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俊 胡瑞年 黃周滿 余振國 呂少仿
(1.武漢紡織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2.武昌理工學院生命科學學院)
從社會責任的角度看,大學的職能主要包括: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和創新,可見人才培養是高等學校的基本職能。而教學評價是評價教師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主要包括學生評價、同行評價、校院兩級督導評價和校院二級領導評價等,而學生評價權重普遍不低于50%,顯然其評價結果將直接決定教師教學質量考核的最終結果。目前,國內高校的學生評價主要包括學生評價的效度、流程、方式和組織管理等內容[1]。評價形式主要以網評為主,但網評存在評價指標體系不系統、評價主體單一、評價內容不切實際、學生參與度不高、數據采集不完整、數據分析能力弱、學生評教權重過高、評價制度與反饋機制銜接不暢等弊端。大數據是指無法在一定時間范圍內用常規軟件工具進行捕捉、管理和處理的數據集合[2]。顯然,大數據具有高速及時有效分析、種類和來源多樣化、價值密度低,商業價值高、數據多且真實有效等特點。基于大數據的教學評價具有覆蓋面廣、采集頻次高、時間短、量大、易開放等特點。大數據背景下的高校網絡評教依靠網評系統所形成的大規模學生評價記錄,對收集的海量原始數據進行挖掘與分析,既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原則,又客觀反映了教師的課堂教學質量。
依托教務處、教師發展中心、信息技術中心、校(院)督導組的智力資源,組建教學質量評價機構(掛靠教務處),該機構主要由決策組、設計組、信息組和服務組所組成。決策組是教學評價的整體統籌部門,由教務處一位副處長掛帥,教務處教學運行科牽頭,主要負責核對錄入到評價系統中的教師信息和課程信息,進行數據回收與整理,評價結果分析,再將最終結果向學校領導和上級部門匯報,進而向二級院(部)、教師和學生公布。設計組是教學評價的理論研究部門,由教師發展中心牽頭,校(院)督導組協助,主要承擔教學評價一級和二級指標的設計、評價表格制定、教師意見解釋與教師教學改進等。信息組是教學評價的技術支持部門,由學校信息技術中心牽頭,主要負責將設計組的評價表格編輯整理錄入在線評價系統并負責協助決策組的教學評價分析。此外,信息組還負責教學評價系統的正常運行。服務組是教學評價的基礎服務部門,由教務處綜合科牽頭,為教學評價提供基礎數據的錄入,院(部)、教師意見收集與反饋等。
在“以本為本”的高等教育新時代,黨中央對本科教育提出了“立德樹人融入教育各環節”“大學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全部學科和專業”“先進技術手段與教學相結合”等一系列新要求。為順應時代潮流,必須在對我國高校學生評教指標體系進行全面分析與評價的基礎上,增新調舊,不斷優化現行評教指標體系,使之體現教師教學的專業水平,體現新時代本科教育的改革發展方向,體現黨對高等教育發展的指導和要求,以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3]。依據模糊綜合評價法,通過確定評價集和因素集;單因素模糊評價矩陣;評價權重;各因素模糊綜合評價;近似等級求值評價等過程。在擬定評價集和因素集時,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圍繞立德樹人這個根本任務(工科專業充分考慮科學倫理),建立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通過模糊綜合評價法初步確定出適應不同課程類型的教學質量評價一級指標和二級指標后,再通過問卷星、學習通和云班課等進行問卷調查,最后利用SPSS軟件進行效度檢驗和信度檢驗,以確定最終的教學質量評價指標。《武漢紡織大學教師課堂教學質量測評表(學生用)》主要包括教學態度、教學能力、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效果等5個一級指標,20個二級指標,2、3、4、5五個分值,“課程思政”以優、良、中、差四個等級單獨評分,“思想意識工作”單獨評價。
教學評價是否真實、有效,主要取決于教學評價數據,在大數據時代,既要采集數量大、多樣性和完整性的教學評價數據,也要有針對性的采集,保證數據的有效性。在教師教和學生學的過程中會產生海量的靜態和動態數據。動態數據由于具有靈活、來源廣、結構多樣、冗余大等特點,需要進行一系列操作,進行及時改進或糾偏。另外,要積極拓展各類移動終端的應用范圍,更好地解決過程數據的采集難題,建立起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數據庫。
學生評教結果的教學改進作用,不僅與結果的分析方式有關,同時也與評價數據具體的處理方式和呈現應用有關。全面、精確解讀數據背后的意義,避免簡單化使用,能避免評教結果的失真和濫用[4]。采集海量的教學評價原始數據后,還要結合實際需要綜合運用多種方法對數據進行處理,以此獲得更多的有用信息。
根據教務處和校本科教學督導組的工作安排,全校學生在規定時間內通過問卷星從相應評價表中對該班所有任課教師進行測評,表1是我校2019—2020學年第1學期的評價數據。

表1 2019—2020學年第1學期期中教學檢查學生評教匯總表
表1反映了該學期我校1821人次數測評教師和相應門次數測評課程的教學測評分和課程思政評價結果,詳實的第一手教師課堂教學數據和數據挖掘與分析結果,既夯實了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數據庫的建設,又為評價各二級院(部)的教學質量和完善學生網上評教提供了依據。
2019—2020學年第2學期,受新型冠狀病毒影響,我校本科教學以在線形式進行,課堂由教室轉移到超星平臺、QQ屏幕分享、騰訊課堂等11類網絡教學平臺,為準確了解在線教學情況,教務處制定了《武漢紡織大學在線教學評價及調查問卷(學生版)》,通過學習通進行了在線教學調查和評價。涉及在線課程1676門次,任課教師745人,選課學生13895人。共回收問卷12213份,回收率占87.40%,具體見表2。

表2 2019—2020學年第2學期在線教學質量評價匯總表
由表2可知:學生對各學院在線教學評價平均分均在90分以上,在線教學狀況優良。
通過在線調查,學生對直播教學的非常滿意度為31.44%,對錄播教學的非常滿意度為33.64%,對輔導教學的非常滿意度為29.46%。學生普遍認為教師上課準備充分、認真負責、積極投入在線教學,在線學習享受的課程資源較多,師生互動交流多于課堂,對在線學習非常滿意。不足之處是在家學習氛圍不夠、學習效率不高,作業太多。學生建議:教學平臺盡量統一、教師合理安排課程任務和時間。根據學生反映的問題和提出的建議,學校組織各學院有針對性的進行改進,進一步完善在線教學方式和方法,增加師生互動,增加學生在線學習的獲得感。今后,在線教學有可能常態化,學校可以以此為契機,制定相關政策,鼓勵更多的教師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不斷提升教學質量和本科教學水平。
高校教學管理部門十分重視學生對教師的教學評價結果,主要用于三個方面:一是用于改進人才培養質量;二是用于回應社會問責;三是用于職稱評審、職位晉升等人事決策[5]。另外,教學質量評價結果,也能幫助教師分析和了解學生的知識基礎、自主學習能力和學習態度等,因地制宜地制訂教學計劃。教學管理部門可依據評價結果,制定更加科學的教學管理規章制度,使教學管理更具針對性和高效性。
采用模糊綜合評價法等研究方法,最終確定了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的教學質量評價指標,建立了基于大數據技術和管理思想,以學生為中心,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該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充分發揮了智慧校園、信息技術和大數據的優勢,有力促進了現有學生網上評教系統的改革與完善,盡量保證了學生網上評教的客觀、公正和公平,促進了教師的教學,提高了學生的道德意識和道德水平,提高了教學管理部門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