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彬 許益新
摘要: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一切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都必須緊緊圍繞這個根本任務。為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高校必須建構一支適應新時代需求的具有專業化水平的思想政治管理隊伍。但長期的慣性思維、政策導向、管理制度等都深刻影響著高校思想政治管理隊伍的專業化建設,需要從政府決策引導、學校組織自身、社會思想文化三個維度推進保障機制的建構。
關鍵詞:思想政治管理隊伍;專業化建設;保障機制建構
習近平指出,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高校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新中國成立以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敬業奉獻,為高等教育事業長足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新時代,人民對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質量的要求,對高校思想政治管理隊伍提出了新的更專業化的期盼,需要一支忠誠于黨、以人為本、業務精湛的思想政治管理隊伍,需要更加敬業、更具特色、更接地氣的思想政治管理人員來迎接時代的挑戰和洗禮。
一、培養“時代新人”呼喚高校思想政治管理隊伍的專業化建設
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之初,就明確“掌握思想教育是我們第一等的業務。”歷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以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著眼點”2,做好一切人的工作。這不僅是全國宣傳工作的重要任務,更是新時代每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管理隊伍義不容辭的重要職責。2017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全面部署新時代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目前,主要由兩支隊伍構成:一支是由學校各級黨政群團干部、輔導員班主任為主體的管理隊伍,一支是由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為主體的教學隊伍。十九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建設,擺在特別重要位置。2017年12月,中共教育部黨組頒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對高校思想政治管理隊伍提出了具體的政策要求和量化指標。2019年4月,教育部出臺《普通高等學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標準(2019年本)》,實施“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創優行動”。2020年1月,教育部頒布《新時代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規定》。2021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兩會醫藥衛生界、教育界聯組會上,指出“這個‘大思政課’我們要善用之。
思政課不僅應該在課堂上講,也應該在社會生活中來講。”所有這些,為我們在新時代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專業化建設指明了方向和路徑。
與此同時,經濟社會的進步、管理文化的變革、市場經濟的繁榮帶來人們管理觀念的變革,社會上時常會出現了一些自由主義、民主主義、歷史虛無主義、丑化領袖英雄人物的“雜音”“噪音”。新時代呼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人員專業化,適應并引領時代發展,呼喚統籌協調學術人員和管理人員二者關系,使行政管理與學術自由共同發展,踏出一條培養“時代新人”的創新之路。
大學是“時代新人”“三觀”形成和確定的關鍵時期。青年學生思維模式、學習方式、信息接受渠道等在新時代發生了顛覆性的變化,知識獲取呈現出分散化、碎片化、快餐化的特點,時代要求回歸初心、“以本為本”,時代呼喚熟悉高等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規律、理解并能滿足“時代新人”需求、具有扎實馬克思主義理論功底、融會教育學及心理學等多學科知識的專業化思想政治管理隊伍引導“時代新人”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但由于歷史與現實的諸多原因,高校對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人員的身份、地位、權利、義務、職務、職級、晉升等方面缺少清晰的界定,高校思想政治管理隊伍建設的觀念滯后、制度缺陷、學校失語、文化缺失等問題,導致專業化程度不高。“我們最近十年的發展是很好的。我們最大的失誤是在教育方面,思想政治工作薄弱了,教育發展不夠。”20高校改革缺乏一種將分散在不同部門的改革內容與措施進行通盤謀劃,以確定合理的推進方略和整合機制。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專業認知尚未覺醒、專業能力有待發揮、專業動力持續缺失,對專業化保障體系建設缺乏文化認同、缺乏可執行性、公開性和公正性,在高校全面改革深化時帶有盲目性、無序性和隨意性,正規化、科學化、法制化任重道遠,辦人民滿意的教育、辦高質量發展的教育、辦“雙一流”高校,呼喚思想政治管理隊伍專業化保障機制的建構。
二、當前高校思想政治管理隊伍專業化建設缺失的主要原因
(一)認同視角對高校思想政治管理隊伍專業化建設的影響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看著顯耀,管理隊伍專業化說著重要,但從人們的思想層面、職業認知、管理理念諸方面的認知實踐來看,遠遠沒有達到應有的“度”。
1.思想層面缺乏熱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隊伍任職資格沒有明確的準入要求,不管其文化素質、學歷背景,也不管其管理經歷、辦事能力,相對于教學、科研等高校的“領銜性”重點工作而言,認為只有那些教不了書的人才去搞管理,往往把高校的富余人員安排到管理崗位。長期以來,錯誤的思想認識導致了在高校只強調教師和學生的主體地位,而沒有將思想政治工作隊伍的選拔、培養作為一項重要工程,造成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專業基礎薄弱、專業培養不夠、創新能力和職業精神缺乏的不良局面。
2.職業認知缺乏感度。有人認為思想政治工作就是服務性工作,只要人品好、態度好,根本沒有認識到專業化的管理工作應該由專業化的思想政治工作隊伍精準去做。與此相反,權力凌駕于知識之上,有的干部官僚作風嚴重,“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追求行政職務成為一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人員的主要目標。實際上,管理工作是一種專業性很強的職業,職業化到了一定水平才是專業化。只有對職業有充分的認知,懷著對職業的熱愛,帶著感情工作,才能將管理工作做好。
3.管理理念缺乏高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兼具“管理”“服務”雙重職能。管理是否就等同于服務?思想政治管理與后勤保障服務是否存在不同?一些人固守傳統觀念、經驗主義,缺乏現代教育管理觀念,簡單地認為“管理就是服務”,是“保姆式”“管家式”的工作,是輔助性的、可有可無的,造成思想觀念的錯位。
(二)管理制度對高校思想政治管理隊伍專業化建設的影響
高校管理體制改革相對滯后,思想政治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發展乏力,在高校思想政治管理隊伍不平衡不充分發展的矛盾面前裹足不前,加之現有制度的先天不足、內部機構設置與黨政機構趨同化等因素,正逐步演化為高等教育事業快速發展的桎梏。
1.崗位分類設置制度。在崗位設置與聘用的整個過程中,科學設崗是關鍵。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隊伍的崗位設置大致有兩種:在縱向上的設置稱為職級;在橫向上的分類制度稱為職系。在進行崗位設置時,一般高校都將管理崗位按照國家黨政機關工作人員的職務分類方法分為八個等級,即現行的從辦事員到廳級干部的十至三級管理人員。在橫向上忽視了“以人為本”和差異性原則,職系劃分幾乎空白,崗位說明書基本形同虛設、千篇一律,缺乏明晰職能定位與區分,崗位晉升受限。
2.崗位績效激勵制度。“‘思想’一旦離開‘利益’,就一定會使自己出丑。”6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人員的業績獎勵與教學科研崗教師動輒幾十萬、幾百萬科研項目的獎勵相比少得可憐,績效激勵作用有限。由于“雙肩挑”制度的存在,高校中處于領導崗位的管理人員的待遇,與其職級或專業技術職務掛鉤,而與其實際的工作績效聯系得不緊。這導致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人員大多重視專業技術職務的轉聘評審,而不能安心鉆研思想政治管理工作。毋庸諱言,許多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人員一旦評上了職稱,就成了一種身份,終身有效,享受專業技術人員的相應待遇,薪酬將會得到較大提升,但實際上未能履行專業技術職務的相應崗位職責,無法實現績效激勵。考核制度沿用黨政機關領導干部考核方法,沒有充分考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人員工作的特殊性,科學性不強,容易造成“人情打分”現象,人緣好但工作能力不強的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人員往往比工作業績突出但經常“得罪人”的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人員考核結果要好,無法體現考核結果的公平公正。
3.崗位教育培訓制度。十九大以來,高校加強了對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人員的業務培訓,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人員專業素質有了較大提高。但在培訓過程中,由于缺乏嚴格的培訓制度,未形成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人員職業生涯系統的培訓體系;培訓工作臨時化,缺乏長效機制,無法滿足日新月異的高質量高等教育事業發展需要。此外,與專業技術人員相比,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人員特別是初級管理人員進修難度偏高,在編制管理很緊的情況下,“一個蘿卜一個坑”,為了維持正常運轉,領導一般支持短期在職進修,而不太熱心一年以上的在職進修或全脫產深造。
三、高校思想政治管理隊伍專業化建設保障機制的建構路徑
習近平強調,思想政治工作是學校各項工作的生命線,是一項重大的政治任務和戰略工程,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精心培養和組織一支會做思想政治工作的管理隊伍。辦好教育事業,政府、學校、社會都有責任,需要形成合力,從政府決策、學校自身、社會文化三個維度著手建立高校思想政治管理隊伍專業化保障機制。
(一)政府決策保障機制的建構
1.建構政府決策政策保障。一是當前專業化建設過程中遇到的困難以及阻力源自傳統管理體制的影響。因此,政府要在專業化建設中發揮主導作用,進行制度性設計,認真轉變職能,規范與高校的關系。高校思想政治管理隊伍專業化制度改革作為我國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不能靠單打獨斗,需要“組合拳”,需要政府在出臺扶持政策、培育專業人才、動員社會資源、實施配套方案等方面“出實招”,確保改革順利進行。二是政府要通過政策引導界定人員身份,明確分類管理。當前各類人員身份界限模糊不清,需要明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人員具有教師和管理人員雙重身份的職業特征,明確各自崗位的責權利,修訂人才評價標準,納入高校人才隊伍建設總體規劃,使不同類型人員朝著各自的專業方向健康發展,形成一支專兼結合、數量充足、素質優良的專業化管理隊伍。由政府對全面深化改革進行總體規劃,具體措施可以由各高校來自行制定完成,在政策允許的范圍內進行突破和創新,以防改革遇到阻力而停滯或走過場。
2.建構社會配套制度保障。一方面,完善檔案流動制度。全面深化改革以后,高校教學科研人才流動相對寬松,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人員仍然采取閉環式管理模式,調動工作困難重重。對政府而言,需要鼓勵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人員通過競爭聘任,以人才交流為中心、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在流動中最大限度地實現自身的價值。另一方面,完善失業保障體系。國家和高校沒有給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人員提供足夠的“失業救濟金”和完善的再就業救濟制度,落聘和待聘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人員在生活上得不到充分保障。由于害怕落聘后失去工作無法生活,對推進思想政治管理隊伍專業化建設有較大的抵觸。而如果落聘人員不能順利地流動到社會上,就會回流,需要學校自己內部消化,給學校帶來了沉重負擔,反過來影響思想政治管理隊伍專業化進程。因此應該盡快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真正實現醫療、養老、住房、失業、再就業等問題的社會化,促進人才和職業流動、減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人員走向市場的阻力。
3.建構教育行業協會組織。在高等教育發達國家的行業
協會,如美國高等教育協會(AAHE)等,成立的宗旨之一就是為高校管理人員,尤其是高校高層管理人員提供交流、學習的平臺,以提高管理人員管理水平。我國專業團體、協會相對貧乏,即使有一些團體和協會也是官方性質的,行政性遠遠高于學術性、專業性,需要進一步推進“放管服”改革,政府充分放權,行使監管職能,行業的事情通過行業自律解決。
(二)學校組織自身保障機制的建構
1.建構新型職業發展觀念。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人員自身的職業認同、生涯規劃是專業化的內生動力。高等教育發達國家,學生管理人員是一種獨立的專門性職業,能較好地實現個人價值。我國傳統觀念中存在較強的身份意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人員在過去被劃入龐大而復雜的事業單位政工干部范圍,社會聲譽不高。要從思想觀念、政策制定、輿論導向等各方面引導,使之成為人們向往的一種職業。高校思想政治管理隊伍專業化建設同時應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人的全面而自由發展理念,使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人員個體得到全面而自由的發展,把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人員從狹隘的思想中解放出來。
2.建構學習型的管理組織。建立學習型的高等教育管理組織,需要不斷改變思維模式。對不斷學習、終身學習的人員進行褒獎晉升,對安于現狀、不思進取的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人員給以貶責降級。建立學習型組織要求每一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人員不斷改善思維模式,在內心觀照中發現自己的思維缺陷,通過學習改變自己固有的思維定式,實現共同愿景、系統思考。
3.建構系統化的管理制度。一是資格準入制度。資格準入制度的核心是資格認證制度。資格認證制度是高校思想政治管理隊伍專業化的前置要件。資格認證由第三方社會中介機構來實施,只有通過資格認證的專業管理人才才能入選。資格認定采取動態管理,隨著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人員知識、經驗、能力的變化,其崗位類型、崗位等級不斷變化。二是薪酬激勵制度。在薪酬制度上,績效考核、獎勤罰懶、鼓勵冒尖,根據貢獻度進行分配。鼓勵支持工作人員安心本職、踏實創業、立德樹人,成為思想政治管理方面的行家里手。三是考核晉升制度。評價機制把有真才實學的人選拔出來,實現人盡其才、才盡其用。實現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人員職務職稱“雙線”晉升,建立科學的分類考核評價指標,成立多方參與的考核委員會:嚴格考核程序,細化考核等次,合理拉開檔次;創建業績檔案、網上公示,形成良性循環,從而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人員的各項素質,提高高校管理和服務水平。四是教育培訓制度。“人非生而知之者”,沒有誰是天生優秀的管理者,都是通過后天的教育培訓,由不熟悉到熟悉、由熟悉到專業、由不合格到合格。完善職前、職中、職后教育培訓制度,按照“缺啥補啥”的原則針對性培訓、“菜單式”教育。總之,資格準入、薪酬激勵、考核晉升、教育培訓等,從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人員入職開始,在建設過程中步步保障、步步提高,使管理生手、新兵逐步成長為管理熟手、專家。
4.建構高效健全組織機構。沒有一個強有力的領導班子
和健全的組織架構,思想政治管理隊伍專業化建設工作難以推動。一是要學校領導高度重視,強化組織領導。“黨委要保證高校正確辦學方向,掌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導權,保證高校始終成為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堅強陣地。”高校要成立黨委書記為組長、班子成員為組員的思想政治管理隊伍專業化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全面負責專業化建設工作,舉全校之力形成合力為專業化建設工作保駕護航。二是要相關部門區域聯動,形成工作“組合拳”。領導小組下設若干工作小組,涵蓋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人員的引進、培養、考核、晉升等各個方面。人事部門要積極與培訓部門、二級院系等單位加強溝通,凝心聚力、強化共識,切實增強推進專業化建設的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建立“信息勤溝通,培訓勤配合,考核勤通報”制度,所有管理部門全程參與、分工負責,所有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人員全面發動、全員參與,領導和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人員、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上下聯動、和諧發展,共同促進高校管理隊伍專業化建設。
(三)社會文化思想保障機制的建構
上級行政機關掌握著資源的流向,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人員的管理職務行為及個人的進退流轉完全按照上級行政長官的意志,無法實現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人員的專業性和穩定性。我國社會有著極強的非規則化、論資排輩和“官本位”的傳統政治文化。這種文化嚴重制約專業化建設的歷史進程,導致高校內部管理系統內的人身依附和權力異化,迫切需要大力加強思想文化建設,通過輿論引導、政策指導等途徑,在全社會倡導重程序、講規矩的法治觀念;倡導競爭性、服務性的組織文化,培養專業取向、績效取向,建立能上能下、優勝劣汰機制,克服論資排輩、人情世故等傳統觀念。同時,強化依法治國文化,規范高校與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人員的法律關系、聘任行為、爭議機制,摒棄強權思維,摒棄任何一方凌駕于另一方的行為,從民事爭議的解決路徑—平等主體之間解決。
四、結語
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歷史交匯的關鍵節點上,在慶祝我們黨百年華誕的重大時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迎來了最好的歷史發展機遇期。歷史昭示我們: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適應新時代發展要求,推動“以人民為中心”的高等教育高質量內涵式發展,需要加強高校思想政治管理隊伍專業化建設,需要從認同視角、管理制度維度厘清內部影響因素,從經濟社會文化發展、政府政策內部指引維度厘清外部影響因素,建立覆蓋政府決策、學校自身、社會文化三個維度的保障體系,實現思想政治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高等教育現代化,實現偉大復興的中國教育夢。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毛澤東文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3]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4]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5]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