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家梅 林炳平 莫志鳳 韋志紅 楊文波 蘇敏
【摘要】本文以北海市銀海區的一所小學、一個幼教集團、一所新建幼兒園為例,從轉型發展背景、特色辦學主題提煉、特色校(園)本課程研發、教師隊伍建設、集團化辦園等多個方面,闡述銀海區學校及幼兒園轉型特色發展的歷程。
【關鍵詞】銀海區 轉型發展 集團化辦學
【中圖分類號】G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2)07-0026-04
銀海區由北海市郊區發展而來,在城市發展進程中,當地許多郊區農村學校被納入城市發展快車道。這些郊區學校過去由于地處農村,起點低、基礎弱、辦學特色不明顯,與城市居民對優質教育的期盼存在很大差距,如何讓農村版普通學校盡快轉變為城市版現代化學校,成為銀海區教育發展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同時,城市快速發展后,原來城區中規模較小的幼兒園如何盡快提質增量,滿足周邊市民日益增長的“入優質園”需求,也成為銀海區教育發展面臨的新課題。本文擬以當地的一所小學、一個幼教集團、一所新建幼兒園為例,闡述銀海區郊區學校及幼兒園轉型特色發展的歷程。
一、銀海區第六小學:從農村學校到市區學校的華麗轉身
北海市銀海區第六小學(以下簡稱銀海六小)前身為北海市銀海區銀灘鎮北背嶺小學,是一所典型的郊區農村學校。2018年開始,北背嶺村被征收開發,學校周邊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學校附近建起了多個大型商業廣場和城市高端住宅區,學校由此面臨新的發展機遇與挑戰。
(一)硬件升級
2019年7月,上級部門將北海市銀海區銀灘鎮北背嶺小學更名為北海市銀海區第六小學,成為北海市銀海區直轄小學。“用三五年的時間,把銀海區第六小學辦成銀海區品牌學校”被寫入銀海區政府工作報告,該校建設被納入北海市“三三零”工程項目。隨后,銀海六小新建了3棟教學樓、1棟綜合實驗樓、1棟行政辦公樓、1棟食堂大樓,并按照現代化辦學標準,配備了運動場、報告廳、錄播室、音樂室、舞蹈室、美術室、計算機室、體育館、圖書館等場館和功能室,并安裝了全方位無死角監控、一鍵報警系統等。可以說,在外觀建筑、硬件配備方面,該校已完全成為一所現代化的市區學校,隨之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就是如何深化辦學內涵,將學校辦出特色和水平。
(二)特色辦學
1.提煉辦學主題
銀海六小至今已有60多年辦學歷史,學校傳承著一種“慈愛”的精神品質。從首任校長林子偉到前任校長文霞善,一直在努力培養全校師生的愛心、智慧和自信心。2019年8月,上級部門把銀海區實驗小學副校長、全國優秀教師、特級教師、北海市拔尖人才郭家梅調到銀海六小擔任校長,并把郭家梅名師工作室骨干成員莫志鳳調到該校任副校長。此后,新的學校領導班子在原來學校精神傳承的基礎上,提煉出更符合當前學校文化特質的主題——“三有教育”,即實施有仁者之心、有智者之思、有勇者之氣的教育,其內涵為:只有仁、智、勇兼備的人,才能達到“仁者無憂,知者無惑,勇者無懼”的境界;師者“三有”,可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學子“三有”,將來能為國擔當、為民造福。
2.探索有效路徑
在“三有教育”理念的引領下,銀海六小新的領導班子明確了學校三年發展規劃:第一年,認知診斷、準確定位、構建體系、完善制度;第二年,內強素質、外樹形象、提升質量、找回尊嚴;第三年,推進課改、突顯特色、形成品牌、價值認同。
(1)創建“三有教育”理念體系。圍繞“三有教育”,創建了新的理念體系:以“仁愛、智慧、擔當”為校訓,以“文明、寬容、勤奮、自律”為校風,以“因材施教、循循善誘、誨人不倦”為校風;以“敏學、好問、善思、篤行”為學風。
(2)建設“三有教育”校園文化。將先賢文化精神與校園文化建設有機結合,以先賢文化精神為底色構建學校文化特色,在校園環境布置上體現古典韻味,寓先賢文化于校園環境中,讓優美的環境突顯濃郁的文化氛圍,如立“先賢雕像”、建“先賢文化長廊”、開“先賢文化學習專欄”等,為學生營造了濃厚的傳統文化學習氛圍。
(3)構建“三有教育”課程體系。2020年2月,在“三有教育”邏輯框架下,學校著手構建并實施“三有教育”課程體系。在開足開齊國家規定課程的基礎上,圍繞培養仁、智、勇兼備的學子,有針對性地開設校本課程。截至2021年秋季學期,學校課程已達到20門,其中:國家課程有語文、數學、道德與法治等,地方課程有養成教育、紅色廣西等,校本課程有禮儀、閱讀、剪紙、聲樂、古箏、架子鼓、國畫等。完整的課程體系,促使學生越來越自信,越來越喜歡學校,有力地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4)開展“三有教育”德育活動。圍繞“三有教育”育人目標,學校一改過去“見子打子”的活動組織方式,建立適合本校實際的德育活動體系,做到每周有主題班隊會、每月有學校文化活動。活動主題內容豐富,如2月的“傳統文化傳承——我這樣過春節”,3月的“傳統文化傳承——清明節祭祖、祭掃烈士墓”,6月的“校園科技文化藝術節”等。學生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鍛煉綜合能力,提高了品格修養。
(三)成效初顯
在“三有教育”的引領下,銀海六小師生用智慧和汗水克服了一個又一個困難,短短兩年半時間,打破了建校60多年來的多項紀錄:2020年,獲評為北海市文明校園,多名學生參加北海市“童子功1+N”比賽獲得一、二等獎;2019年9月至2021年6月,多名教師參加各級各類教學競賽、科研成果評比獲一、二等獎;在2021年銀海區體育藝術競賽中,學校組建的舞蹈隊、合唱隊首次參賽獲二、三等獎,合唱隊代表銀海區參加全市比賽獲三等獎。兩年來,學校2名教師獲評為“銀海名師”,郭家梅于2021年獲評為北海市“卓越校長”。2020年秋季、2021年春季兩個學期,學校教學質量進步明顯,僅次于銀海區3所老牌學校。2021年秋季學期,學校教學成績在銀海區各小學中名列前茅,獲評為銀海區教學質量優秀學校。學校辦學規模迅速擴大,從2019年春季學期的8個教學班,發展到2021年秋季學期的22個教學班,學生從過去的370多人增加到如今的970多人。
二、北海市銀海幼教集團:示范引領,帶動發展
北海市銀海區機關幼兒園是銀海區第一所自治區示范幼兒園。隨著城市快速發展,“入園難、入好園更難”問題日益凸顯,急需更多優質幼兒園滿足銀海群眾對優質學前教育的需求。在此背景下,作為當地學前教育“龍頭”的銀海區機關幼兒園,自覺承擔起了示范引領的使命。
(一)明確發展模式
2015年5月,以北海市銀海區機關幼兒園為龍頭園的北海市銀海幼教集團(以下簡稱銀海幼教集團)成立,開始了學前教育集團化辦學的探索。按照上級印發的關于學前教育集團化辦學的文件精神,銀海幼教集團明確了以下發展模式。
1.龍頭園+新建園。銀海區第二幼兒園作為銀海幼教集團的第一所分園,于2015年9月啟用。該分園按照自治區示范園標準建設,直接移植了龍頭園的優質師資、辦園理念、教學成果等,開園第二年就得到了周邊群眾的認可,并于2020年成為自治區示范幼兒園。
2.龍頭園+鄉鎮園。2018年9月,在銀海區教育局的協調下,銀海幼教集團接收福成鎮中心幼兒園為集團的另一所分園。福成鎮中心幼兒園開園時曾遭遇資金不足、師資緊缺、運營吃力等困難。成為分園后,龍頭園從多個方面幫助該分園發展,使其煥發了生機,并于2021年成為北海市示范幼兒園。2018年9月,平陽鎮中心幼兒園成為銀海幼教集團的第三所分園,但彼時該分園尚未開園招生。在龍頭園幫扶下,該分園在半年時間內迅速完成設備采購、環境布置、師資配備等各項工作,于2019年3月順利開園,并于2020年成為銀海區示范幼兒園。
(二)實施有效管理
銀海幼教集團建立了“統籌、交流、共享、統一”的管理機制,形成了集團內“辦園條件同改善,規章制度同完善,園務管理同規范,保教質量同提升”的良好格局。
1.理順管理體系。集團實行總園長(龍頭園園長)負責制,由總園長負責集團全面工作,兼分園法人代表,分園的執行園長由總園派遣。集團內總園、分園之間實行統一人事管理、統一工作標準、統一財務管理、統一師資培養,分園經費支出由總園審核把關,保障財政資金合理使用。制定出臺《北海市銀海幼教集團集團化辦園章程》《北海市銀海幼教集團財務制度》等,實現集團化辦園工作制度化。
2.進行示范引領。總園采取對口幫扶的方式,從園務管理、隊伍建設、環境創設、備課上課、家長接待、班級管理、活動組織等方面對分園進行指導。總園派出骨干教師到分園蹲點指導,分園派出教師到總園跟班學習,促使分園教師能夠較快提高專業素養。
3.彰顯各自特色。考慮到總園、分園所處的地理位置不同、生源構成各有差異,在探索集團化辦學過程中,集團明確了“一種定位、各顯特色”的發展思路。“一種定位”即以突顯北海地域文化為基礎定位,“各顯特色”即針對各園的現狀確定各園的特色辦園方向。例如:銀海區第二幼兒園確定“美育熏陶+自然文化”的發展思路,重視藝術教育,培養幼兒審美意識,促進幼兒個性化發展;福成鎮中心幼兒園以“鄉土文化+快樂運動”為辦園特色;平陽鎮中心幼兒園以“溫馨閱讀、陶冶情操、孕育文化、營造滿園書香”為辦園特色。
4.推行大教研組制。集團內成立了以集團分管教學副園長為組長、分園副園長、保教主任、各園年級長為組員的大教研組,堅持“每周小教研,每月大教研”,從計劃制訂、幼兒一日活動安排、環境創設、活動評比等方面開展交流研討,讓總園可以清晰地了解分園的教學情況,在交流中明確改進方向。
5.形成良性競爭機制。制定《北海市銀海幼教集團教師輪崗方案》,促進集團內教師交流學習,對表現特別優秀的交流教師,在評優評先、申報職稱、獲得科研資助和進修學習等方面予以政策傾斜;制定《北海市銀海幼教集團獎勵性績效工資考核分配實施方案》,將教師個人所獲的工作成績納入績效獎勵,營造良性競爭氛圍。
6.成立集團工作室。在銀海幼教集團內,分別由北海市教育局授牌成立北海市紅燭先鋒韋志紅名校(園)長工作室、北海市韋志紅名園長工作室,由銀海區教育局授牌成立銀海區名師工作室,由銀海區總工會授牌成立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集團充分發揮這四個工作室的引領作用,通過集中學習、讀書交流、技能比賽、實地研修、課題研究等方式,促進工作室成員專業化發展,增強集團化辦學內驅力。
(三)取得突出成績
銀海幼教集團經過努力探索,取得了顯著的辦學成績,集團化辦園水平穩步提升。目前,集團內有2所自治區示范園、1所北海市示范園、1所銀海區示范園。龍頭園(銀海區機關幼兒園)成為2021年度全國足球特色幼兒園示范幼兒園試點項目園,三所分園成為2021年全國足球特色幼兒園。集團培養了20多名北海市學前教育骨干,教師共計獲自治區級榮譽2項、市級榮譽36項、縣(區)級榮譽300多項。集團總園長韋志紅獲自治區五一勞動獎章、自治區三八紅旗手、首屆北海市教育拔尖人才“卓越校長”等榮譽稱號,集團內多名教師獲評為北海市優秀班主任、優秀教師、德育先進工作者、銀海名師、銀海區德育先進工作者等。
三、銀海區實驗幼兒園:探索由“新”到“優”的發展道路
北海市銀海區實驗幼兒園(以下簡稱銀海實幼)創辦于2018年9月,位于城郊接合部,三年前剛啟用時,面臨基礎設施待完善、辦園思路不清晰、特色辦園主題不明確等問題。在銀海區教育局提出的“城郊學校向品牌學校邁進”理念指引下,銀海實幼一邊思考一邊實踐,走出了一條由“新”到“優”的發展道路。
(一)制訂計劃
經過反復思考和論證,銀海實幼提出了“把幼兒園辦成孩子成長的家園與樂園”的辦學愿景,明確了“三年創市級示范幼兒園、五年創自治區級示范幼兒園”的發展目標,制訂了“‘幸福課程三年行動計劃”。
第一階段:自主探索。初步確定計劃框架,明確發展目標、措施、步驟等。通過問卷、座談、交流等方式,廣泛征求教師、家長的意見和建議,提煉課程理念,反復論證和分析,明確重點和難點,分塊建立子目標。
第二階段:實踐探索。結合幼兒教育的美觀性、藝術性、參與性,豐富幼兒園的環境創設,改造園所戶外游戲場地,創設“三園三區一環道”;立項市級課題“幼兒園繪本教學與創意美術整合的策略研究”“幼兒園國際跳棋園本課程開發的策略研究”,以課題形式探索繪本、創意美術、跳棋啟智等特色教學;爭取立項自治區級課題“運用海絲文化開展幼兒園美術教學的探索”,實施全園混齡自主游戲教學;積極開展園本教研,落實師資培訓計劃,分層培養梯隊教師。
第三階段:深化認同。提煉“幸福課程”園本資源包;反思調整,豐富園本文化內涵;拍攝幼兒園三年發展歷程成果短片。
(二)課程實施
1.“潤心繪美”特色課程
銀海實幼立項了市級課題“幼兒創意美術教學與繪本教學整合的策略研究”,構建“潤心繪美”特色課程,發展幼兒的語言、閱讀、審美、創造等方面的能力。
(1)一周一繪本。由教師每周精選一本繪本,與幼兒一起閱讀,說一說繪本里的故事情節,講一講孩子感興趣的話題,豐富幼兒的想象力和內心世界,提高幼兒的閱讀能力。
(2)圖書大漂流。在園內公共區域和各班教室設置圖書漂流站,每周更換漂流的圖書,引導幼兒與同伴分享繪本,促進師幼共讀、幼兒共讀、親子共讀,讓幼兒園漂滿書香。
(3)全園美術日。每周五上午,以“一周一繪本”為契機,教師和幼兒收集創意材料,如舊零件、舊漁網、紙箱、樹枝、沙石等,結合本周繪本的故事情節、美術元素等進行創意美術創作。例如,閱讀繪本《紅樹林的舞會》后,引導幼兒利用沙子和樹葉創作“我愛紅樹林”。
(4)創意繪美站。在教學樓的長廊、各班活動室的小陽臺設立創意繪美站,供幼兒在自由活動時利用繪本進行美術創作。各站點各有風格,如中一班的創意繪美站以瓶子為特色材料,中二班的創意繪美站以樹葉和線繩為特色材料,中三班的繪美站以線描為風格。幼兒在其中體驗、創造,發展個性、培養動手能力。
2019年6月,銀海實幼舉辦了第一屆“繪美節”,并在北海市圖書館舉行了大型幼兒創意美術展,接待了包括外賓在內的6 000多人參觀,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注和好評。
2.“啟智跳棋”特色課程
銀海實幼是區內第一所開展國際跳棋教學的幼兒園,立項了北海市科研課題“幼兒園國際跳棋園本課程的開發研究”,構建“啟智跳棋”特色課程,在中大班開展國際跳棋教學。
(1)提高教師的棋藝。聘請全國國際跳棋冠軍進校對教師進行棋藝培訓,每周三下午是教師的國際跳棋時間,每學期舉行教師國際跳棋比賽。目前,我園有三名教師獲得了全國國際跳棋教練證書。
(2)引導家長積極參與。為了讓家長在家能陪同孩子練習棋藝,園所每學期舉辦家長國際跳棋培訓班、家長國際跳棋比賽、親子國際跳棋比賽等,引導家長參與“啟智跳棋”特色教學,形成家園合力。
(3)舉辦國際跳棋比賽。每學期定期舉辦本園“陽光杯”國際跳棋比賽,從中評選出“小棋王”,激勵小棋手們勇于挑戰自我,在比賽中體驗成功喜悅,實現以棋益智、樂在“棋”中。
3.“樂享游戲”特色課程
銀海實幼立項了自治區級課題“挖掘海絲文化,開展全園混齡自主游戲的實踐和探究”,依托家鄉地域特色文化,開發了“樂享游戲”特色課程,培養幼兒積極主動、敢于嘗試、樂于想象、善于創造的良好品質。
(1)創設游戲天地。為幼兒創設有準備的游戲環境,室內為安靜的學習活動區,室外為“三場兩園一賽道”自由活動場,包括:結合園本創意美術特色和主題游戲而設的創意工場、供幼兒參與勞動和體驗生活的幸福農場、快樂揮汗的運動操場,“大戰海盜”尋寶秘園、親近自然的嬉水樂園,環園賽道。
(2)“我”和材料玩游戲。依據蒙臺梭利教育理念,創設了5—6個活動區域,每個區域準備了豐富的游戲材料,每天進行40分鐘的“我和材料玩游戲”活動,組織幼兒運用材料進行探究游戲活動,促進幼兒思維能力、動手能力、專注力等方面的發展。
(3)半天自主游戲。創設音樂坊、葉子坊、沙畫坊、木工坊、編織坊、野戰區等多個游戲區域,圍繞海絲文化收集種類豐富、層次多樣的游戲材料,每天下午開展全園自主混齡游戲,如“珠還合浦”游戲、“出海航行”游戲、“打海盜”游戲、“造船廠”游戲等,讓幼兒從中玩出花樣、玩出智慧、玩出快樂。
(三)取得成效
經過三年的實踐,銀海實幼構建實施的“藝術培美”“閱讀育心”“跳棋啟智”三項特色課程取得良好成效,在園幼兒在全國、自治區、北海市各級美術、講故事比賽中獲獎200余項,并獲評為全國國際跳棋推廣示范單位、自治區衛生先進單位、北海市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北海市示范幼兒園等。
綜上所述,北海市銀海區正視“教育發展跟不上城市發展”的問題,通過創新發展思路,出臺得力舉措,促進原來的城郊薄弱學校和幼兒園盡快轉型升級,引導新建的學校和幼兒園盡快由“新”轉“優”,取得了良好成效,促進了區域教育優質發展。
(責編 歐金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