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了高效地開展高中化學教學,教師需要從化學學科的特點和學生的化學學習實際水平出發,認真組織好課堂教學活動,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文章從聯系生活知識、理論聯系實際、借助類比歸納法、借助多媒體課件等四個方面對激發學生化學學習的興趣進行簡單分析,以期培養學生把化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的能力,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高中化學;激發興趣;聯系生活;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9192(2022)09-0071-02
引? 言
教師是文化知識的講解者、傳授者。高中化學教師只有認真學習《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和教學大綱的要求,精心研讀教材,才有可能有效地組織好課堂教學,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較好地完成教學任務,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讓學生在學到化學理論知識的同時,培養動手、探究等各方面的能力,并學會用課堂上所學化學理論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進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1]。那么,在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呢?筆者采用了以下幾種方法。
一、聯系生活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高中階段的化學學習相比初中階段,難度明顯增加,許多學生到高中雖然學習很努力,但成績并不是很理想,所以學習化學時沒有太大興趣。在傳統教學中,教師在課堂上基本都是在給學生講解知識點,生怕哪個知識講漏、講不到位而影響學生的聽課效果。一節課下來,教師講得筋疲力盡,而學生只是聽教師講授,處于被動學習的地位,在課堂上基本是聽課和記筆記,沒有思考的時間。這樣的化學課堂教學效果可想而知。因此,在當前的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采取有效的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化學學習興趣。筆者認為,教師應把課本中的化學理論知識與生活實際緊密聯系起來,利用生活中常見的化學現象導入新課,讓學生產生求知的欲望,同時學會將課堂上所學的化學知識應用于生活中。
例如,教學“NaHCO3的性質”時,教師可用以下問題導入新課:“同學們,為什么日常蒸蛋糕要加入NaHCO3?我們胃痛,醫生為什么給我們輸NaHCO3溶液?”在教學“膠體的性質”時,教師可這樣導入新課:“在豆漿里加入石膏,為什么會變成豆腐?”在學習“油脂堿性條件的水解”時,教師可結合日常生活實際導入新課:“為什么我們吃飯后的碗用洗滌劑可以洗得非常干凈?”在以“生活中的化學知識”為主題的專題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圍繞“輪船殼上鍍鋅;‘84’消毒液;建筑材料及家居裝修材料中的甲醛”等生活中常見的現象進行思考,激發學生學習相關化學知識的興趣。教師聯系生活實際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記憶新知,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
二、理論聯系實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化學課堂教學的主要目標就是讓學生將所學化學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因此,在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如果只傳授給學生理論知識,忽視了對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容易使學生出現“高分低能”的情況。所以,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要注重理論與實際結合,借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教學完“Zn—Cu—稀H2SO4原電池原理”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討論以下問題:裝咸菜的鋁合金飯盒為何會長“斑”?鋼鐵在潮濕的空氣中為什么會生銹?通過討論,學生就會明白這些現象都與原電池原理有關,從而找到相應的方法進行防護。
又如,在教學“膠體的性質”時,學生知道雞蛋清、牛奶和豆漿都是營養豐富且含有大量蛋白質的膠體,可當它們碰到汞、鉛時,會發生離子反應產生沉淀。因此,當汞、鉛進入人體時,會使人體蛋白質產生沉淀,導致中毒。這時,教師可以提問:“當重金屬離子中毒時,我們可以怎樣快速解毒?”學生會根據所學化學知識順利解答這一問題;在教學“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這一內容時,為了更好地說明化學反應速率與溫度的關系,教師可以這樣提問:“夏天天氣炎熱時,為什么要把肉類、蔬菜、水果等放進冰箱?”這樣學生就能快速理解了。所以,高中化學教師要善于歸納和總結,注重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再如,城市大氣污染物主要是汽車尾氣中的NO和CO,為了減輕城市大氣污染,人們提出以下化學反應處理汽車尾氣:2NO(g)+2CO(g)=N2(g)+2CO2(g)。請你判斷這一方案是否可行?理論依據是什么?教師設計這個問題能讓學生將所學的化學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相結合,有助于培養他們學以致用的能力。
以上教學案例做到了將課堂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結合,不僅加深了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理解,還能讓學生進一步明白化學學習的重要性,了解化學源于生活且廣泛應用于生活。
三、借助類比歸納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高中化學考試主要是考查學生對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理解、應用與掌握的程度,以及靈活應用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分析、解決生活中有關化學問題的能力。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分析歸納,使他們在類比中加深對相似化學知識的理解,進而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例如,在講解完甲烷的相關性質后,教師可引導學生根據“結構決定性質,結構相似,性質相似”的化學原理,推測其同系物性質及發生氧化反應、取代反應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又如,教學“NH3的噴泉實驗”時,教師引導學生進行類比,可以使他們知道HCl 與 H2O、CO2與NaOH溶液、SO2與NaOH溶液等都能進行噴泉實驗。這樣,學生就能知道課本中的很多知識點既有聯系又有區別,通過比較歸納可以找出相近知識點的區別與聯系,把復雜難理解的問題簡單化,加深理解與記憶。
四、借助多媒體課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教師適當運用多媒體課件,能夠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因為多媒體課件可以把那些深澀、難懂、抽象、深奧的化學反應過程、化學實驗過程、化學概念等,形象、直觀地展現在屏幕上,方便學生理解、記憶和掌握。
例如,教師運用Flash動畫演示“金屬鈉與水反應”的實驗,當向盛有酚酞的水槽中投入黃豆粒大小的金屬鈉時,學生可以通過屏幕清晰地觀察到水與金屬鈉發生反應的全過程。
又如,做“SO2的性質”實驗,教師可以用Flash動畫演示“SO2使品紅溶液褪色、使溴水褪色、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與氫硫酸溶液產生黃色沉淀”的反應過程。這樣就可以借助實驗效果將SO2的漂白性、還原性和氧化性演示出來,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讓學生對SO2的性質一目了然,便于他們對知識的理解、記憶和掌握。
高中化學中的有機化學部分的反應類型較多,內容繁雜,學生學起來難度較大。因此,教師可借助動畫形象、直觀地展示出其不同的反應機理。
例如,苯與液溴在Fe或者FeCl3作催化劑的條件下發生取代反應,液溴有揮發性和毒性,對實驗人員會產生危害。因此,教師可用多媒體演示其反應過程,告訴學生如何操作,不必讓學生在現實中進行實驗演示。這樣,既可避免實驗帶來的危險,保證安全,又便于學生理解、記憶知識,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由此可見,教師適當地運用多媒體課件開展教學,對激發學生化學學習興趣有積極作用,不僅能讓學生學得輕松、愉悅,還能很好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結? 語
總之,在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不斷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選用適合學生實際水平的教學方法,或者綜合應用多種教學方法,借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學習主動性,進而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吳金虎.高中化學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11(78):189-190.
作者簡介:張成立(1972.7-),男,云南馬關人,中國共產黨黨員,任教于文山州第一中學,年級主任,中學高級教師,本科學歷,云南省化學學科帶頭人,文山州化學學會理事,多次榮獲文山州級或校級優秀教師、優秀共產黨員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