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知芹
摘要:情境,在詞典中表示:在一定時間內各種情況的相對的或結合的境況。李吉林老師指出:情境教學“是從情與境、情與辭、情與理,情與全面發展的辯證關系出發,創設典型的場景,激起兒童熱烈的情緒,把情感活動和認知活動結合起來的一種教學模式”。其核心概念——情境“是人為優化了的環境,是促使兒童能動地活動于其中的環境”。
關鍵詞:雙減 語文課堂 情境教學
雙減的實質,是減量增質。而情境教學具有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提高教學質量等特點。本文在查閱情境教學有關的理論文獻資料和實踐研究的基礎上,以雙減教育為背景,以部編教材為案例,探索情境教學的課堂策略。
一、聯系生活開展教學活動
自國家2011年頒布《語文新課程標準》以來,我們一直不斷在探尋:應該如何改變應試教育下的“滿堂灌”的教育現狀,實現“學生成為主體”的教育?所幸經過多年努力,不少教育組織機構已經出現了新氣象,但是此問題依然比較嚴峻。而2021年出臺的雙減政策,更是說明我們急需有效的課堂教學策略。如何有效利用情境教學,為學生營造樂于探究的學習氛圍,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值得深思的問題。本文結合文獻資料與實踐經驗,總結了以下教學策略。
例如,陶行知先生說:“生活及教育。”生活教育是給生活以教育,用生活來教育。把生活和教育聯系起來,可以使學生更好地走進生活,感受生活。在教授課文《春夏秋冬》中,“四季”的概念對于一年級的孩子來說太抽象宏大,如果純粹就“季節”這個角度來講述課文,他們是有困難去理解和感受樂趣的。而當把“季節”和孩子一直在親身體驗的日常生活聯系起來,自然會激發起他們的濃厚的學習興趣,產生良好的學習效果。如,有學生在課堂上說:“秋天非常好,因為秋天有秋風,吹得人很舒服。”因此,在教學中,我特地挑了有風的時間段,帶班上的孩子出去足球場的草地上,一邊感受風一邊學習課文。在我的引導下,有學生在理解了課文的基礎上,談到對“風”的感受——“風吹亂了女同學好看的劉海”“風把沙子吹進了我的眼睛,真討厭!”在大自然的真實情境中,我們寓教于樂,取得了不錯的學習效果。
二、以多元方式創設教學空間
視頻集音像圖像于一身,具有直觀性。對于注意力較難集中的低年級學生來說,是一種不錯的學習工具。簡潔高效的視頻能夠有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經常被拿來簡介一些人物、景物、小知識等。
利用音樂渲染語文教學情境, 把音樂和語言文字有機結合, 一定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輕松歡樂的課文搭配活潑輕快的小調會使課文更加輕松愉悅,厚重雅致的古詩搭配古箏定讓詩句更加雅韻古樸。圖畫,很多時候用來輔助枯燥的板書。借助圖畫再現課文情境, 可以使課文更具體、更形象, 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面對圖畫, 學生看得清楚, 感受得真切, 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同時也能體會到作者把圖畫變成語言文字的高明以及圖文融合的創造性。此外,以語言描述為主的情境營造, 能使學生更加直觀感知所學的語言材料,把自己融入進去。在教師形象化的語言輔助下, 學生通過自身對語言的感知和發揮想象而進入情境。此外,聽故事、悟故事是經久不衰的學習方法,在語文的課堂學習中廣泛應用,因為其符合孩童的認知特點。尤其是當講故事的人能夠講故事講得繪聲繪色或者設置懸念時,更能引人入勝,使學生置身于當下情境,為接下來的優質學習做好鋪墊。
三、借助實物創設情境
情景教學方法的應用能夠降低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難度,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與主動性,而且可以讓學生在不斷學習的過程中形成深入課堂、深入課本以及深入體驗的認知能力與綜合素養。這對于促進學生的語文綜合學習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和幫助意義。
例如,低年級的語文注重字詞的積累,生字比較多,學起來比較枯燥。在學習生字“冒”時,講臺下有兩個學生在講話,我裝作勃然大怒的樣子,然后問全班學生:“剛才老師的表情可以用哪個詞語來形容?”不出所料,同學們很快就掌握了“火冒三丈”這個詞語的意思。在執教課文《四季》時,孩子們分別戴著草芽、荷葉、谷穗、雪人的頭飾站在講臺上表演者相應的角色。在一片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孩子們不僅興趣盎然,而且更加深入地感悟到了人物的特點,體會到了人物的感情,培養了語文素養。在這一背景下,學生不僅能夠從課堂環境中學習到更多的知識與內容,而且還能讓學生明白,語文知識就隱藏在自己的生活環境中,只要自己愿意去觀察、去發現,那么就會有無限的語文知識等著自己去發現與探索。基于此,教師開展課堂教學的效率會得到顯著的提升,同時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難度也會大大降低,這對于促進學生的語文知識綜合學習素養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和幫助作用。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小學語文課程。當下,雙減對課堂質量提出了新的要求。無疑,情境教學法能夠讓課堂生動活潑起來,激發學生的主動性,為此筆者做了關于“雙減教育背景下,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堂情境教學策略探究”的策略探究。因個人能力等的局限性,該論文存在一定的瑕疵,筆者將繼續努力,使其更加完善,更好地為教學服務。
參考文獻:
[1]陳代秋,周偉. “雙減”背景下小學低年級語文學業評價的轉向[J]. 中國教育學刊,2022,(02):108.
[2]楊星月. “減負”與“提質”——“雙減”背景下低年級語文教學的思考與實踐[J]. 語文教學通訊,2021,(36):65-67.
[3]吳忠豪. 低年級語文課程改革的新路徑——《小學低段語文“雙重點”課程建設與實踐研究》序[J]. 語文建設,2016,(31):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