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初級語文教學方法的不斷更新,實際教學當中創設情境進行教學的方法應運而生。在教學資源不斷豐富的今天,初中語文情境教學的思路越來越多,在教學設計方面也具有較大的優化空間。多媒體教學、深度學習等新型教學逐漸被推廣到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為情境教學設計的優化提供了多方面的支持。語文學科是初中階段需要重點學習的學科,隨著時代的進步和人們的教育需求逐漸提高,情境教學已經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占據重要的地位。在教學方法不斷創新的今天,情境教學的創新和優化已經成了語文教師需要關注的問題,多媒體教學的不斷推進和深度學習理念的不斷推廣,給情境教學的優化提供了諸多推動力。筆者結合教學實際,在本文中對初中語文情境教學的優化策略進行分析。
【關鍵詞】數字化教學資源;初中語文;情境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2)04-093-03
【本文著錄格式】 陳維君.初中語文情境教學設計優化分析[J].課外語文,2022,21(04):93-95.
當前,初中語文教學工作已經不再是以傳統教學為基礎,而是更多注重教學模式的創新和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時的感受。經過多年的教學模式更新,語文教學質量也有了一定的提升。教師也逐漸重視教學思路和方法的探索,不斷提升課堂設計的趣味性和豐富性,進而提升教學工作的質量。情境教學作為一種使用較廣的教學模式,在初中語文教學當中不斷得到創新。情境教學與傳統授課方式比較,更加能夠將學生的思路帶入到講解的內容當中,一方面能夠減少學生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另一方面也能夠使學生在情境教學中更多地參與到課堂教學當中,切身感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在素質教育深入人心的今天,情境教學的實際價值具有多種表現形式,情境教學的核心就是情境,情境設置的質量與情境發揮的作用息息相關。情境教學當中,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途徑也是靈活多樣的。同時,學生也能夠通過情境對課文內容形成更加深入的理解。情境教學的不斷運用和優化,能夠有效使課堂教學模式得到更新,促進教學質量的長遠提升。對情境教學設計進行優化,能夠解決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面臨的諸多問題,例如:初中階段學生心理發展不完全,甚至需要面臨學業適應不良引起的心理問題。處于這一階段的學生最易出現厭學,對學習的價值認識不足,缺乏獨立思考問題的意識,導致課堂氛圍過于沉悶等。可以說,情境教學設計的質量直接關系到學生的學習質量和心理健康發展。同時,科學的情境教學設計也是教師提升工作水平的重要途徑。
一、深度學習視野下初中語文情境教學設計優化
(一)科學設計問題性情境,促進深度思考
深度學習視野下語文教學當中設計的情境必須滿足教學的實際要求,教師在優化情境教學設計當中,需要考慮到教學的實際需要。在該情境中,教師通過給學生提出有關問題,啟發學生思考更多方面的問題,針對問題進行討論甚至通過不斷辯論的過程讓學生掌握正確的答案。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很多內容的教學需要進行問題性情境的設計。如學生在閱讀《春》 《背影》《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些課文時,筆者在布置閱讀作業之前,給學生提出如下問題:課文的題目有哪些亮點?為什么要選擇這些題目呢?給學生設置問題后,讓學生在閱讀課文的過程中,結合課文相關的教學視頻深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比如,在閱讀《秋天的懷念》一文時,很多學生提出了同樣的問題:文章內容僅僅是以母親為主題,但是課文題目看起來與文章的主題內容不匹配,作者設計題目主要是出于哪些方面的考慮呢?學生可以在閱讀課文之后提出自己的問題,一方面表示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不夠深刻,另一方面,有問題也是學生勤于思考的表現,正是因為學生對文章內容進行了思考,才能夠發現自己的疑問所在,學生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反復進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步驟,問題性情境的優化,可以為學生思考問題提供科學的指引。
(二)多樣性情境,注重遷移學習
在語文學習當中,也同樣需要學生擁有對知識進行舉一反三的能力。在參與課堂學習的過程中,及時將知識點進行歸納和整理。運用自己已有的知識解決更多的問題,學會更多的知識是學生在學習初中語文的過程中需要具備的素質。例如:學生通過課堂學習的過程,掌握了課文分析和閱讀理解的技巧,在閱讀課文以外的其他文章時,也能夠運用閱讀理解的思路對文章的中心思想進行把握。語文閱讀素材十分豐富,但在教學當中,學生的閱讀內容較為單調,閱讀方式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這也成了學生閱讀積極性不高的一大誘因。而從閱讀教學的情境設計方面入手,將本來枯燥的教學內容,放在不同的教學情境之中,有助于解決教學內容和方式過于單一的問題。在深度學習視野下的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優化情境的設計,使課堂教學當中涉及的情境更具有多樣性和豐富性,進而使學生更加愿意參與到閱讀教學當中,掌握舉一反三的知識運用和銜接能力。
(三)通過拓展思路創設多樣性情境
深度學習視野下初中語文教學更加強調內容的豐富性和情境的多樣性,設計的教學情境不僅以幫助學生掌握知識點為目的,更是以提升學生的語文知識學習能力為目的。例如:學生首先學習了閱讀的技巧,能夠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這個技能還可以用在寫作練習和語言表達的環節當中,進而使語文成績得到多維度的提升。語文閱讀文本雖類型多樣,但相較于其他學科課堂教學類型略顯單一,不利于培養學生的遷移應用能力。因此,筆者著重對閱讀教學當中的情境設計進行優化,主要目的是創設多樣性教學情境,幫助學生拓寬知識點,將知識進行串聯。例如:筆者在講解《濟南的冬天》一課之前,讓學生通過手機查找課文的相關視頻,并且將自己預習課文的感受發送到班級的微信群當中。不同學生找到的資源不盡相同,學生紛紛表示通過視頻來看,課文描述的風景很美,很期待課文的課堂講解。在課堂教學結束后,筆者給學生布置了寫作作業,讓學生根據這篇課文的寫作技巧,結合自己看到的美景寫一篇描寫景色的文章。學生將自己寫作的小段落發送到微信群里,采用學生互評的方式促進學生的成長。筆者采用這一教學方式,一是能夠使學生在課堂教學當中,站在作者的立場品味景色的美。通過情境教學幫助學生感受課文的寫作優點,并且讓學生結合自己學會的寫作技巧寫一篇描寫自己身邊美景的文章。另一方面,也能夠讓學生的寫作積極性得到提升,同時學生也可以借鑒課文寫作的技巧,使寫作練習進行得更加順利,對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具有積極作用。筆者根據教學目標的不同,分別采用不同的情境進行教學。例如:在完成《新聞兩則》的課堂教學之后,緊接著設計了新聞直通車的課程,讓學生根據講解的新聞內容以及寫作技巧,自己撰寫新聞。學生以新聞發布會的形式將自己代入到寫作新聞這一情境當中,在“新聞發布會”上,學生站在新聞主持人的角度,進行新聞的書寫,通過新聞發布會這一情境,可以感受到新聞工作者的辛苦,同時也能夠更加明確地掌握新聞寫作的技巧。在身臨其境參與到新聞發布會的過程中,學生的臨場發揮和應變等多方面的能力都能夠得到鍛煉。因此,教師需要涉及多元化的教學情境,幫助學生掌握多方面的語文學習技巧,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基于多媒體教學的情境教學優化策略
(一)設計多元化的數字化教學資源基礎上的初中語文課堂
在情境教學中,數字化教學資源的使用已經被多數教師所熟知,但很多教師雖然使用了多媒體教學設備,但在資源的運用方面具有一定的單一性,例如:多數教師僅僅以視頻、圖片以及PPT等方式向學生展示知識點,這種教學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很多學生雖然看到圖片或者視頻時,收獲了一定的知識,但是學生的積極性并未得到激發。因此,教師需要在教學資源的運用方面進行優化。筆者在講解《女媧造人》這一課的過程中,首先運用播放視頻的方式進行《女媧造人》課文內容的介紹。學生通過觀看視頻,逐漸對課文產生了興趣,并且筆者還讓學生采用視頻結合課本進行對照學習的方式,掌握本節課的內容。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情境設計中,學生看課本的時間較長,很多學生對課本都已經感到“審美疲勞”,在課堂上翻書已經嚴重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效果,筆者采用視頻與書本結合的方式,首先給學生展示視頻,讓學生對講解內容具有初步了解,進而引發學生學習課文的好奇心。例如:《三峽》的教學過程中,筆者在課堂教學開始之前,給學生放映了三峽景色的圖片和視頻,學生看到播放內容時,紛紛感嘆景色的美。筆者在教學中每講解一段,讓學生根據滾動播放的圖片和視頻的內容理解課文的內容,感受課文描述的景色的美。教學資源的使用可以分成多種方式,主要需要根據課文的內容和學生的心理特點,選擇適宜的方式將教學資源的內容展示給學生,進而提升教學效果。
(二)利用數字化教學資源進行多元化的情境設計
初中階段也是學生厭學的高發學段,更加需要教師在涉及課堂內容選擇教學方法時,設身處地地考慮學生的內心感受。教師應該從傳統教學當中的誤區中走出來,在教學內容和思路上進行創新。信息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給教學工作提供了尋找教學資源的有力支持。教師可以通過網絡教學資源的篩選和使用提升課堂的豐富性和趣味性。不同資源可以創設出適合不同教學需要的情境,讓學生感受到不一樣的課堂學習樂趣。網絡技術的發展和多媒體教學設備的運用,使教學內容的不斷豐富成了可能。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教學資源提升學生對課堂教學內容的好奇心。例如:在進行《蘇州園林》這篇課文的教學過程中,筆者直接問學生:咱們班級當中有沒有同學去過蘇州園林呢?多數學生表示,沒有去過蘇州園林,筆者馬上根據課文內容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師今天不是教育者的角色,而是以導游的角色帶領大家到蘇州園林去游玩一次。緊接著,筆者將事先準備好的蘇州園林的圖片和視頻資料呈現給學生,仿照導游的語言表達方式給學生講解課文的內容,整節課學生聽得津津有味。
(三)利用數字化教學資源創設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情境
教師進行教學情境優化設計時,需要綜合考慮到多方面的實際需要,例如:學生的學習感受、教學的內容和目的以及教學的硬件設施等。在創設教學情境時,需要結合實際的條件和具體需要,避免創設的情境與教學實際不匹配,導致情境教學效果不理想的問題。教師需要使創設的情境能夠得到合理運用,有效地解決傳統教學模式當中存在的學生課堂參與度不高的問題。創設的情境需要對學生起到引導作用,根據學生的課堂反饋情況科學地對情境進行優化,進而提升課堂教學效果。例如:在初中語文教學當中,會涉及古詩詞的學習,而傳統的教學模式主要以讓學生掌握文言文的翻譯以及背誦古詩詞為主,學生在填鴨式教學的氛圍當中被動的完成任務。針對這一現象,筆者采用多媒體教學設備積極尋找教學資源,找出較多與所學的古詩詞相匹配的資料,主要包括:作者的寫作經歷,作者寫作的社會背景和政治制度等,幫助學生更快地了解文言文或者古詩詞的寫作目的和所處的環境,例如:《出師表》是初中語文教學當中涉及的一篇重要的文言文,作者寫作這一作品時,正處在政權發展的關鍵時期,通過對寫作背景的了解過程,讓學生知曉文章的主要目的和中心思想,進而在背誦時,采用聯想的技巧提升背誦效率。筆者為了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出師表》的寫作背景和文章中涉及的人物形象,還運用了微信討論的方式幫助學生提高課前預習的效果。筆者首先在班級群內告知學生第二天上課要講解《出師表》這篇文章,鼓勵學生通過網絡搜索課文相關資料,然后在群里設置了微信投票,你認為某人的形象是怎么樣的:有四個選項,分別是不同的描述人物特點的形容詞,例如:忠誠、治國有方、足智多謀等,供學生任意選擇,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預習情況和心得選擇一個或者多個選項,并且引導學生在微信群內進行討論。微信群如果得到較好運用,可以大大提升學生的預習積極性,幫助學生通過交流的方式獲得更多的學習資源和人物分析思路。此外,在《錢塘湖春行》這篇課文的講解過程中,筆者在講解作者描寫的景色時,對學生滲透了當時作者所處的社會環境和作詩時的人生經歷,引導學生了解景色描寫背后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采用視頻和圖片結合的方式,幫助學生理順作者的寫作意圖和人生經歷,進而使學生不僅能夠背誦古詩,還能夠深刻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感情,使學生的古詩詞鑒賞能力和理解相關題目的能力得到提升。
(四)合理設置問題,對問題的情境進行優化
初中學生處于青春早期,身體和心理在快速發育,學生內心渴望得到教師的肯定和獲得自我表現的期望。教師可以以這一心理特點作為情境優化的思路,采用給學生設置問題的方式幫助學生進行科學的學習。例如:筆者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采用聊天的語氣問學生:《駱駝祥子》這篇文章大家讀過嗎?祥子和駱駝之間有著怎樣的關系?為什么會叫駱駝祥子呢?文章中的主人公過得幸福嗎?最后的結局是什么?學生立刻對文章的內容進行討論,部分學生由于筆者的提問,開始對文章的內容和作者的作品產生好奇心。與傳統的視頻展示的情境設計思路相比,這種以提問開始的情境設計思路,更加能夠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充分運用了學生心理發育過程中的心理特點實現了教學效果的提升和課堂氛圍的調節。
三、結語
初中語文情境教學設計優化是初中語文教學當中,實現教學質量提升的必要環節,情境教學設計的優化可以從多方面入手,需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教學實際對教學運用的情境進行優化,進而實現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1]張敬竟. 情境教學在初中古詩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新鄉:河南科技學院,2021.
[2]楊歡. 情境教學法在初一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喀什:喀什大學,2021.
作者簡介:陳維君,女,1980年生,江蘇蘇州人,本科,中學一級,研究方向為初中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