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璐璐 彭 圓 梁喆
江蘇省淮安市婦幼保健院醫學遺傳與產前篩查科,江蘇淮安 223001
復發性流產(recurrent abortion,RA)病因包括染色體異常、生殖器畸形、血栓性疾病和免疫功能障礙[1-2]。盡管如此,仍約有50%的RA 發生原因尚不清楚[3]。低分子量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是一種抗凝劑,通過增強抗凝血酶Ⅲ和活化因子X 來防止血栓形成。肝素不影響血小板聚集以及血纖蛋白原和血小板的結合。研究顯示LMWH 能提高RA 患者的保胎成功率[4]。彩色多普勒子宮動脈血流評估作為一種非侵入性技術,用來評估子宮灌注情況,子宮動脈血流指數包括收縮期與舒張期血流比值(systolic/diastolic,S/D),搏動指數(pulsatility index,PI)和阻力指數(resistance index,RI)反映子宮動脈血流灌注情況[5],進一步評估子宮的容受性。本研究觀察LMWH對不明原因RA 患者子宮動脈血流及免疫指標的影響。
選取2018 年5 月至2020 年12 月因不明原因RA 在江蘇省淮安市婦幼保健院就診的12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摸球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60例。觀察組年齡22~38 歲,平均(24.71±1.42)歲;流產3~5 次,平均(3.65±0.81)次。對照組年齡21~36 歲,平均(24.55±1.31)歲;流產2~5 次,平均(3.05±0.77)次。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及其家屬均知情同意,且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納入標準:①有連續兩次以上自然流產史的婦女;②且通過現有的診療技術尚不明確流產原因。排除標準:①患有遺傳異常,解剖學異常;②有血栓形成等危險因素;③免疫紊亂,慢性疾病或正在進行的治療,尤其是激素治療或抗血栓形成藥物的受試者。
所有入組婦女確診懷孕開始至妊娠12 周,每天服用1 片葉酸(0.4 mg/片,北京北大藥業有限公司)。醋酸潑尼松片(5 mg/片,湖北省益康制藥廠)、復合維生素(0.1 g/片,Bayer S.A)口服治療,均接受標準的妊娠監測。對照組進行黃體酮(0.1 g/片,浙江醫藥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藥廠)1 片/d,治療直至妊娠12 周。觀察組孕婦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每天注射依諾肝素鈉注射液1 次,總劑量為4000 IU LMWH(法國安萬特制藥公司,批號:9369,1 支2000 IU),并持續至妊娠至少12 周。
①多普勒彩超(德國西門子公司)行子宮動脈血流檢測:S/D、PI、RI、子宮內膜厚度。分別在妊娠的第7、10 和12 周進行超聲評估。患者空腹。排空膀胱,在下腹部行彩超檢查,比較兩組子宮動脈血流指數。②免疫指標檢測:取患者治療前后靜脈血上清液(離心半徑13.5 cm,1500 r/min),嚴格按照雙抗體夾心酶聯免疫吸附試驗試劑盒要求檢測γ 干擾素(Interferon-γ,IFN-γ)、白細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和IL-8,試劑盒由上海酶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IFN-γ、IL-2、IL-8 試劑盒批號分別為ml077386、ml063136-J、ml 061826;③妊娠結局:保胎成功率=(胎兒足月產+早產胎兒存活)例數/總例數×100%。
采用SPSS 25.0 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 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配對t 檢驗,重復測量資料采用重復測量方差分析;計數資料采用例數和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整體分析發現:S/D、PI、RI 組間比較、時間點比較及交互作用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0.05)。進一步兩兩比較,組間比較:妊娠第7、10 周時兩組S/D、PI、RI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妊娠第12 周時觀察組S/D、PI、RI 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組內比較:兩組孕12 周S/D、PI、RI 低于孕第10 周和孕第7 周,兩組孕10 周S/D、PI、RI 低于孕第7 周,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兩組妊娠第7、10 和12 周時子宮動脈血流指數的比較()

表1 兩組妊娠第7、10 和12 周時子宮動脈血流指數的比較()
注 與本組孕7 周比較,aP <0.05;與本組孕10 周比較,bP <0.05;與對照組同期比較,cP <0.05。S/D:收縮期與舒張期血流比值;PI:搏動指數;RI:阻力指數
治療前,兩組IFN-γ、IL-2、IL-8 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12 周治療后,兩組IFN-γ、IL-2、IL-8 治療后均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免疫指標的比較()

表2 兩組治療前后免疫指標的比較()
注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 <0.05。IFN-γ:γ 干擾素;IL:白細胞介素
觀察組保胎成功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3。

表3 兩組保胎情況比較[例(%)]
多數RA 病因不明,可能和這些因素有關,包括遺傳因素、解剖結構、內分泌、胎盤異常、吸煙和飲酒、暴露于環境因素、免疫因素等[6-11]。本研究發現與沒有流產的婦女比較,患有反復自然流產的婦女中在黃體期子宮血流減少,提示子宮灌注是影響著床成功的重要因素[12]。在本研究中,觀察組妊娠12 周時觀察組S/D、PI、RI 低于對照組,自然流產率低于對照組。研究表明,LMWH 除具有抗凝作用外,還促進滋養細胞的增殖,侵襲和分化,抑制滋養細胞的凋亡,保護血管內皮和促進胎盤的形成[13-16]。因此妊娠早期接受LMWH治療,對子宮動脈血流指數影響不大,12 周治療后提高RA 患者的子宮血流灌注水平,子宮血流阻力降低,子宮血流灌注增多,因此提高了保胎的成功率。
鐘偉芬等[17]LMWH 明顯改善RA 患者胎盤微循環,提升患者的激素水平,促進滋養細胞生長,促進胚胎生長,維持正常妊娠。龍靜等[18]研究發現,LMWH 治療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獲得妊娠后RA 患者,能有效改善患者體內激素水平,本研究也發現LMWH 類似的結果。
母親和胎兒之間的免疫學關系是一種雙向交流,一方面通過胎兒抗原呈遞確定,另一方面通過母體免疫系統對這些抗原的識別和反應[19-21]。研究[22-23]表明,妊娠中的免疫反應對維持妊娠期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LMWH 除抗凝作用外,還促進滋養細胞的增殖,侵襲和分化,抑制滋養細胞的凋亡,保護血管內皮和促進胎盤的形成,還能減輕炎癥反應,從而降低體內免疫因子的水平[15-16]。IFN-γ、IL-2 由TH1 細胞產生,在維持妊娠過程中Th1 免疫應答減弱,因此IFN-γ、IL-2 水平降低,對維持妊娠有積極作用[24-25]。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單中心數據,而且納入的樣本數不夠大,后續要進一步擴大樣本量,觀察保胎成功率及不良反應,而本研究樣本數較小,且局限在單個醫院,后期需要進一步擴大樣本量及多中心研究,期待給不明原因RA 患者帶來良好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