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建榮
摘 要:教育作為穩步國家發展中的基礎力量,它將直接關系到國家未來的發展走向。近幾年,國家對教育事業愈加重視,并對此作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扶持。按照目前國內外的發展形勢,我國把全面深化改革作為總目標,在教育行業展開了一系列改革,如“雙減”政策,要求減少中小學生的課業負擔和校外輔導,目的就是讓學生把握好校內生活,在課堂上做到有效學習,同時,一定程度上緩解學生的學習負擔。國家、政府、學校、個人各方共同努力,以保證國家教育事業呈正向發展。
關鍵詞:體育 高中生 分層教學 生本理念 可行性
隨著教育改革工作的不斷推進,如何保障學生的全面素質教育成了比較尖銳的問題。全面發展要求學生不再是單一課程拔尖,而是德、智、體、美、勞多向發展。在面對繁雜的作業負擔時,學生的體力、精力經常跟不上節奏,尤其是高中生。對于這種情況的出現,體育教師應該通過轉變自己的教學方法,利用生本理念進行分層教學,充分做到以學生為主體,以興趣為出發點,激發學生的體育運動的積極性,達到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目的。
1 高中體育下的生本理念
1.1 生本理念的含義
生本理念,要求教育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它作為中國教育事業所倡導的新教學理念,其核心以服務學生的發展為主,在學校內開展的教學活動,要做到因材施教,根據學生自身的實際作出課程上的修正。生本理念提出學生的教育不應該只局限于純理論性的知識,教師應該尊重每個學生的獨特性,教學過程不再只停留于課程內容上,而是了解學生學習掌握的實際情況,改變原有的統一考試模式,開展相對應的各科分考。
生本理念下的教學活動,需要任課教師不斷進行教學方法和模式上的突破,根據學生某一階段的學習狀態引導性教學,在教材知識掌握的過程中了解到更深層次的意義,從而達到一定的影響效果。這種理念的出現,一方面能夠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另一方面能夠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和效率。由于生本理念要求教學過程中不再純理論化,學生能夠有更多的機會發展自身的德育、美育、體育等,對教育發展的促進作用則更為明顯。生本理念下把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在教師引導下提升對學習的主動性,增強知識掌握的信息,進而達到各項素質全面發展的效果。
1.2 高中教育中的生本理念
強健的身體是學生學習和生活的前提,素質教育的背景下,體育課程是教育實施的基礎,學校在學科教育時應以學生的健康為原則,鍛煉學生的忍耐力,開展合理的、有效的教育活動。根據高中學生對體育課喜愛程度的問卷調查顯示,大多數學生對體育課的熱情并不高,出現這種情況的根本原因在于教師。傳統的體育課程,大多都以跑步、蛙跳、接力賽等形式出現,以學生在項目中的完成情況作為唯一標準,便會出現身體素質好的同學輕而易舉地完成,身體素質差的同學即使努力也很難達到要求的情況,久而久之,學生對體育課的參與度越來越低。
想要改變這種現狀,體育教師應該制定科學的教學目標,了解學生的身體狀況,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課程。按照生本理念的教育概念,教學活動應當以學生為主,科學合理的進行針對性教育,這就要求教師的教學活動靈活多變。比如,對于身體素質較好的學生,可以加大技能訓練的難度,靈活多變的開展新技能訓練;對于身體素質較差的學生,需要有針對性的引導,耐心幫助學生對項目加以了解。這種分層式的教學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教學的效率,讓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到體育活動之中。
2 高中體育中的分層教學
2.1 分層教學的含義
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分層教學要求教師的教學活動不能出現“一刀切”的情況,應當以不同的評價標準來衡量學生,如對掌握知識的能力、認知能力、動手能力、審美能力、體育素質、學習狀態等,根據學生某個方面的差異,利用分組教學實施不同的教學課程,引導學生盡快掌握自己相對較弱的知識技能,慢慢調動其對學習的主動性。
受教育改革的影響,分層教學已逐漸成為中國教學活動的主流,應用形式大致分為三種:第一種是“定向培養”,國家為了更好地保障學生的受教育權利,在教育行業實施了定向教育政策,對于不愛理論知識但動手能力較強的學生,開展職業教育的繼續培養。教師按照學生自身的需求開展雙層式教學,對于基礎能力較好的學生,給予較高的判定標準,增加學習上的難度,提高其對知識掌握的速度;對于基礎能力相對較弱的學生,降低評判標準,合理地減輕理論知識上的難度,以便學生能盡快適應現在的學習節奏。第二種是“班內分組教學”,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態和理論知識掌握程度分組教學,對于理論知識掌握程度較好的學生,加大問題的難度,刺激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在有限的精力下掌握更深層次的知識;對于理論知識掌握較為困難的學生,給予幫助知識快速掌握的小技巧,使學生盡快補齊理論知識上的短板,鞏固好所學的基礎知識,在打好地基的情況下達到成績提升的目的。第三種是“走班式教學”,教師根據學生對某項課程的認知能力和學習能力作為標準,給予學生在學習上的指導。學生依據自身各科的掌握程度,選出自己相對擅長的科目,選擇適合自己的班級,這種教學模式在高三學段應用最為廣泛。
2.2 高中體育中的分層教學
高中生正處于即將面臨人生“分水嶺”的階段,學生自身的各項發展尤為重要,體育課作為學生更好學習的基礎,在教學課程中更應具備科學性。事實上,生本理念作為教育改革中的新觀念,在實際的應用中仍有很多阻礙,部分體育教師并沒有從根本上理解生本理念的奧義,很難調動學生對體育活動的熱情。
高中體育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該時刻把學生自身的需求作為前提,制定科學高效的教學計劃,優化教學過程中的細節,對學生實施合理地分組,以學生的實際情況決定教學中的難度,盡可能保證每個學生對體育課的參與度。以排球教學為例,高中體育教師在課前應做好具體的教學目標,確保能夠合理應對課堂上出現的突發狀況。對于排球基礎較差的學生,主要為其講解基礎性的知識,如基礎動作、發球技巧等,對每個動作的講解盡可能詳細,鼓勵學生多加練習,時刻關注學生練習中出現的問題,及時給予幫助和修改;對于排球基礎較好的學生,可以適當地增加在傳球技巧上的難度,讓學生在傳球上學會以變治變,同時,為學生講解更為復雜的排球知識,讓學生能夠做到理論與實踐銜接,從而有更高層次的發展。
2.3 高中體育教學的“三步走”
現階段,高中學生面臨較多的課業負擔和壓力,對于體育課堂活動的積極性和參與性較低,為貫徹落實現代化教育教學理念,高中階段的體育教學活動必須遵循“三步走”戰略。第一,明確當下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案和流程,從不同的角度分析學生的學習技能和認知能力,深入了解和研究學生的特性和共性,有選擇地完善和優化分層教學手段和教學模式。對于學習能力較好的學生,給予更高的標準和要求,對于掌握知識較為緩慢的學生,予以更細致的指導和幫助,減少學生個體之間的差距,保證學生各項能力不同程度的發展與提升。第二,確定教學的每一過程和階段。體育課程作為提升學生身體素質的基礎學科,對其他科目的順利實施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為確保學生各項能力的全面優化,高中階段的體育教學必須時刻保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教學理念,堅持以培養學生的體育素養為目標,借助分層教學挖掘學生內在的能力和思維,依據學生的基本情況和學習規律,清晰每一環節、每一階段的教學步驟,著重注意學生基本的動作要領和參與度。通過相對完善的教學綱要,讓每一學生能夠掌握符合自身特點的體育技巧,實現學生主體地位的全面發揮。第三,采用公平、公正、公開的教學評價。在高中階段的教學活動中,體育教師應依據每個學生成長環境和身體素質的差異,制定完善的評價機制和評價標準,以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基礎,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活動。在各種體育活動開始前,教師應以身作則發揮示范作用,引導和鼓勵學生對該運動進行練習和改進,不斷提升學生的整體水平和體育技能,增強學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3 生本理念下高中體育中分層教學的要求
3.1 分層教學的方式
由于高中學生對體育課程的熱情度不高,教師在授課時應改變原有的教學目標開展分層教學,以生本理念為準繩開展教學活動。第一,按照學生知識和學習能力的高低,制定分層教學目標,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開展體育鍛煉;第二,在教學過程中,給予學生充足的自由,根據學生的狀態和實際情況分層教學,最大程度的因材施教,進而讓學生更好地在體育課程中釋放壓力;第三,在課程結束時,對學生要進行分層式評價,以鼓勵為主,加強學生的信心和學習的積極性,從而促進學生身體和心理的雙向發展。
3.2 分層教學的要求
分層教學作為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有效措施之一,在應用過程中需要符合以下的幾個要求:第一,分層教學的開展需要具備多元化,教學活動不能只停留在對身體素質的教學,還要關注學生自身的心理健康、學習興趣、知識水平等,給與學生最充分的尊重,激發學生的興趣,盡量保證整個教學活動具備多樣性。第二,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對學生活動中遇到的問題及時解決,正確評判學生對體育活動掌握的真實情況,嚴格遵守教學目標和內容,確保教學中的測評足夠完善,從而引導學生得到更好發展。第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做到“因材施教”,這一條也是提高學生學習狀態的重中之重。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理解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對每個學生出現的問題做到“對癥下藥”,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積極挖掘學生的潛在能力,正視學生的優點與缺點,爭取揚長避短達到促進學生發展的效果。第四,高中體育教學活動必須遵循層次性和整體性原則,細致分析和研究學生在體育課堂學習中的問題和困境,尊重和理解學生的個性,借助簡單的體育活動了解學生的身體素質水平。按照學生的實際需求以及教學內容和目標,制定科學的教學分層設計,確保分層教學活動的層次和全面,積極挖掘學生的閃光點和潛能。同時,定期對學生的學習成果僅從測評和考察,幫助學生了解實際的體育能力。第五,適用性原則。世界上沒有相同的兩片樹葉,高中教師在開展體育活動時,應注重學生之間的客觀差異,本著培養學生的原則,不斷完善教學的流程和內容,保證教學計劃的適用性,使其能夠真正幫助學生提升體育方面的綜合實力。
4 分層教學的可行性
4.1 學生角度
分層教學模式最大的特點是自主選擇,學生按照自己的興趣愛好,自主選擇適合的課程,以自己的實際情況為前提,構建適合自身的發展框架,從而找到未來想要的發展方向。學生選擇自己想要的課程,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調動學習的積極性。除此之外,分層教學還利于增強學生的競爭意識,有壓力才會有動力。伴隨著學習成績的不斷提高,學生的自信將會與日俱增。一旦學生嘗到學習帶來的樂趣,便可以時刻保持一種積極向上的心理狀態,即使面對繁重的作業壓力,也能以正確的方式處理。另外,在倡導注重學生核心素養的時代,高中體育教學活動中的分層教學,能夠及時和掌握教育的發展趨勢,明確學生的喜好,有針對性的增加教學活動中的趣味元素,讓學生充分了解自身所具備的特殊技能和興趣愛好,引導學生提升對體育課程的熱情,培養其自主鍛煉的習慣和意識,進而逐步形成良好的鍛煉習慣和身體素養,對于體育核心素養的養成大有裨益。
4.2 教師角度
分層教學除了對學生有積極的影響之外,對教師的發展也會起到促進的作用。在分層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面臨各個層次的學生,在備課時為了適應學生的不同狀態,教學內容和目標應作出多重改變。教師需具有扎實的專業知識,以及多元化的教學技巧,只有具備這些能力,在教課途中才能得心應手,制定符合學生興趣發展和學習、認知水平的訓練方案和體育教學流程。通過與學生的互動和交流,深入了解學生的體育愛好和日常鍛煉次數,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教學服務,激勵學生的體育意識和鍛煉動力,依據學生的體質特性全面落實生本理念,為學生樹立健康的運動思維。因此,從某種程度上講,分層教學對教師的教學水平和能力會有一定的提高。
5 結語
其實,分層教學這個理論與孔子“因材施教”的主張不謀而合,早在幾千年前,孔子就意識到每個學生之間掌握知識的差異,進而提出“因材施教”的主張,后世的思想家和教育家繼承其思想并繼續發展,如宋朝的張載提出“教人至難,必盡人之材”,強調教師因材施教對學生的影響。后來經過不斷的優化,直到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末,分層教學成了國家教育事業中的重要理念,最大程度促進學生各項技能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 陳松迪.基于生本理念的高中體育分層教學研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12):258.
[2] 張鵬.生本理念在高中體育教學活動中的落實策略[J].科技資訊,2020,18(21):143-144+147.
[3] 張銳君.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體育生數學有效教學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9(24):218-219.
[4] 仲紅明.生本理念下高中體育游戲教學思考[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8(1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