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江濱
摘 要: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發展,家長對學生素質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時期是學生有效提升綜合素養的重要時期。而美術教學對學生培養良好的綜合素養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特別是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美術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需要探討注重培養學生提升審美能力的策略,摒棄傳統的語言教學方式,豐富教學內容,促使學生的審美能力能夠有效的提升。
關鍵詞:高中;美術教學;審美能力
引言
在傳統的高中美術教學過程中,美術教師一直是語言的方式進行教學,學生無法直觀的方式理解美術理念。目前在新課改背景下,高中美術的教學方式也開始發生的改變,有效提升高中生的審美能力是美術教學非常非常重要的環節。讓學生不在拘泥于課本上的美術內容,我國的教學部門對培養學生的具有一定的審美能力的美術教學也非常重視,因此,本文將對高中美術教學中怎樣提高學生審美能力進行分析。進一步促進美術教學的有效展開。
一、改變傳統教學理念
在傳統高中美術教學的理念中,美術教師為了升學率,只注重學習美術的技巧,忽略學生是否具有一定的審美能力。這種教學方式讓學生產生了一定的心理壓力,美術課堂對學生沒有了吸引力,達不到美術教學滿意的效果。因此在美術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秉承著學生是占據課堂的主導地位的中心思想,教師為引導地位的教學理念進行授課,讓學生能在學習美術知識時還能協助學生提升綜合素養。想要學生通過美術教學提升審美能力,就需要改變傳統的美術教學理念,不要以提升升學率為主要教學的目標,要以每樣學生的審美能力為己任,要在教學的過程中關注學生的想法。首先,美術教師的教學理念需要進行改革,要運用互動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讓學生在與教師互動的過程中勇敢的走出課堂,能夠貼近生活和自然,發現生活中的美術因素,養成學生能夠在生活中發現美的能力。其次,美術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建立一個全新的教學環境,在授課時教師事先收集一些不同的美術作品進行對比,培養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美術作品。例如,在進行教學各大美術流派和著名作家的美術作品過程中,教師可以將不同流派的美術作品展示出來,讓學生在欣賞作品的同時仔細觀察不同流派的風格特點,真切的感受到不一樣的流派展現出的特色和運用的技巧,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個性化的審美能力。
二、豐富教學內容
我國的信息技術正在持續的發展中,美術教師運用現代化技術進行教學對學生的學習能力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在美術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運用現代化技術改變美術的教學方式,在美術教學中多運用現代化技術的特點展開教學,增添課堂的教學內容,提升學生的學習美術的興趣。美術這門課程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學生需要鑒賞更多的美術作品才能讓學生具有一定的審美能力。因此美術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多運用現代化技術教學的方式,給學生展現出更過的美術作品供給學生鑒賞,有效培養學生審美能力和鑒賞能力。美術教師可以運用現代化技術將美術作品以照片、視頻、添加音樂等方式讓學生以直觀的感受美術作品,鑒賞美術作品,同時教師也可以將現實生活中與美術教學內容結合,讓學生對美術的知識有充分的了解。另外,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將美術教學內容進行拓展,在讓學生鑒賞藝術作品的同時可以了解藝術作家在創作藝術作品時的相關背景,讓學生對不同時代的美術作品進一步的了解,讓學生養成一定的審美能力。促進美術教育的發展
三、增加課外實踐活動
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不能只依靠在課堂中的教學,還需要讓學生在課外實踐中多了解和多鑒賞美術作品。比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到當地地區展現藝術作品的地方讓學生欣賞到更多的藝術作品,開闊學生的視野。在鑒賞藝術作品的同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了解這些作品的特點,學生在鑒賞作品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掌握美術技巧,教師可以在學生鑒賞作品的過程中布置作業,讓學生針對其中的一個作品進行探討和分析,分析作者在制作作品是運用了哪些技巧,作者想要通過作品表達出什么樣的中心思想,并可以通過信息技術了解作者其他的作品和作者的個人經歷,在一定程度上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的同時進行拓展知識。讓學生不只是欣賞作品的表面內容,還能掌握更多的鑒賞作品的知識,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通過美術課程中的審美教學,樹立學生具有正確的審美理念,有效提升學生的鑒賞能力,促進高中美術教學的有效發展。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高中美術教學的過程中,如果想要培養學生的具有一定的審美能力,首先需要教師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摒棄語言教學的方式。其次需要美術教師豐富教學內容,讓美術教學對學生有足夠的吸引力,最后,增加學生的課外實踐活動。讓學生欣賞更多的美術作品并進行拓展,更有效的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讓美術教育具有良好的發展基礎。
參考文獻:
[1]苗菁菁. 高中美術鑒賞教學中提升學生審美素養的策略探討[J]. 美術教育研究,2022,(03):184-185.
[2]吳艷娟. 高中美術教學中提升學生審美能力的策略研究[J]. 中國新通信,2020,22(06):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