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淇林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的發展,在中學教育中,學校對學生的差異化教學模式越來越重視。本工作主要結合中學生學習數學課程的需要,通過差異化教學模式,用“因材施教”的方式進行數學教學,從而使學生在這一過程中記住數學知識,同時也為今后學生學習數學技能奠定良好的基石。
關鍵詞:差異化教學;初中數學;應用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教育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其成績得到了國家和人民的高度認可。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已經在教學中開始實踐,差異化教學成為主要的教學方式之一。然而,在當前的教學過程中,由于差異化教學模式比較新,實施過程比較短,存在很多問題,教師必須在探索中不斷創新和改革,才能達到最佳效果。
一、差異化教學意義
差異化教學是指根據學生的興趣天賦和學習能力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教學計劃,再進行有目的地教學,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自覺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由于教學環境的不同,大多數學生對數學有不同的理解。在教學過程中,數學教師應用差異化教學方法,根據學生的學習成績判斷自己的數學能力,引導學生時刻關注數學課程的教學動態,尋找適合自己學習的最佳方式,同時教師講授數學課程,提高學習效率。另外,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提前為學生設定階段性學習目標,引導他們找到新的學習方向,結合學生學習數學知識內容的特點和技能,關注他們的興趣愛好,讓學生在學習數學時發現自己的優勢和潛力,結合自己的興趣,更快地接受復雜的數學知識。
差異化教學在中學數學課堂中的應用發揮著重要作用,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它能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初中數學課堂差異化教學模式可以兼顧優秀學生和學習困難學生。差異化教學一方面可以另成績優異的學生充分地發揮自己的優勢,另一方面讓學習一般的學生攻克課堂上不會的困難,并向其他學生學習,從而從解決問題,提高班級的整體效率。其次,可以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對學習數學的興趣,潤物細無聲地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數學的能力,為建設高效的數學課堂奠定堅實的基礎。最后,差異化教學模式不僅適用于初中數學課程,也適用于其他學科,幫助其他學科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從而提高學生整體的成績。
二、差異化教學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1、教育目標分層
為了幫助中學生提高運用知識的能力,鞏固所學知識,中學數學教師必須科學合理地設計和組織任務。這種分層的作業安排不僅可以讓學生更高效地完成作業,還可以提高學生的整體實力。中學數學教師在設計家庭作業時,必須根據學生的能力進行教學,并能設計與基本型、綜合型和應用型相關的問題。對于學習困難的學生,主要是加強基礎知識的鞏固,讓他們寫出清晰的解決問題的思路;對于最好的學生來說,他們應該關注全面的話題;對于成績平均的學生,他們應該關注實際問題,并處理綜合問題。當學生完成作業時,教師可以更直觀地發現學生的缺點,也可以更清楚地理解學生的思維方式,發現他們的缺點,并采取有針對性的指導,提高他們對數學的理解。
2、學生能力分層
一般來說,教師在設定教育目標時,應充分考慮學生的整體數學學習能力,用科學的方法將學生分為基礎好的和基礎差的兩個層次,然后進行分層教學,從基本問題出發,讓學生理解數學的深度,并將其應用到數學中。然而,分層教學的主要功能不是根據學生的優缺點對其進行分類,而是使用不同的方法幫助中學生高效學習,幫助學生在科學方法的指導下學習數學。通過調整學習方法,讓學生縮小數學基礎好的學生之間的距離,從而優化課堂的整體表現。
3、教學優化分層
寓教于樂能讓數學充滿樂趣。因此,教師在設計教學時,可以融入多種情境,以異化教學為基礎,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吸引學生的目光,積極討論,提高學生學習效果。另外,教師要把握住選題的難易程度,不能太簡單,也不能太復雜,在充分解讀教材內容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差異性提出合理的論點,讓學生去討論,去解決。教學結束后,教師應該根據教學的成果進行自我反思,全面評估,找出自己的不足,提出有效的措施,并積極落實整改,進一步以提高教學能力。例如,在因分式分解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分解過程步一步一步地列出,給普通程度的學生逐步反復講解,而程度較好的學生,就不用如此繁瑣,一步到位,甚至可以從多方面展示。這樣一來,不僅能多方面兼顧,還可以鍛煉學習的思維能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從而達到教學目的。
結語
總之,在中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應結合差異化教學方法,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通過設定分層的教育目標、制定差異化的課程和設置差異化的教學評估方法,合理開發學生學習數學的潛力。綜上所述,中學數學教師可以采用差異化教學方法來提高教學質量,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全面能力。
參考文獻:
[1]周剛.如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更好運用差異化教學方法[J].亞太教育,2019(5):33.
[2]朱懷佩.差異化教學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7(4):108-109.
[3]龐芳清.差異化教學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3(28):17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