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森
◆摘? 要:小學科學課程是以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為目的,讓學生能通過自身的觀察,具體的實驗操作培養動手能力,了解科學知識。在小學科學課程中,實驗教學更利于學生探究、理解科學魅力,也是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重要手段。但現階段由于很多因素,限制了實驗教學的開展,本文如何就提高小學科學實驗教學有效性進行探討,分析目前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幾點方發。
◆關鍵詞:實驗教學;有效性;小學科學課
實驗教學是指通過直觀的實驗操作讓學生得到實驗結果,了解科學原理,在實驗過程中最主要的是老師的精心設計和學生的親身參與。目前小學科學實驗教學中還存在很多問題,如:實驗課程設計不完善;學生不遵守實驗規則;實驗材料不充分;課堂效果不明顯等。所以這就需要老師及時改變,提出合適的解決方案,從而提高實驗教學的有效性,真正意義上讓學生通過實驗學習科學知識,培養科學素養。本文結合一些教學實踐,就如何提高科學實驗教學有效性進行探討,以供參考。
一、實驗前做好準備工作
實驗課程不同于其他課程,需要有大量的準備工作,才能確保上課效果。現階段很多實驗課程都是老師講解實驗過程得出科學原理,很少讓學生親身去參與,這就使實驗教學流于形式。所以想要提高實驗教學的有效性就必須先做好實驗前的準備工作。
1.教師課前做好實驗設計
首先就是老師在開展實驗課程前要做好設計,做到有的放矢。老師應該熟悉教材體系,并明確每節課的實驗目的,同時做好相關的實驗器材準備。最主要的是在課前進行預演。科學是一門嚴謹的學科,一點差錯都會導致結果有偏差,所以要在開課前反復實踐,完善實驗設計,最好做出備選方案,避免出現意外情況,確保實驗課程可以順利開展從而保障上課效果。例如在《面包發霉了》這節課中,要求學生觀察面包發霉過程,從而知道霉菌的生長條件,在實驗過程中有很多因素會影響霉菌的生長,這就需要老師在上課前進行反復測驗,得出最合適的生長環境,確保實驗結果。
2.培養學生正確實驗習慣
其次由于小學生自律性較差,喜歡自主行動。就會出現教師還在講授,有些學生就開始搬弄實驗器材的情況,導致不清楚實驗過程影響實驗結果,甚至會出現一些事故;除此之外,由于年齡的限制,很多學生不知道實驗的真正意義,當做是游戲去玩,整節課看起來課堂氣氛很活躍,但課堂效果不盡人意。所以作為教師應該在課前培養學生正確的實驗習慣,如進入實驗室時要求學生排好隊伍;規定實驗開始前不要碰實驗器材;實驗過程中嚴格按照教師要求,小心操作器材;實驗結束后按照要求歸放好實驗器材等。通過規則的制定逐步培養學生正確的實驗習慣,從而保障上課效果。
3.提前準備好實驗器材
最后合理的選擇實驗材料有助于學生探究活動的順利開展。沒有一個實驗可以脫離實驗器材,這就需要學校、教師、學生相互配合,從基礎上保障實驗效果從而培養學生科學素養。首先作為學校,要建立起一個完整的實驗器材室,把小學階段使用到的實驗器材都歸納其中,教師在使用時只需要做好記錄,上完課歸還進來就可以;其次作為教師,要明確每一節課中使用到的器材及使用的份數,檢查好器材是否有問題,提前準備好,做好記錄,避免上課中出現問題;最后作為學生,要認真聽科學老師的介紹,認識實驗器材,按照規則操作器材,使用過程中輕拿輕放,愛惜器材。
二、實驗中激發學生興趣
現階段的學生正是好奇心最重的時候,所以老師要抓住小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利用好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對科學課的興趣,使學生從傳統的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確保學習效果。
1.創建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傳統科學課程教學方式都是老師在講臺上做,學生在下面看,再給學生灌輸科學原理,學生難以提起興趣。對于科學課程來說興趣是學習的原動力,課堂上創建出的教學情境是激發學生興趣,提高科學探究的有效途徑。老師可以利用學生的好奇心,設立一些趣味游戲引入課堂知識。例如在《探索尺子的音高變化》這節課中,可以讓學生準備不同材質、長短、厚度、寬窄的直尺,引導學生想一想怎樣才能讓尺子發出聲音,在學生可以使尺子發出聲音后,將游戲難度升級,讓學生想辦法使尺子發出高低不同的聲音,再讓學生觀察不同聲音下尺子的振動情況,一步步帶入課堂主題。除了設立游戲之外還可以采用故事導入等其他形式,這就需要教師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設置出合理的情境,提升學生興趣度。
2.利用學生好奇心,設置懸念
除了創建合理教學情境外,也可以在課堂上設置懸念。人們總是對未知的事物感興趣,尤其是小學生正處于探索世界的階段,好奇心非常強,教師可以利用好學生的好奇心,設置一些問題,讓學生積極討論,激發學習興趣度。例如在《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這一課中,教師準備一團橡皮泥,讓學生推測它在水中是沉是浮,老師再將橡皮泥放入水中,發現橡皮泥下沉,這個時候就可以提出一個問題,讓學生想一下如何讓這團橡皮泥在水里面浮起來?通過這個問題就可以提起學生的積極性,利于實驗結論的得出,提升課堂效果。
三、實驗后及時反饋,持續探索
小學階段的科學課就是讓學生了解科學原理,培養科學素養。教師在教授科學知識時不僅要將目光放到課堂中,更要注重課后的反饋,讓學生具有持續探索的能力。所以在實驗課后要積極去解決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更要引導學生將課堂上學到的科學知識帶到生活當中,探索生活當中的科學原理。例如在講解完植物的知識后,可以讓學生觀察生活當中的植物,鼓勵學生制作一個《植物手冊》,讓學生利用所學的知識走進世界,探索世界。
總而言之,想要提升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的有效性,就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學校應該提供良好的實驗環境,提供優質的實驗器材;教師應該推陳出新,轉變傳統教學觀念,順應學生自身發展規律,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同時提高實驗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謝夕成. 小學科學實驗教學有效性探究[J]. 環球慈善, 2019, 000(006):P.1-1.
[2]戴志文. 小學科學實驗教學中的問題與策略反思[J]. 讀與寫:教育教學刊, 2016(8):235-235.
[3]卿毅. 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學科學實驗教學中的問題及思考[J]. 小學科學(教師版), 2017(8).
[4]谷海波. 小學科學實驗教學中的問題及對策思考[J]. 科技創新導報, 2015, 012(009):195-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