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云


摘要:流通數據分析是發現圖書利用問題,掌握讀者需求的數字體現,以淮北師范大學圖書館為例,分析2015-2019年期間紙質文獻流通基本數據,總結讀者閱讀行為特點,從而提出服務優化策略。
關鍵詞: 借閱;數據分析;服務
高校圖書館是學校的知識門戶,是學校教學與科研的資源保障中心,是大學生匯聚知識的陣地。隨著時代大變革,以精確的數字關系認知世界成為當今社會主流趨勢,圖書館在科技革新浪潮下亦走向智慧時代。紙質圖書的流通過程,也是大量數據產生的過程。通過這些數據分析可以直觀掌握文獻資源的使用情況、讀者的閱讀傾向以及閱讀需求的變遷,從而為圖書館的發展提出問題,以便提供更符合讀者需求的精準服務。本文以淮北師范大學圖書館2015-2019年這五年的信息管理系統匯文模塊中的流通數據進行分析,以期為高校圖書館服務優化提供借鑒。
一、圖書館概況
目前圖書館有相山、濱湖兩個館舍,2015年始館藏圖書以14.64% 、4.30% 、5.18% 、6.16% 、3.08%逐年增長,現有館藏紙質文獻總量210余萬冊,電子圖書300余萬冊。紙質文獻中含中外文紙質圖書190余萬冊、中外文期刊合訂本17余萬冊、線裝古籍近4萬冊。經過多年發展,圖書館館逐漸形成以師范教育為主的綜合性館藏文獻資源體系?,F設有4個圖書基本借閱室,每個庫室每天開放時間長達12小時,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服務宗旨。
二、2015-2019年流通數據分析
(一)數據統計
1.2015-2019年紙質圖書借閱量分別為118602、95626、84408、73333、70172(冊),看出借閱量呈下滑趨勢,這與整個電子資源的普及的大環境帶來的沖擊不無關系,從2015-2019年每年下滑率是19.3%、11.7%、13.1%、4.3%,可見圖書館對維護圖書閱讀意識凸顯,并積極采取措施,做好傳統閱讀與電子閱讀之間的平衡。
2.表一是匯文系統中基于讀者類型的借閱比統計(借閱比=借閱人數/讀者人數*100%,借閱人數在統計時間內,同一位讀者,記為同一人數。),從統計中可以看出,從2015-2019年本科生、研究生、教師、館員借閱比逐年下降,本科生是圖書借閱的主體力量,不可忽視的是圖書館館員的借閱熱情也比較高,這與館員在借閱地理位置上能夠近水樓臺不無關系,這對于如何促進館員與圖書館的和諧發展可提供一些啟示。在本科生中無論從橫向還是縱向看,大二、大三借閱需求比較高。大一學生顯然對于借閱書籍處在朦朧階段,而大四學生由于本校是省師范一本院校,因此,大四學生因忙于考研與找工作而無暇借閱。研究生是校2016年剛授予的單位,從數據上看研二的學生的借閱需求比較高,且超過本科生。而教師的借閱比相比其他則要低很多。教師是師范院校的教學主體也是科研的主力,對于圖書的專業性要求很高,可看出在專業圖書的需求上,未能滿足教師。
3.表二是基于學科分類統計借閱比(借閱比=借閱冊/借閱冊總量*100%)數據統計,截取借閱比在1%以上數據看,其中文學I在五年中占據首位,借閱比接近一半,在2015-2018年保持增長勢頭,2019年回落。其他借閱學科主要在語言、文字H、歷史、地理K、哲學類B,主要集中在人文哲社類,其次是數理科學和化學O、工業技術T,且比例幾乎是語言文字類的一半。很顯然,這與師范院校人文特點一致。但需要注意的是,在人文類圖書在2015-2019年逐漸下滑的趨勢下,理工科類借閱比為上升趨勢,如數理科學和化學截止到2019年的借閱比上升到10.92%,工業技術T借閱比上升到6.02%。這與學校致力于成為綜合性質大學的辦學方向相一致。
(二)數據分析
1.讀者借閱層次性、階段性差異明顯。
高校圖書館面對的讀者主要是本校師生以及職工,服務群較為固定,因此每一類讀者都應給予重視,在2015-2019年中本科生的借閱占據(借閱冊數/館藏文獻)89.75%、90.41%、90.07%、88.63%、82.54%,是借閱主要主體,且傾向借閱通識圖書,特別是文學類圖書備受喜愛。教師是學??蒲兄黧w,對高層次精深的專業圖書需求高,且教師平時忙于教學,假期前后對資源需求成階段性高潮,如2019.09-2020.01期間學生借閱量(冊)是1043、1462、3172、2608、2039,教師借閱量是181、141、131、227、498,學生在假期前借閱冊相比之前有所減少,而教師反而增加。
2.經典與潮流閱讀并行不悖,新興學科亦占據一席之地。
從圖書前10排行榜中看出讀者熱衷經典,特別是文學經典熱度最高,在不同時期由于出現不同文化現象推動,比如2017年電影版《嫌疑人X的獻身》的上映等促進圖書閱讀熱度,新興學科的興起推動當代潮流經典的傳播,如《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是近年來交叉學科趨勢下的一本社會心理學圖書的奠基之作,影響巨大。但在讀者閱讀行為中也存在對傳統經典典籍束之高閣,在3年中的圖書前10名中,無一本古籍,這體現當代讀者對古籍閱讀的疏遠普遍現象。它反映的不僅是閱讀行為的變化,更反映因文化世俗化的推動下造成的歷史遺留問題,如何讓傳統經典持續被閱讀是圖書館在閱讀推廣中重要的一個課題。
3.陶冶情操與現實致用是讀者閱讀的內在動機。
從閱讀行為中,追求精神的健康全面發展是當代讀者的心理渴求的普遍現象,《微表情心理學》《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天才在左 瘋子在右》等在近幾年閱讀圖書中大有迅猛發展之勢,同時對于課程輔導、練習冊等體現大學生為考研、找工作而做知識儲備的現實致用需求。
三、圖書館讀者服務優化策略
(一)以專家+大學生+自主薦購相結合的靈活采購。
流通數據的文獻利用分析,是反映圖書館學科采訪業務水平和館藏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跀祿治隹慑噙x出熱門圖書、作者,在此基礎上,結合各院系實際需要,通過專家深度精推,同時對大學生開放各種形式交流窗口,吸收大學生思想,而圖書館采訪工作者有多年的經驗,在具體實施時可因時因地、各有側重的采購當年的圖書。
(二)以新媒體運營+嵌入式教學雙管齊下的閱讀宣傳。
圖書館的豐富館藏資源沒能充分得到了解,令人惋惜。圖書館應成為閱讀宣傳中的引領者,微信、QQ 、移動圖書館、公眾號、網站等新媒體運營的加持,大力推進閱讀活動常態化機制,對于高校運用嵌入式教學讓師生深入了解資源的詳情與運用,并有針對性提供服務與指導。將做細閱讀宣傳做實做細,有助于喚醒讀者的閱讀意識。
(三)以傳統引導+線上精準的多元服務模式。
“以人為本,讀者至上”的理念已經成為國內外圖書館界的共識,面對讀者需求理念、閱讀行為的變遷要求圖書館服務模式做出變革,讀者進入書庫,館員應加強與讀者的溝通,了解其教育背景以及需求,做好圖書引導工作,圖書館應增強讀者閱讀體驗,優雅的環境、舒適的座椅、合理的館藏布局等大大小小的細節處處彰顯人文關懷。數字知識時代,圖書館還應是智庫中心,面對不同知識需求,精準個性化服務需要對資源進行重組加工。以傳統引導與線上精準的多元服務模式轉變,結合圖使館自身實際特點,從而探索出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參考文獻:
[1]譚丹丹.學科化服務視角下的紙本圖書首次借閱特征研究——以上海財經大學圖書館為例.[J]圖書館雜志,2020(8):(88-93).
[2]張盼.“雙一流”建設背景下高校圖書館發展探析.[J]教育論壇,2020(6);(17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