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璐佳
摘要:目的:討論針對經皮冠脈介入術(PCI)患者開展反饋式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實驗對象于2018年5月-2019年12月期間在我院實施PCI手術的100例患者,隨機分組后對照組患者行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增加反饋式健康教育環節,比較護理結果。結果 觀察組患者在飲食、用藥、運動幾方面的遵醫囑行為都優于對照組;對PCI術后相關健康知識知曉水平也高于對照組。結論PCI術后患者接受反饋式健康教育的效果優于常規健康教育模式,患者對相關健康知識了解更充分,遵義行為得到改善,利于改善患者術后生活質量、優化手術治療效果。
關鍵詞:經皮冠脈介入術;反饋式健康教育;護理效果
引言:
經皮冠脈介入術(PCI)可以縮小手術創傷、縮短住院時間、優化治療效果,整體來說比傳統手術方式更具安全性和有效性。PCI術后患者需要長期遵醫囑用藥,患者用藥依從性不足是其術后發生不良心臟事件的主要風險因素,同時患者的生活方式也影響其心臟功能的康復效果。基于此,PCI術后加強對患者的健康教育是優化預后、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必要手段,而常規的健康教育方式集中體現在院內指導環節,無法延伸到院外,且教育方式單一,患者對健康知識的接受度不高。反饋式健康教育模式下,護理人員開展健康宣教工作后,重視對健康教育結果的反饋,依據反饋結果對患者進行反復指導和針對性教育,可以精準優化健康教育效果。本研究嘗試利用反饋式健康教育方法參與我院PCI術后患者的臨床護理過程,并以對比護理方式分析和報道實驗結果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對照組(n=50):女性23例、男性27例,47-79歲,平均(63.22±5.60)歲;介入治療部位,左回旋支20例、右冠狀動脈20例,左前降支10例;心功能分級,Ⅰ級例19、Ⅱ級例19、Ⅲ級12例。
觀察組(n=50):女性15例、男性35例,50-78歲,平均(60.13±5.89)歲;介入治療部位,左回旋支21例、右冠狀動脈17例,左前降支12例;心功能分級,Ⅰ級例23、Ⅱ級例16、Ⅲ級11例。
1.2方法
對照組的常規護理時間為患者術后至出院后1個月。健康護理中采用口頭宣教、出院前集中宣教等方式進行,健康教育內容主要包括PCI相關治療和護理知識、用藥指導、飲食護理、運動指導、心理護理等。患者出院后電話隨訪頻率為1次/月。
觀察組的護理時間和常規組相同,常規護理之外,增加反饋式健康教育環節:
①反饋式教學,術后患者病情基本穩定之后,責任護士和患者家屬配合引導患者參與學習健康知識,2次/日,20min/次。責任護士主要負責向患者及其家屬一對一宣教冠心病發病機制、進展以及預后等知識,明確PCI 原理及注意事項、用藥知識;生活指導方面囑咐患者減少油、鹽、脂肪的攝入,均衡營養,規律飲食,戒煙、戒酒;運動指導方面建議參與低強度的有氧運動,在運動過程中注意依據自身情況酌情增減運動量;用藥指導方面囑咐家屬督促患者遵醫囑用藥,患者每日自填用藥記錄表(記錄用藥時間和計量);術后不良反應識別,注意是否出現腹脹、惡心嘔吐、腰痛、失眠,及時和合理人員溝通。使用觀察法、提問法評估患者對健康知識的知曉程度,找出患者和家屬對健康教育內容存在的錯誤或者偏差理解,進行再宣教,直至患者和家屬全部掌握。②院后隨訪,于患者出院前,囑咐患者每天的自學時間不少于10min,自己制定學習計劃,要求患者每周要完成1次整本閱讀任務。每2周護理人員進行1次電話隨訪,了解患者的用藥情況、康復進展和健康知識學習效果,以提問或者引導復述的方式檢測和評估患者的學習情況,酌情進行再宣教,直至患者完全掌握。
1.3觀察指標
統計患者的遵醫行為,依從性=依從/總人數*100.00%。
PCI術后健康知識知曉情況評分:使用自制的調查問卷,了解患者對PCI術后健康知識的知曉情況,總分20-100,從“非常同意”到“非常不同意”共五個同意程度的分值為1-5分,得分越高則說明患者對相關健康知識的掌握程度越高。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23.0處理數據,[n(%)]和(x±s)形式用來表示計數資料和計量資料,t和x2參與檢驗,P<0.05為存在統計學差異。
2結果
2.1遵醫行為
觀察組患者對醫護人員的依從性高于對照組(P<0.05)。
2.2PCI術后健康知識知曉情況評分
觀察組PCI術后健康知識知曉情況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
3討論
整體護理中包含了健康教育模塊,健康教育旨在通過系統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健康宣教和指導工作來提升患者對自身疾病護理要點的認知水平,進而激發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識,提升其自我護理能力,促進患者及早康復。傳統健康教育模式對患者的個體化護理需求考量不到位,僅僅開展統一的健康知識宣教活動。而反饋式健康教育模式關注患者的主體性,引導患者主動參與,且充分利用護理臨床的人力資源,改善了盲目宣教和重復宣教的問題。
本研究中接受反饋式健康教育的觀察組患者明顯對相關健康知識認知更充分,且遵醫行為也比對照組更優良。
可見,反饋式健康教育關注患者的教育需求(學習能力、生活方式、疾病認識程度等),因此教育目標契合患者的特點,且增加評估和反饋環節,能夠提高健康教育工作的針對性,還重視對患者健康信念的建立和行為的轉變,患者意識到不遵醫囑的重大危害,因此自覺遵醫囑參與治護活動。結合研究結果本研究建議對PCI術后患者實施反饋式健康教育。
參考文獻:
[1]方燕娜,傅丹嫻.圖文宣教結合回饋教學法在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后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中國當代醫藥,2021,28(14):4.
[2]劉靜靜.反饋式健康教育在經皮冠脈介入術后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河南醫學研究,2020,29(33):3.
[3]翟慧蘭,涂惠,朱劍.思維導圖在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后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當代醫藥,2019,26(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