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佩佩
摘 要:合理的作業設計,可以幫助學生鞏固課堂上學習的新知識,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創新思維和應用意識。然而,一些教師布置的數學作業質量不高、形式單一、忽視個體差異、不能與學生的實際生活靈活地聯系起來。這樣的作業會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降低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如何將理論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結合設計出合理的數學作業,促使學生深度學習,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設計。
關鍵詞:“雙減”背景;小學數學;作業設計
引言
合理的數學作業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樂趣,能促進學生創新思維和應用意識的發展,能促使學生深度學習。傳統的數學作業形式較為單一,脫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容易被忽視,不能有效地進行因材施教,從而不利于學生的深度學習。因此,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對布置數學作業促進學生深度學習的路徑進行了研究。
一、“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現狀
(一)數學課業數量比較多
在當前的小學數學教育工作中,小學生的課業數量比較多、數學學習負荷較為沉重,導致小學生存在一定的學習排斥心理。當前,我國教育部多次從教材、課程方面對數學教育內容進行了調整,以此來減少每一個星期中的課時量,希望減輕小學生的數學課業負擔。但是,很多學校為了保證理想化的升學率,依然安排較大的數學學習任務,數學考試的頻率也比較多,小學生的數學課業負擔非常沉重,無法取得理想化的數學學習效果。同時,很多學生家長,為了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成績,不僅要讓學生學習數學教材知識,還更為關注學生的課外學習效果。小學生課余時間、寒暑假都會參加補習班教育活動,這些都會加重小學生的數學課業負擔,導致小學生自身的學習壓力比較大,不利于小學生個性化成長。
(二)過于重視作業的作用
應試教育觀念影響下,基礎教育階段小學生的學習情況也反映了教師的專業水平。數學作業是教學工作順利進行的有效依據,逐漸成為考試的一種附屬品,訓練冊、試卷等成為師生學習和生活的一種常態事物。部分學校、家長仍將重點放在考試中,過于重視作業反饋的作用,通過成績判定學生是否優秀,這也導致新的教學理念難以得到推進和發展。
二、“雙減”背景下提高小學數學作業有效性的策略
(一)創新布置作業的方式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學生對某事感興趣,他們會主動、積極、樂于練習。一些機械重復的工作很容易使學生感到疲倦。隨著時間的推移,一些有趣、多樣的家庭作業形式能帶給學生一種挑戰,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在感興趣的基礎上鞏固知識。筆者認為,小學數學作業的形式應該是充滿活力、新穎的、有趣的,通過各種方法豐富知識,培養和發展創造性邏輯思維和興趣。
例如,在學習了《分類與整理》一單元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課后認真觀察自己身邊的事物,利用不同的標準對事物進行分類,并會用簡單的統計表統計出結果,每個人要找到3個及以上。如把交通工具中的小汽車、自行車、直升飛機、摩托車、飛機、大巴車、公交車、輪船、動車、帆船、卡車等按水里的、路上走的和空中飛的進行分類;也可以設計根據興趣愛好、飲食習慣、性別、組別等對本班的同學進行分類的作業,通過調查分析提出相應的建議等;還可以為學生布置課后把自己書包里的學習用具或家里的物品進行分類和整理的作業,這些親近學生生活、隨手可操作的數學作業,激發了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促進了學生的深度學習。
(二)布置情景化、生活化作業
新課程標準強調:學生應用數學眼光把握數學生活問題,積極運用數學知識分析生活現象,獨立解決實際生活問題。因此,在設計數學作業時,應注重學生的生活體驗,將數學作業與學生的生活經歷相結合,使數學作業貼近生活。家庭作業的內容應該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和具有挑戰性的。我們不應只依靠模仿和記憶,而應依靠實踐、獨立探索和協作。要提高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所學知識得到應用和拓展。
例如,小學六年級上冊數學中有一章節是關于利息的,該學習內容就是乘法運算中的主要部分,并且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在日常生活中,不論是借款還是存款,或者是其他商業行為,都可能會有利息的產生。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去外面的銀行看一下當前的利息率,并且回家幫助父母算一下當前利息率下存款會獲得多少利息率。通過與實際生活結合的方式進行教學,學生可以在生活中進行數學練習,更能夠實現知識的科學積累。另外,數學還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很容易被抽象的數學原理迷惑,導致對數學的理解不夠深刻。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實踐學習,通過實踐的方式將抽象的數學原理轉變為形象的數學原理。例如,在三角形教學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回家用現有的材料制作一些三角形以備上課使用。回到家后,學生自己動手制作三角形,并且在制作過程中還能夠深入理解三角形原理。通過聯系實際生活,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自覺性與主動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
結束語
總之,在“減負增效”的背景下,設計數學作業的方法有很多,以上是筆者結合自身教學實踐總結出的一些經驗。教師想要設計出合理的數學作業,就要多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將教材與學生的實際緊密聯系,轉變傳統的作業觀,樹立科學的數學作業觀,從而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探究實踐能力與應用意識,促進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高燕霞.深度學習下小學數學作業有效設計研究.[J].新課程,2021(2):20.
[2]張兆梅.小學數學大班額環境下的有效作業設計研究.[J].讀寫算,2021(8):5.
[3]付玉榮.淺析小學數學課后作業設計.[J].新課程研究,2020(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