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俞松
摘要:隨著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健康第一逐漸成為職業院校體育教學核心理念,增強學生體質、健全學生人格和錘煉學生意志成為職業院校體育教學新目標。高職體育教師要融入傳統體育項目教學,激發學生對傳統運動項目的熱愛,開發體育精品課程,豐富體育課教學項目,創辦體育社團,組織校園體育賽事,構建校園體育競賽體系,培養學生敢于挑戰、堅持不懈和吃苦耐勞精神,提升職業院校體育教學質量。
關鍵詞: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教學現狀;優化策略
體育不僅可以塑造學生健康體魄,還可以讓學生在運動中體會到力量美、柔性美和韻律美,培養學生體育精神。高職體育教師要立足大學生身心發育特點,創辦多元化體育社團,呈現不同運動之美,培養學生良好運動習慣;挖掘傳統體育項目,帶領學生領略傳統體育文化,激發學生運動熱情,培養學生文化自信;組織多元化校園體育競賽,成立體育社團,為學生搭建展現體育才藝、拼搏精神,督促學生養成每天運動的好習慣;打造體育“金課”,積極引進專業教練員,打造專業體育教師團隊,提升體育課教學質量。
一、新時代背景下職業院校體育教學現狀
(一)大學生運動習慣不佳
隨著智能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逐步普及,很多大學生開始沉迷網絡,體育課下很少主動運動,這不僅影響了大學生身體健康,還容易誘發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例如很多學生只是被動完成運動,只是參與體質健康測試項目訓練,很少嘗試考試項目之外的運動,還有部分學生不重視運動前的熱身,容易肌肉拉傷,沒有養成每天運動的好習慣。
(二)學生運動積極性不高
體育課是高職院校公共必修課,但是學生出勤率卻不是很理想,很多學生寧愿刷短視頻、玩網絡游戲,也不愿意參與戶外體育運動。例如學生在體育課熱身訓練中“偷工減料”,拉伸動作沒有做到位,足球和籃球等專項教學中跑動不太積極,課下運動時間不足一個小時,很多學生體質健康測試不太理想,部分學生還出現了亞健康問題。
(三)缺乏專業化體育競賽體系
雖然高職院校每年都會組織運動會,但是并沒有建立常態化訓練、比賽機制,學生沒有機會接觸專業訓練,對競技體育項目了解有限。例如很多學校缺少專業運動員或教練,只是組織田徑、球類等傳統競賽,沒有能力組織高水平體育賽事,不利于選拔和培養體育人才,影響了學校在全國大學生體育賽事上的成績,也影響了學校體育教學水平提升。
二、新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體育改革熱點
(一)全面滲透傳統體育文化
我國體育文化歷史悠久,不僅包括了多姿多彩的運動項目,還凝練了獨樹一幟的體育精神,彰顯了中華民族敢于挑戰、堅持不懈、萬眾一心的體育精神,這為新時期高校體育教育改革提供了動力。教師可以弘揚武術文化,弘揚中華民族懲惡揚善、樂于助人、保家衛國的武術文化,陶冶學生道德情操,提升體育課教學質量。
(二)弘揚中華傳統體育項目
足球、滑冰、賽龍舟和舞龍舞獅等屬于傳統體育項目,擁有悠久歷史,隨著現代競技體育興起,很多大學生都忽略了傳統體育項目,練習傳統體育項目的年輕人越來越少。高職體育教師要立足當地特色文化,挖掘中華傳統體育項目,把舞龍舞獅、龍舟和毽球等傳統運動融入體育課堂,讓學生體會傳統體育文化魅力,激發學生自主運動積極性,號召更多學生積極參與傳統運動項目訓練,培養更多傳統運動項目傳承人。
(三)打造體育精品課程
高職體育教師要立足地域特色,積極開發體育校本課程,打造一批體育“金課”,優化體育課教學內容,創新體育教學方法,一方面可以挖掘地方特色運動,帶領學生體會民族體育文化。另一方面,教師還要開發書面和視頻資料,運用視頻講解運動技巧,方便學生課下自主鍛煉,打造全新的體育智慧教學模式,提升高職院校體育課程質量。
(四)構建“課程思政+體育”育人模式
體育教師要積極貫徹課程思政理念,挖掘不同運動項目蘊含的思政教育素材,把傳統體育文化、體育精神、女排精神和女足精神等作為教學素材,讓學生在運動中接受美好品德熏陶。例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觀看中國女排在東京奧運會比賽視頻,姑娘們在比分落后的劣勢下,依然頑強拼搏、堅定必勝信心,展現了“女排精神”魅力,激勵學生學習中國女排精神,發揮體育課思政教育價值。
三、新時代高職院校加強和改進體育教學的策略
(一)成立學生體育社團,營造良好運動氛圍
社團是大學校園一道靚麗的風景線,“00后”大學生非常熱衷于參與社團活動,體育教師可以積極向學校申請成立各類體育社團,例如輪滑、健美操、排球和羽毛球等社團,滿足不同學生運動喜好,讓更多學生主動參與到體育社團活動中。首先,高職院校要組織體育教師培訓,一方面是鼓勵他們發揮所長,擔任各個體育社團指導教練,另一方面則是講解體育社團運營模式,培養體育教師良好服務意識,讓他們利用課余時間指導社團訓練和組織社團活動。其次,體育教師要根據社團成員運動水平,合理制定訓練計劃,提升社團成員運動水平。例如健美操社團進行分層訓練,具備一定健美操基礎的學生可以學習全國大學生健美操比賽視頻,初次接觸健美操專業訓練的學生,則是以基礎技術動作為主,可以讓社團骨干指導新成員訓練,營造良好的社團氛圍。此外,體育教師要積極為各個社團爭取演出和比賽機會,例如帶領足球社團、籃球社團參與國家級大賽,帶領健美操和街舞社團為籃球比賽擔任啦啦隊,幫助學生獲得額外社會實踐分數,吸引更多學生參與體育社團。
(二)推廣傳統體育項目,培養學生文化自信
我校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深受少數民族文化影響,為我校體育教育改革提供了豐富素材。我校每年都會舉辦一次民族傳統體育節,鼓勵少數民族學生積極展現本民族特色運動項目,例如背簍拋繡球、毽球、滾鐵環、舞龍舞獅、板鞋競技等,進一步推廣傳統體育項目,既可以豐富體育課教學內容,又可以弘揚民族體育文化。體育教師要積極學習傳統體育項目,可以邀請當地民族體育項目傳承人參與校內授課,為學生講解舞龍舞獅技巧,基本步伐和一些高難度的跳躍動作,講解舞龍舞獅文化起源,讓學生了解傳統體育文化。例如舞獅教練可以教授雙人平地舞獅技術動作,演示雙人跳躍、轉圈和獅頭控制方法,帶領學生學習舞獅動作,提升學生上下肢協調性和團隊配合意識。此外,學校可以組織傳統體育項目競賽,鼓勵學生自由結組,讓學生體驗不同傳統體育文化,激起學生好勝心。體育教師可以把這些民族體育項目納入教學中,通過“以賽促練”“以賽促教”的方式推廣傳統體育項目,讓學生走進傳統體育文化,提升大學生文化自信。
(三)開發體育精品課程,提升體育教學水平
體育教師要立足本校體育教學基礎和校園文化理念,積極開發精品課程,邀請專業教練員參與教學,讓學生有機會接觸專業體育訓練,提升學校整體教學水平。我校以打造“一校多品”體育發展新格局為目標,開發了《足球專項》校本課程,從2008年開始課程研修,逐漸成為我校體育教學的亮點,足球隊為本校和廣西都贏得了一些榮譽。首先,我校積極引進了一批專業足球教練,針對我校學生足球水平編寫《足球專項》課程教材,包括了足球射門、傳球、帶球和技戰術演練等內容,分為書面教材和視頻教材兩大類,由專業足球教練和體育教師聯合進行教學,營造良好的足球教學氛圍。其次,我校成立了校足球隊和足球社團,一方面積極推廣校園足球文化,把足球作為體育課必修項目和體質健康測試項目,以此來激發學生足球訓練熱情;另一方面則是建立常態化足球運動員選拔機制,每年召開校內院際間聯賽,選拔各個專業優秀足球人才,把這些足球人才匯聚一堂,為校足球隊選擇好苗子,形成梯隊式足球人才培養模式。足球精品課程不僅為學生提供了參與足球運動的新平臺,還為提升體育教學水平奠定了良好基礎。
(四)組織校園體育賽事,培養學生體育精神
高職體育教師要積極貫徹課程思政理念,打造“思政育人”新格局,培養學生愛國主義、團隊協作能力和自強不息的精神。學校要重視體育教師專業發展,定期組織教師培訓,構建民族傳統體育“空間站”,組織體育教師拍攝微課、撰寫案例、收集典故,組織形式多樣的民族體育競賽,例如龍獅大賽、板鞋競技比賽,打造“教學-社團-訓練-服務”四位一體的民族傳統體育學訓賽服體系,讓每一位體育教師都有組織、協調體育賽事的能力。體育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觀看中國女籃比賽,展現中國姑娘們在賽場上不拋棄、不放棄、自強不息、永不言棄和敢于拼搏的精神。中國女籃在東京奧運會上創造了最好戰績,即使大比分落后,依然堅持進攻,憑借頑強斗志和團隊配合,最終獲得奧運會第五名。教師可以用女籃比賽來激勵學生勇敢面對學業、生活上的挫折,提升大學生抗挫折能力和自信心。教師可以組織不同院系之間切磋球技,打造常態化校園體育賽事體系,督促學生完成每天一小時運動打卡目標,協調好課內外體育教學指導,加快體育教育改革步伐。
四、結語
職業院校體育教學要堅持與時俱進理念,全面落實“健康第一”理念,積極創辦多元化體育社團,激發學生運動積極性,組織高水平校園體育賽事,讓更多學生體驗足球、籃球和排球賽事,培養學生體育競技精神,開設傳統體育項目教學,帶領學生學習舞龍舞獅、板鞋競技等傳統運動,弘揚傳統體育文化,提升職業院校體育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段煉娥.凸顯職業特色的職業院校體育教學改革新視角[J].當代體育科技,2020,10(34):85-87.
[2]黃智譽.基于體育素養和職業能力的高等職業院校體育教學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20,10(02):148-149.
[3]黃兵.高職院校學生在體育教學中如何滲透美育教育的思考[J].當代體育科技,2020,10(12):122+124.
[4]郭聲健.《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一部新時代學校美育改革發展的綱領性文件[J].美育學刊,2021,12(01):1-7.
項目基金:2021年度柳州市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項目《職業院校加強和改進新時代體育美育工作研究》(2021ZJ-C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