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娟
摘 要: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掌握閱讀方法。因此教育工作者要了解當今小學語文課堂上閱讀教學所出現(xiàn)的問題和解決方案。本文由此論起,提出了幾點有效的方案來進行研究,即創(chuàng)設閱讀情境、開展閱讀分享活動、豐富閱讀教學方法,同時結合教學實例來論述其策略的可行性,以供教育工作者參考閱讀。
關鍵詞:小學教育;語文;閱讀教學;素質(zhì)教育
閱讀可以增長見識,拓展視野,陶冶情操。閱讀教學是體現(xiàn)在教師、學生和文本之間的對話,教師通過閱讀教學幫助學生理解內(nèi)容,學生通過閱讀增加對世界的認知。小學階段的語文閱讀教學重要任務是讓學生通過閱讀增強語感,提升對文字的感知力和理解力。閱讀能力也是評價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標準,因此,語文教師應該采取行之有效的閱讀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閱讀熱情。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所體現(xiàn)的問題
(一)教師的閱讀水平有待提升
小學生的閱讀能力需要進行長期的培養(yǎng),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大約要3-5年。這就要求在進行教學時,教師能及時正確的加以引導。然而,縱觀我國農(nóng)村及城市的小學語文教學,教師的閱讀面還是比較狹窄、有局限性。但是,在小學語文學習中幫助學生提高閱讀水平,教師的行為卻是最為關鍵的。如果教師自身閱讀水平不夠,是不能個性化的指導學生進行因材施教。如果教師總是單一的進行考點講解、答題技巧講解,也是非常不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二)學生的閱讀興趣不高
在課堂中小學生進行的閱讀,大多是從書本上延伸的補充材料,對學生來說已經(jīng)失去了新鮮感和好奇心,變成了“閱讀理解”的作業(yè)。教師在追趕教學進度時,常常也會忽略學生閱讀興趣的問題。大量的進行教學知識的輸出,導致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嚴重下降[1]。
與此同時,網(wǎng)絡信息時代背景下,電腦、手機走進了千家萬戶,學生通過電子設備的窗口去了解世界,通過圖片、視頻去豐富知識,一定程度上取代了紙質(zhì)圖書的閱讀。但是,網(wǎng)絡是把雙刃劍,它既能幫助學生更直觀形象的獲取信息,又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學生應有的閱讀文字的能力。
(三)閱讀的功利性大于實效性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閱讀本來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拓展思路,增長知識,以此來不斷歸正個人的行為習慣,達到培養(yǎng)語文素養(yǎng)的目的。但是當今學校盛行應試教育,家長和教師都將閱讀變成功利性行為,意在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家長為孩子所選購的書也都以教輔資料、訓練習題為主,很少尊重孩子自己的意愿和喜好。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方法
(一)創(chuàng)設趣味性的閱讀情境
小學生因為其年齡特點,思維活躍、好動、喜歡模仿,教師可以遵循著這一特點將閱讀教學情境化。通過電子媒體使圖片、聲音乃至視頻走進課堂,讓學生展開想象,身臨其境。也可以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重現(xiàn)閱讀課文中的情境,讓小學生參與到對話當中,激發(fā)學習興趣和探索欲望,從而保證閱讀教學的順利進行[2]。例如:在教學課文《小木偶的故事》,這是一篇童話課文,雖然課標要求略讀,但是學生卻會對這樣的童話故事很感興趣。課文以“笑”為線索,展開故事情節(jié),最后讓讀者感知到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只擁有“笑”是不行的,酸甜苦辣、喜怒哀樂,都是寶貴的情緒,需要大家去面對、經(jīng)歷,這樣才是完整的生活。在體味文中小木偶的幾段經(jīng)歷時,教師可以安排同學分角色朗讀,也可以在活動課上指導學生演繹情景劇。以此來創(chuàng)設情境,增加閱讀興趣。
(二)開展閱讀分享活動
書是人類的朋友,可以幫助學生進步。為了拓展學生的知識領域,激發(fā)學生讀書的興趣,可以定期組織開展閱讀分享活動,讓學生從小學起就養(yǎng)成熱愛讀書、博覽群書的好習慣。例如在小學內(nèi)的讀書主題班會上,教師有序組織學生進行以下活動:第一,讀一讀自己的讀書筆記,或者匯報自己的讀書情況,如讀了哪些書、最喜歡什么類型的書,說說理由或故事中的人物和情節(jié)。第二,展示自己和家長共同繪制的手抄報,分享自己良好的閱讀習慣和讀書方法,增強學生的榮譽感和自信心。第三,抓住故事中的一個具體章節(jié)加以描述或以故事會、小品、情景劇的形式展示給其他同學。這種形式學生喜聞樂見,不但豐富了同學們的知識儲備,還讓學生互相進行良性競爭,增強言語表達能力。
(三)豐富閱讀教學方法
學生雖然在課堂處于主體地位,但是仍需要教師的引領和指導,小學生對閱讀材料的選擇能力較弱。一方面,教師在推薦課外讀物時一定要科學的篩選、監(jiān)督。教師要依據(jù)不同學生的不同喜好有計劃的進行推薦,不要盲目的、大量的列出必須閱讀的書目,讓學生形成心理壓力。另一方面在課內(nèi),不要陷入只背誦、識字的傳統(tǒng)教學誤區(qū),要注重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豐富教學方法,針對閱讀內(nèi)容展開更為豐富的想象。例如學習《秋天的雨》一課時,不僅要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還要讓學生展開對秋天美好的想象,激發(fā)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作業(yè)要求選擇喜歡的部分背誦下來,這是基本的閱讀教學目標,但在背誦基礎上應該鼓勵學生體味閱讀精髓,收獲更多的知識和情感。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語文閱讀教學不應局限于單一的教學模式,要豐富教學方法,革新教學理念,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不斷提升自我素養(yǎng)。雖然我國目前閱讀教學中仍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總體教師素質(zhì)也處于一個過渡階段,但是時代在進步,教育事業(yè)也在不斷的飛速發(fā)展,在新興科學技術幫助下的語文閱讀課堂必將大放異彩。
參考文獻:
[1]高楓.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路徑探尋[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22(02):10-12.
[2]蔡秀茹.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的探究[J].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與研究,2022(01):11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