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若玥
摘要:目的:探討舒適化護理干預在小兒麻醉恢復室中的應用效果。方法:本次試驗樣本對象為我院醉恢復室2020年01月-2021年01月收治的100例全麻患兒,隨機將患者分為觀察組(舒適化護理)和對照組(常規護理),各50例,比較兩組患者臨床護理效果。結果:本文結果顯示,對照組患兒并發癥率高達20.00%,觀察組患兒并發癥僅為4.00%,明顯更低,數據相比存在差異,p<0.05有統計學意義。結論:將舒適化護理用于麻醉恢復室收治的全麻患兒取得 良好效果,減少了并發癥情況,有利于患兒安全,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舒適化護理;小兒麻醉;恢復室;應用效果
麻醉恢復室,也叫做麻醉后監測診療室,目的是給予患兒麻醉后,對其進行觀察和監測,一直到患兒生命體征恢復正常狀態[1]。近年來,針對小兒外科使用全麻技術的頻率越來越高,以此對術后的護理技術提出了更高要求。由于患兒本身具有特殊性,年齡小,未發育完成,意志力及免疫力相對低下,麻藥失去作用后,患兒會有強烈的疼痛感,導致患兒在蘇醒期常常出現躁動不安、拔管等行為,引起呼吸障礙,所以給予患兒科學有效的護理干預至關重要。為此,本文選取部分進行全麻術的患兒作為實驗對象,采用舒適化護理,探討其臨床效果,具體過程總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試驗樣本對象為我院醉恢復室2020年01月-2021年01月收治的100例全麻患兒,隨機將患者分為觀察組(舒適化護理)和對照組(常規護理),各50例,比較兩組患者臨床護理效果。其中,對照組經統計:性別比例,男性:女性=22:27例;年齡范圍,上限12歲,下限3歲,經計算后年齡平均值(7.34±0.56)歲。觀察組經統計:性別比例,男性:女性=21:29例;年齡范圍,上限12歲,下限4歲,經計算后年齡平均值(7.56±0.76)歲。上述100例患兒基本信息相對比,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上述100例患兒家屬都知道本次研究內容,并且簽字認可。我院相關科室同意了本次實驗。
納入標準:進行全麻術的患兒;
排除標準:先天性疾病患兒;中途退出治療患兒;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包括對患兒進行生命體征的監測,預防并發癥,進行拔管等;
觀察組采用舒適化護理,(1)對患兒呼吸的觀察和監測。針對帶喉罩、氣管導管入室的患兒,評估患兒具體疾病后,為其做好呼吸機的連接,固定好,以免滑出。選擇的吸痰管要符合患兒情況,遵守無菌要求,對分泌物進行吸除,順序為氣管再到鼻腔。由于患兒粘膜比較敏感,保持輕柔的動作,將吸引管負壓控制在150mmHg(1mm=0.1333KPa)巴以內。在患兒麻醉完全清醒后,評估其病情,選擇是否將喉罩或氣管導管拔除。(2)針對已經拔除喉罩、氣管導管的患兒,幫助其呈平臥,將頭轉向一側,給予面罩吸氧。對患兒的呼吸頻率和呼吸節律做好觀察,防止患兒出現呼吸道梗阻現象。患兒如果呼吸道梗阻比較嚴重,有尖銳的喉鳴音發出,說明其出現喉痙攣,要馬上進行搶救,保證給氧。(3)對患兒做好體溫護理。全身麻醉后,會使得人體的正常代謝率下降,大約為30%左右,較硬膜外、腰麻會嚴重損害體溫調節系統。患兒自身中樞發育未完全,不具備良好的調節能力,常常出現低溫。進入麻醉恢復室后,對患兒進行監測肛溫,使用低讀數肛表,進行3分鐘的測量。判斷標準,重度低溫為肛溫低于28°C,輕度為大于28°C,低于32°C,輕度為大于32°C,低于35°C。盡量少暴露患兒的身體,調節好室內問題等。(3)做好患兒循環系統的監測和護理。由于為患兒使用了全身麻醉藥、鎮痛藥、阿片類藥物,導致患兒出現反應遲鈍,可能會造成心血管發生,患兒的循環功能、心肌功能較強,麻醉后會增加其心率,特別是使用氯胺酮、阿托品后,更會增加其心率。因此,術后要重視患兒的心率,如有異常,立即上報給主治醫生。(4)做好惡心、嘔吐的護理。對患者進行拔管時,要對患兒是否出現惡心、嘔吐進場密切觀察。針對未停留胃腸減壓管的患兒,采用吸痰管置入食管下端抽吸減壓;拔管后,對患兒雙肩稍墊高,將其頭偏向一側,使得呼吸道梗阻出現分泌物流出口外的現象發生轉變,防止誤吸危害患兒的安全。
1.3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兒的并發癥情況,具體為惡心嘔吐、蘇醒延遲、寒戰、低氧血癥。
1.4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報告所涉及的樣本對象資料如患者的基線資料等情況均是經由統計學軟件SPASS25.0進行統計計算和結果驗證的,以百分比卡方對設計數據中的計量資料進行表示和驗算;以T值對符合正態分布的計數資料進行表示和驗算;再通過P值的情況區分兩組數據的對比是否具有統計學意義:當P>0.05時則說明兩組數據的比較差異不存在統計學意義;當P<0.05時則說明兩組數據的對比存在顯著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對比兩組患兒的并發癥情況
由表1得,對照組患兒并發癥率高達20.00%,觀察組患兒并發癥僅為4.00%,明顯更低,數據相比存在差異, p<0.05有統計學意義。
3.討論
麻醉恢復室是患兒術后蘇醒的重要場所,也是患兒從手術室向病房轉入的一個中轉地點。當前,常規護理方案已無法達到預期目標[2]。所以,尋找一種全面、有效的護理方式至關重要。舒適化護理是一種整體護理方案,具有個性化和針對性,根據患兒的具體情況,給予有效的護理。對麻醉恢復室患兒給予舒適護理,有利于幫助患兒更好的度過術后的不穩定期,密切關注患兒的生理和心理需求,為患兒做好各個方面的護理工作,進而提升護理質量。本文結果顯示,對照組患兒并發癥率高達20.00%,觀察組患兒并發癥僅為4.00%,明顯更低,數據相比存在差異,p<0.05有統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將舒適化護理用于麻醉恢復室收治的全麻患兒具有顯著效果,有利于降低并發癥率,保證患者安全,臨床具有推廣和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郭風霜. 舒適化護理干預在小兒麻醉恢復室中的應用效果[J]. 飲食保健, 2020, 007(006):111.
[2]孫寧琳. 心理干預在麻醉恢復室患者舒適化護理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 心理月刊, 2021(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