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芳
語言的使用具有短語趨勢,在本族語交際中,說話者依賴短語表達意義,實現交際目的(陸軍、衛乃興 2014:867),流利、得體的語言使用依賴短語單位。本族語者話語交際以短語為基本單位,學生英語語言學習亦應遵循這樣的規律,重視短語單位的作用。短語單位不僅在英語詞匯、寫作、口語學習中發揮重要作用,在翻譯活動中同樣扮演重要角色。許多學者(如衛乃興 2011,2014;甄鳳超 2016;李曉紅 2017等)的研究已經證明短語是理想的翻譯單位之一。
基于語料庫的短語學研究認為,語言的意義單位不是單個的詞,而是短語(Sinclair 1996)。短語單位指語言中各種詞語的組合(何安平 2013)。辛克萊(Sinclair 1996)的擴展意義單位模型(extended unit of meaning model)揭示意義單位在本質上是詞匯、語法、語義和語用各要素共選(co-selection)的結果,包括詞匯與詞匯共選(搭配)、詞匯與語法共選(類聯接)、詞匯與語義共選(語義趨向)、詞匯與語用共選(語義韻)。其中,搭配反映詞語結伴使用、相互預見的趨勢;類聯接指構成詞語搭配的句法結構或框架;語義趨向指具有相同或相似語義特點的語義組;語義韻表明說話者在特定語用情境中的態度。
短語學一直是語料庫語言學關注的重心,研究成果豐碩,如基于語料庫的學習者英語短語學特征研究(如陸軍、衛乃興 2014;甄鳳超、王華 2012等);基于短語學的教材開發研究(如Sinclair&Renouf 1988;梁紅梅 2012等);基于短語學的翻譯研究(如衛乃興 2011;甄鳳超 2016等)。
需要指出的是,較少有學者以中國大學生漢英句子翻譯語料為對象,探究其漢英句子翻譯的短語學特征。有鑒于此,本研究以中國大學生漢英句子翻譯語料中高頻復現短語為對象,考查其漢英句子翻譯的短語學特征,揭示主要影響因素,探索短語單位在翻譯活動中的作用。本研究主要回答以下兩個問題:(1)與本族語短語單位相比,中國大學生漢英句子翻譯短語具有怎樣的短語學特征;(2)影響中國大學生漢英句子翻譯短語學特征形成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take+ challenge(s)和 accept+ challenge(s)的類聯接特征
中國大學生翻譯語料中對漢語短語“接受挑戰”的翻譯主要為 take+ challenge(s)(112)和accept+ challenge(s)(76)兩種(見表 1)。其中,take+challenge(s)的類聯接主要有五種,take+定冠詞+challenge(s)的使用頻率最高,占64.3%。accept+challenge(s)的類聯接主要有三種,使用頻率最高的為 accept+ 定冠詞 + challenge(s)(73.7%)。在 COCA語料庫中,take+ challenge(s)的類聯接有四種,使用頻率最高的為take on/up+定冠詞+challenge(s),達到71.0%。accept+challenge(s)在COCA語料庫中主要有三種類聯接,accept+定冠詞+challenge(s)和 accept+其他修飾語+challenge(s)的占比較高,均為47.0%。

表1:短語“接受挑戰”的翻譯分布情況
2.out of control和lose control的類聯接特征
如下頁表2所示,中國大學生翻譯語料中對短語“失控”的翻譯主要有out of control(181)和lose control(35)兩種。中國大學生翻譯語料中out of control的類聯接有五種:頻率最高的為sth.+情態動詞+be+out of control和sth.(情態動詞)+out of control,頻率均為36.5%。在COCA語料庫中,out of control有四種類聯接,使用頻率最高的為sb./sth.+be動詞+out of control,占比為46.0%。lose control在中國大學生翻譯語料中的類聯接主要為sth.+(情態動詞)+lose control(of),其比例接近100.0%,而COCA語料庫中lose control的類聯接主要為sb.lose control(of/over),其比例為93.0%。
3.分析與討論
由表1、表2可知,中國大學生漢英翻譯短語與英語本族語短語單位在類聯接方面差異明顯,中國大學生存在對某些類聯接的錯誤和過度使用。由表1可知,take+challenge和 accept+ challenge是僅存在于中國大學生翻譯活動中的錯誤類聯接。在表2中,sth.+(情態動詞)+out of control(36.5%)是中國大學生最高頻使用的類聯接之一,而COCA語料庫中顯示不存在,說明這是中國大學生的錯誤使用。其次,中國大學生翻譯中幾乎100.0%高頻出現的sth.+(情態動詞)+lose control(of)這一類聯接,本族語語料庫中也不存在,他們高頻使用的是sb.lose control of/over(62.0%)和 sb.lose control(31.0%),其主語主要為指稱人的名詞,這與中國大學生翻譯中的主語主要為指稱物的名詞差異明顯。在表2中,除了sth.+(情態動詞)+out of control(36.5%)這一錯誤類聯接外,中國大學生對類聯接sth.+情態動詞+be+out of control的使用頻率最高,達到36.5%,而在COCA語料庫中,該類聯接的使用頻率只有2.0%。這說明部分中國大學生對英語短語單位的類聯接掌握欠缺,在翻譯活動中無法正確使用短語的各種類聯接。
造成這種特征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母語負遷移。學習者由于語言水平有限,當大腦中儲存的二語知識出現不足時,傾向求助母語,將母語規則泛化。中國大學生翻譯語料中的take/accept challenge類聯接的錯誤使用是由于中國大學生受漢語中名詞沒有量的變化,不需要冠詞的限定的影響。對sth.+(情態動詞)+out of control這一錯誤類聯接,out of control在漢語中的對等詞為“失控”,而“失控”是一個動詞詞組,中國大學生在漢語影響下,認為out of control是一個動詞類短語,便出現了sth.(V.M.)+out of control這一錯誤的類聯接。這與許家金、熊文新(2009),陸軍(2012)關于中國大學生普遍存在誤用、過度使用傾向母語有關內容的發現是一致的。
1.unbelievable和incredible的語義韻特征
中國大學生翻譯語料中對短語“難以置信的快樂”的翻譯有“unbelievable+積極語義趨向名詞(103)”和“incredible+ 積極語義趨向名詞(69)”兩種,其搭配詞主要為 happiness、joy、pleasure、fun 等。
由表3可知,中國大學生在翻譯活動中主要集中使用unbelievable和incredible的積極語義韻,其頻率達到100.0%。在COCA語料庫中,unbelievable主要傳達消極語義韻,所占比例為87.0%,積極語義韻所占比例很低,只有13.0%;incredible的積極語義韻使用頻率明顯高于消極語義韻,分別為73.0%和27.0%。

表3:unbelievable和incredible的使用情況
2.分析與討論
中國大學生漢英翻譯短語與英語本族語短語在語義韻特征方面存在差異,本族語者傾向使用短語特定的語義韻以實現不同的交際目的,中國大學生翻譯短語中的語義韻存在隨意性。
一方面,中國大學生漢英翻譯短語與本族語短語單位在unbelievable語義韻使用上差異明顯。本族語者主要使用unbelievable傳達否定的語義態度,如質疑、不滿、批判等,比例為87.0%,而對肯定語義韻使用很少,只有13.0%。中國大學生在翻譯活動中主要集中使用unbelievable的積極語義韻,如欣喜、稱贊、驚嘆等,其比例達到100.0%。
另一方面,中國大學生漢英翻譯短語與本族語短語單位在incredible語義韻使用上基本一致。本族語者主要使用incredible傳達肯定、贊美、驚嘆等肯定的語義態度,其所占比例為73.0%,而很少使用incredible傳達否定的語義態度。中國大學生翻譯活動中對incredible語義韻使用主要集中于肯定語義態度。通過分析發現,對短語“難以置信的快樂”更準確的譯文應是“incredible+積極語義趨向搭配名詞”,而“unbelievable+積極語義趨向搭配名詞”的翻譯會使譯文存在一定程度的語義韻沖突,降低翻譯的準確性。
在翻譯“難以置信的快樂”時,中國大學生在大腦中分別提取“難以置信的”的英語對等詞unbelievable/incredible,和“快樂”的英語對等詞happiness/joy/pleasure等,然后隨機組合,形成翻譯短語unbelievable happiness/joy/pleasure等。由于短語意識的缺失,中國大學生在翻譯過程中逐字翻譯痕跡明顯,致使翻譯活動中易出現譯文意義傳遞失誤和語義韻沖突的問題,大大降低翻譯的準確性。正如豪沃思(Howarth 1998)指出的,大多數學習者的語言問題主要是因缺乏短語意識而造成的。
本研究從類聯接和語義韻等短語學特征的角度出發,研究中國大學生漢英句子翻譯的短語學特征及其主要影響因素,發現其漢英翻譯短語與本族語短語單位在類聯接和語義韻方面存在明顯差異,母語負遷移和和短語意識的缺失是其主要影響因素。相比意義復雜的單詞,短語單位既高頻復現又趨于準確表達意義是話語和文本賴以構成的重要實體單位(Sinclair 1996)。語義韻是短語單位的必要組成部分(李曉紅 2017:24),本族語交際中的短語選擇是詞語、語法、語義及語用等方面共選的結果。中國大學生在翻譯活動中除了要關注詞語對等外,還要關注搭配、類聯接、語義趨向和語義韻等要素,重視短語單位的作用,從而提高翻譯活動的質與量。該研究對中國大學生的翻譯教學具有一定的啟示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