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佩玲 袁鈺
語文課程有五個學習領域: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與綜合性學習。但在實際教學中,中小學語文教學絕大多數的課時基本都花在閱讀教學上,也就是一篇篇課文的教學。語文課程與教學的改善,“閱讀”是必須要攻克的堡壘。閱讀教學是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容,也是其他學科學習與考試的基礎之一。大語文和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語文閱讀教什么、怎么教,是近年來語文教育工作者努力解決的問題。由上海師范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王榮生編著的《閱讀教學設計的要訣:王榮生給語文教師的建議》一書就給出了很好的答案。
一、內容概述
閱讀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是教會學生“如何閱讀”,是使學生掌握并運用“閱讀方法”。全書共有四章。第一章介紹了“閱讀”學習領域的知識,盡可能清晰的解說“閱讀”“閱讀能力”“閱讀方法”“文學鑒賞”“實用文章閱讀”等。該章的前四節主要包括閱讀的觀念、核心、取向、方法、規則和策略,后兩節為文學鑒賞和實用文章的閱讀。
二、“閱讀”學習領域知識
在“閱讀”學習領域部分,該書指出當前閱讀教學效益低下的主要原因在于缺乏學理,正是由于長期以來缺乏基于學理研究的、共識的知識,于是導致教學實踐的東沖西突。所以,第一章從學理出發,為我們闡釋正確的閱讀觀念,幫助我們理解閱讀,學習閱讀的方法和策略,學會文學鑒賞,加強對實用文章閱讀的認識。
(一)明確閱讀觀念,加深閱讀理解
閱讀觀念是指對“閱讀這件事”的認識,它深刻地影響著閱讀的行為,也決定著我們如何對待“學習閱讀”。特別是中學語文課程與教學中的“學習閱讀”,由此獲得書面語篇所傳達或顯現的資訊、知識、先輩時賢對社會的認識和感悟,其出發點和落腳點是豐富和拓展學生的人生經驗。閱讀行為貫穿閱讀之前、閱讀之中和閱讀之后。閱讀,始終是讀者自愿、自主地與文本對話理解是閱讀活動的核心。
(二)學習閱讀方法,了解閱讀策略
學習閱讀,需要從理解的過程入手,實質是學習如何閱讀。通過無意識的眼動技能和有意注意的理解能力相結合,找到語句和文本的關鍵點,對這些關鍵點做深度加工是閱讀的兩個要點。此外,閱讀,意味著有一個特定的閱讀主體,只有在閱讀主體和閱讀對象的關聯中,我們才能談論閱讀和學習閱讀。閱讀主體決定閱讀取向,而閱讀的方法又受制于文本體式,因此,要注意閱讀取向與閱讀方法的關聯。
(三)感受文學鑒賞,閱讀實用文章
作為閱讀領域的“文學鑒賞”,是中小學語文課程“閱讀與閱讀學習”這一領域中的重要部分。對于文學鑒賞主要包括評鑒好文章的言語表達功力及效果,在文言文閱讀中,能夠理解古人情懷,賞析古文章法,感受文言美感,在現代散文閱讀中體味精準的言語表達,分享作者在日常生活中感悟的人生經驗,沉浸式地感知文學作品,借助文學解讀的工具或行家的指點,擴展、加深對作品的理解和感受。在閱讀中學會品味語言,發掘字詞句中蘊含的意思、意味,并有感情的朗讀,感受由聲音傳遞的意思、意味。
三、閱讀教學的任務及其路徑
(一)認識閱讀教學,把握重要原則
“閱讀教學”,通常指語文教科書中的課文教學。閱讀教學,就是建立學生與“這一篇”課文的鏈接。因此,我們首先要明白閱讀教學中“課文”的特性。閱讀教學中的課文不僅是學習材料,而且是學習對象。也就是說學生面臨的學習對象,就是“這一篇”特定的課文。課文中包含可能高于學生現有的語文經驗的因素,比如《背影》,學生需要憑借的生活經驗和語文經驗,產生他們的理解和感受。
(二)明確基本路徑,加深理解感受
閱讀教學,基于學生的“學”。閱讀教學的路徑描述了建立學生與“這一篇”課文的鏈接點和鏈接通道。對于一篇課文,學生之所以理解不了、感受不到,原因之一是他們的生活經驗及百科知識的不足。因此,可以在教學中通過“背景介紹”“實物展示”等方法喚起、補充學生的生活經驗。
四、教學內容的選擇與教學環節的展開
(一)依據文本體式,確定教學內容
語文教師備課關注點主要是兩個:第一,合宜的教學內容。教學內容要正確,要適合學生的學習需要,要給學生學習較大的幫助,因此,要依據文本體式來確定教學內容,閱讀是對某種特殊體式的具體文本的閱讀,在備課時,教師的文本解讀要依據這種體式的特性。閱讀教學備課要根據學生學情選擇,在選擇閱讀教學的內容時,我們應該首先充分關注學生,了解學生的學習經驗,根據這些情況確定教學重點和難點。
(二)圍繞“學的活動”,展開教學環節
教師所設計的教學環節、教學方法,要有效地使學生達成我們所設定的教學目標。為了充分實現學的活動,教師在備課的時候就要考慮,在教學設計時所確定的內容,要能夠在課堂教學中比較充分的體現。
在實際的閱讀教學中,教師“講”的價值,不是要學生“聽”,而在于引發學生去更好、更充分地理解和感受課文。教師“問”的價值,也不是要學生“答”,而在于促使學生對問題的思考,促使學生去探究課文的意思和意味。
五、閱讀教學設計實務
最后一章,閱讀教學設計實務,從微觀角度分別對散文、小說、詩歌、實用文章和文言文,展開前述學理的運用。從各個文體的特征和教學要領出發,為我們呈現了多個優秀的教學設計樣例,形象的為我們介紹了不同文體的閱讀教學設計的關鍵,讓我們對不同文體的閱讀教學設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體會。
總之,該書系統全面地論述了閱讀教學設計的策略和方法。結合中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際,深入淺出,實例豐富,具有很強的可讀性和實踐指導性。不僅從理論上指明了閱讀教學設計的方向,還借助典型課例研討了教學內容的選定和教學方案的設計問題,是一本既有理論高度又具實踐意義的專業書籍。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 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 社,2012.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