患者實施基于IKAP模式的延續性護理,具體內容為:(1)信息:患者入院時,護理人員應熱情接待,留下好印象,并與患者進行面對面的有效溝通,詢問患者的病情、病史、遺傳史、過敏史、生活習慣、飲食習慣等,以此了解患者病情特點,并通過交談了解患者的性格特點及對患者對自身病情的了解度;(2)知識:①定期組建CHD疾病知識講座,邀請CHD患者與家屬積極參與,并將CHD疾病相關知識制作成健康手冊,發放至患者手中,并在病區和講座周圍張貼CHD知識宣傳圖片,通過提高患者對自身疾病的認知,減輕心理負擔。②護理人員教導患者或家屬掌握家用血糖、血壓監測儀使用方式,并叮囑患者及家屬制定病情監測日志,劑量每日早晚血壓及每周血糖情況。③根據患者的病情,指導患者及家屬以清淡、易消化為原則的飲食計劃,叮囑避免食用高熱量、高鹽分及高油脂等食物,多食新鮮蔬果及低脂奶制品,均衡飲食。④對家屬進行深入的健康教育,尤其告知堅持用藥對CHD患者疾病控制的重要意義,鼓勵家屬監督患者用藥、飲食及運動,以此維持患者的治療依從性;(3)信念: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時,應重點告知CHD疾病的誘因、危害及當前治療方案對疾病控制的效果,在提高患者對自身疾病重視的同時,安撫患者的過度擔憂情緒,并樹立治療信心。并積極組建線上CHD病友群(如微信群、QQ群),引導病情控制較佳的患者在群內現身說教,鼓勵存在負面情緒的患者勇敢面對疾病,以積極心態感染其他患者;(4)行為:護理人員應根據患者體型,指導患者開展適當運動鍛煉,強健體魄或減重減脂,提高自身免疫力。
1)以SAS及SDS量表評定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的焦慮及抑郁自評評分,其中SAS和SDS量表均有20個條目,每個條目1~4分,總條目的得分相加為粗分,粗分乘以1.25取整數,即得到標準分(0~80分)。標準分與焦慮和抑郁情緒呈正比。
2)以Rosenberg(自尊量表)評定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自尊評分,此量表主要有10個條目組成,總分10~40分,分值與自尊程度呈正比。
3)以SF-36量表在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進行問卷調查,此量表由生理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一般健康狀況、精力、社會功能、情感職能以及精神健康等8個維度組成,共36個條目,滿分100分,評分與生存質量呈正比。
4)以MMAS-8(用藥依從性評價量表)評估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用藥依從性,此量表包括8個項目,量表滿分為8分,評分與依從性呈正比。
5)以本院自制百分制護理干預滿意度量表對兩組患者進行問卷調查,評分與滿意度呈正比,此量表主要由15個問題條目組成,每個條目0~3分,總分0~45分,評分與滿意度呈正比。
組間對比顯示,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的負面情緒、自尊程度、生活質量及治療依從性評分無對比差異(P>0.05),但護理干預后的觀察組患者負面情緒評分顯著低于常規組(P<0.05),自尊量表、生活質量及治療依從性評分均顯著高于常規組(P<0.05),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的負面情緒、自尊程度、生活質量及治療依從性評分對比分)
據統計,常規組和觀察組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評分分別為:(29.46±5.51)分、(38.46±3.11)分,觀察組顯著高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0.058、P=0.000)。
CHD是冠狀動脈血管發生動脈粥樣硬化病變而引起血管腔狹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壞死而導致的心臟病,主要病因為冠狀動脈血管老化,此為人體正常生理功能退化,因此,此疾病高發與老年患者。當前臨床對于此疾病尚未有特效治療方案,僅通過對癥藥物及健康指導的方式控制病情發展,降低患者短期死亡率。因此,CHD的治療周期長,患者甚至需要終生服藥,這對患者的心理健康也存在負面影響,如擔心自身疾病給家庭造成經濟負擔、對自身疾病危重性的恐懼、害怕失去親人及社會的支持理解等,進而導致患者出現不同程度的焦慮、抑郁情緒,降低患者治療依從性,甚至產生厭世情緒,擅自停藥等,加重病情。
因此,對于CHD患者而言,除對癥治療外,優質的臨床護理服務同樣重要[4-9]。IKAP護理模式是從信息、知識、信念、行動等四個方面進行分析和有效結合,再加強醫護人員、患者及家屬三方面的交流溝通,針對患者的病情制定個性化的護理計劃,以改善患者預后,提高患者疾病控制效果、生活質量為護理目的的護理模式。將其用于CHD患者的延續性護理服務中,可通過掌握患者基本信息,講解CHD疾病相關知識,轉變患者陳舊觀念,及引導患者進行行為改變等方式對患者進行有針對性的干預,可有效提高患者對正確認知的需求,積極學習相關知識,培養并形成健康觀念,從思想層面認識到遵照醫囑治療的重要性,在此種信念的支配下加強自身服藥依從性,進而取得有效的疾病控制效果。
綜上所述,在CHD患者的臨床護理中,實施基于IKAP模式的延續性護理服務,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負面情緒,提高其生活質量及治療依從性,改善預后,對促進患者恢復社會功能具有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