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迦迦
摘要:長期以來,在技工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的美術教學中,幼師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被嚴重忽視。基于這一現狀,本文將從技工院校美術教學中在教學內容、教學標準、教學方法等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探究,并有針對性地闡明在技工院校幼師生的美術教學中,培養其創新能力的重要性與必要性。
關鍵詞:技工院校;幼師生;美術教學;創新能力
一、幼師生美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過于強調知識與技能的學習
美術教學中注重專業基礎理論知識的教授,強調專業技能與技巧的傳授與接受,關注學生的課后實操訓練,忽略了藝術表現結合主體的生活經驗與情感體驗。美術作品不僅僅是表現藝術形象的外部特征,而且還表現內在的精神、思想、情感和意義。列夫·托爾斯泰在其《論藝術》中提出:“人們用語言相互傳達思想,而人們用藝術相互傳達感情。”西方美學同樣重視情感藝術中的意義,美學大師蘇珊·朗格曾明確指出:“一切藝術都是創造出來的表現人類情感的知覺形式。”可見,美術教學不同于幼兒教育理論知識的傳授,不僅僅是專業知識與技能教授與訓練。
(二)對教學標準的理解存在偏差
技工院校學前教育專業沒有統一的教學標準,目前各技工院校使用的教學標準均根據《中等職業學校學前教育專業教學標準(試行)》和《高職職業教育學前教育專業教學基本要求》來制定本校的教學標準。無論是中等職業院校、高職院校還是技工院校,美術與幼兒美術創作均在專業課程設置中屬于核心專業課程,在專業實踐教學體系中均屬于技能實訓。在美術教學中,技能訓練不僅僅是專業技能的提升,還包括鑒賞能力,觀察能力以及創新能力的培養。目前技工院校的美術教學只注重專業技能的訓練,并且訓練方法單一,強調教師示范,依賴臨摹范圖,忽視了學生自身的個性表現和創新。
教師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一成不變地講授,學生機械地模仿,正如阿恩海姆所說:“學生總是把精力放在對某種表現形式地模仿上,而不是用這種形式去創造,其結果是創造性思維自由空間被限制以及主體性逐漸喪失。”學生“創作”出來地所謂的“藝術作品”是他人藝術情感表達的產物,自己只是一個憋足的模仿者。
(三)教學內容脫離教學主體的文化背景與生活經歷
技師院校的幼師生基礎差,底子薄,生源多為初中起點,且中考成績不理想,無法進入普通高中就讀。在美術教學中,教師照本宣科,教學內容以學科專業基礎理論知識和技能為主,內容理論性強,技能訓練難度大,脫離學生的文化背景和生活經歷,致使學生喪失學習的興趣與積極性。
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離不開興趣的沃土,因此,在美術教學中,應該轉變教學觀念,營造生活化、多樣性和開放性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學內容根植于學生的文化背景與生活經歷,讓學生去觀察生活中的美、感知生活中的美,并創造藝術美。
二、美術教學中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要性
(一)幼師生面向教育對象的特殊性
技工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培養面向幼兒教育、培訓類型行業、企業就業,適應早教機構、幼兒園教育和保育職業及相關工種和崗位群工作,勝任幼兒園、早教機構等保育和教育的工作任務,具備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幼兒等職業素養,達到嬰幼兒保育教育職業資格要求的高技能人才。也就是說,幼師生將來就業面對的教育對象是3-6歲的幼兒,早教機構、親子園及幼兒園等是幼兒一生中最先邁入的教育機構,幼師是他們人生中遇見的真正意義的第一任“老師”。
著名兒童美術教育家齊澤克認為:“兒童有與生俱來的創造力,尤其是幼兒階段,有比成人想象更大更強的感受性。”從兒童心理發展階段來看, 3-6歲是培養幼兒想象力的關鍵期,倘若幼師生在美術教學中沒有建立起創新意識或自己本身缺失創新能力,那么日后在幼兒園的美術或幼兒美術創作教學中,勢必會影響幼兒的創造力與想象力的培養。著名心理學家海納特指出:“倘若把創造力作為教育的目標,那么實現的前提,就是創造型的教師。”可見,幼師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至關重要,也必不可少。
(二)教學改革的導向與引領
2009年人社部在技工院校啟動一體化課程改革,十幾年來,教學改革成果碩果累累,試點專業由5個增加到17個,2019年人社部進一步啟動技工院校對接世賽標準深化課程改革。“一體化課程改革”是實現培養綜合能力強,綜合素質高,適應產業轉型發展要求,滿足新時代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技能人才的主要途徑之一。陳舊的教育理念、單一刻板的教學方法、強調學科為中心的教學內容,統一衡量標準的教學評價,使得課堂出現學生不感興趣、作業質量不高、問題討論不積極、考試成績不理想等問題,不利于幼師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一體化課程改革強調以職業能力培養為目標,以典型工作任務為載體,以工作過程為導向,以行動導向組織教學,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遵循職業能力成長規律,以上課程教學特點指向技工院校要進行深度教學改革與創新,培養具備創新能力與職業能力的綜合型人才。
(三)促進幼師生個性的發展的需要
問及教育的終極目標是什么時,泰戈爾說:“培養學生面對一叢野菊花而砰然心動的情懷“,杜威則說:“教育應使每個人的天性和與生俱來的能力得到健康成長。”教育應該尊重每個同學個性發展的需要,而不是培養一批千篇一律的“產品”。2016年教師節來臨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市八一學校看望慰問師生時的講話中提到:“廣大教師要做學生創新思維的引路人。”在實際的美術教學中,促進每個學生的個性發展,不僅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而且還有利于幼師生在將來的教育事業中提升教學效果。
(四)學前教育專業發展與建設的需要
基于新時代背景下,技工院校要想實現學前教育專業的發展與建設,則需要不斷對教育進行改革與創新,創新是教育發展的靈魂,是學前教育專業永續發展的動力。在技工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的美術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是其終極目標,同時創新能力也是幼師生將來就業必備的能力。
學前教育專業的發展與建設離不開優秀的幼師人才的培養,這就要求技工院校根據學前教育專業發展的現狀,不斷完善學前教育教學體系,破除陳舊的教學理念,積極更新教學模式,尋找新方法、新途徑,與時俱進地更新教學內容,以適應學前教育專業發展與建設新的需求。
參考文獻:
[1]王宏建.藝術概論.王宏建[M].文化藝術出版社,2010
[2]陳靖.從“能力本位”走向生態式藝術教育——職高幼師生美術素養的培養與發展[D].廣西:廣西師范大學
[3]孫歆盺.淺談創新教育下的幼師美術教育[J].大眾文藝,2009:12
[4]王志玲.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美術教學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分析[J].大觀(論壇),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