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坤
摘要:為達到初中語文教學標準,教師不再僅僅按照傳統模式授課,而是通過有效的方式增強課堂氛圍,提升課堂效率,激發學生興致。因此,初中語文教師開始思考出有效的教學方法并將其應用于教學中。“讀寫結合”教學就是在語文教學中要讀寫兼顧,成功激起學生寫作的熱情,使學生愛上閱讀和寫作,進而愛上語文。本文闡述了初中階段學生的寫作特點以及初中語文“讀寫結合”教學實踐,希望能進一步開展“讀寫結合”教學,從而達到讀寫的和諧共生,滿足新時代初中語文教育發展需求。
關鍵詞:和諧共生;初中語文教學;讀寫結合;應用
引言:閱讀和寫作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環節,初中語文的閱讀教材中飽藏豐富的情感,寄托充盈的思想,使學生開闊視野,陶冶情操,提高素養。寫作使學生靈活運用學到的內容訓練文筆,提升語文素養。“讀寫結合”可以將閱讀與寫作合二為一發揮重大的作用,使學生的讀寫水平同步提升,從而提升學生語文水平,同時順利推進教學課程。
一、初中階段學生的閱讀以及寫作特點
1、沉不下心,注意力分散
初中語文課知識多,初中生又好奇、愛玩,注意力不易集中,而寫作要靜下心,運用大量素材以及發揮想象力,因此學生學習上困難較多。大多初中語文教師教學內容較為貧瘠,總是按照傳統方式教學,只關注文章的表面學習以及字詞句的學習、背誦,忽略了語文也是需要思考和感悟的。教師應注意到有趣的閱讀能夠吸引他們。即嚴格要求學生認真閱讀,多思多想,并在思考領會完之后進行寫作。學生真正集中注意力,那么就能夠順利配合教師完成寫作。
2、寫作沒有思路,寫作困難
很多小學語文教師只是根據以往方式授課,不采取新的授課內容,一味要求學生字詞句的積累、古詩的背誦。即教師僅僅傳授學生知識,引導學生如何完成課程任務,缺乏對學生的嚴格監督。初中生的書籍閱讀有所欠缺,自然獲得極少的文學熏陶。很多教師不關注寫作訓練,只有在考試的時候學生才寫作。這樣使教師一給學生布置寫作練習,學生就非常害怕,難以下筆,更不用說寫出來佳作了。學生缺乏看書訓練,積累的文學素材少之又少。
3、注意力分散
初中生思維活躍,他們會認為閱讀缺乏趣味性,因為在學習時注意力分散,而有趣的東西往往能夠吸引他們的目光,因此文章中那些生動的內容能夠吸引他們。初中語文教師應當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在閱讀教學中,懂得抓住初中生的興趣點,運用趣味性的方法將初中生引入閱讀情境中,使初中生在趣味中體味閱讀之美。初中生在此過程中,充分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沉浸在教師的講解當中,同時也充分滿足自己愛玩的心性。
4、樂于探索
初中生往往樂于探索,善于發現。這種特點同樣也表現在閱讀的學習中。初中生喜歡在閱讀中往往不太喜歡教師直接講解,而是更偏向于自主思考、探索問題。每到小組討論環節,他們往往熱情高漲,小組成員之間在爭先恐后分享自己的見解感受。初中語文教師應該注重設置自主探索環節,是初中生可以充分思考探索文章,領悟文中內涵。
二、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讀寫結合”教學法的應用
1、結合優美詞句,品詞品句促寫作
一篇閱讀材料中往往蘊含大量的優美語句,教師在教授閱讀材料時要重點強調這些優美語句的美之處,這樣可以一定程度上吸引學生興趣。此外,教師要督促學生整理好詞好句,并堅持誦讀,盡量背誦,從而培養積累素材習慣,增強文學素養與美感,為寫作做好鋪墊。
例如在學習《春》時,教師告知學生作者用詩人的筆觸,描繪出我國南方春天獨具一格的景色。此外,教師要使同學們充分體會到作者用詞的獨到并學會在詞句的用法上另辟蹊徑,引導學生摘抄優美語句。從而展開寫作,達到讀寫結合的效果。
2、開展知識遷移,仿照文章促寫作
學生喜歡模仿文中人物言行,他們會不自覺地沉浸在情節里,代入情緒。教師讓學生再次創作,可以讓學生結合文章情節與自身感悟寫一段話。教師在學生創造過程中引導學生仿照行文思路,讓其完成知識遷移以鍛煉寫作能力。
例如在學習《阿長與《山海經》》時,教師引導學生自主閱讀,體驗作者筆下的阿長這個形象。教師講完課后讓學生描述自己熟知的人物。教師引導學生仿照文章寫作,運用文章寫作手法以及獲得的知識儲備,進而學生寫作興趣增加。
3、在閱讀后寫作,提升雙項能力
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真正站在學生角度想問題,確保以學生為主體,鼓勵學生多思考,擁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針對此,初中語文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不僅教授學生閱讀理解,還要教授學生寫作,精讀訓練閱讀教材中的語句,使學生學以致用,改善雙項水平。
例如在學習《濟南的冬天》這篇閱讀教材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閱讀是勾畫優美詞句,并寫出其中的一些句子讓學生進行仿寫。這樣的方式促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并積累大量寫作素材,從而帶動學生寫作,無形之中不僅提升學生閱讀能力、寫作水平也得到了良好的鍛煉。
4、立足日常生活獲得素材,為讀寫能力發展提供基礎
讀寫能力的形成需要生活實踐作奠基。教師要不斷從生活中尋找素材,擴充自己的知識空間,并將這些生活素材應用到課堂上,對學生進行感官刺激,吸引學生注意力。初中語文教師也可以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進行一些文章的再創造,引導學生模仿文中表達思路,讓學生在學完文章時展開寫作,從而提升讀寫能力。
例如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時可以描述自己最喜歡的人或者物,使學生興趣增加,并能夠結合自身情況描述自己周圍的人或物,這樣更能夠充分展開想象空間,完成一段蘊含真情實感的口頭以及書面描述。進而學生讀寫能力得以有效發揮,并學會學以致用。
結束語
通過語文,學生可以開闊思維與眼界。在閱讀、寫作教學中,初中語文教師應該把握課堂,利用學生階段性特征,通過“讀寫結合”教學包括結合優美詞句,開展知識遷移,仿照文章促寫作,在閱讀后寫作,提升雙項能力等方式帶領學生認真閱讀、寫作,使學生強化練習,使教師有效完成教學,達到閱讀寫作和諧共生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張家莉. 琴瑟和鳴 和諧共生——談初中語文教學中的"讀寫結合"[J]. 語文教學之友,2021,40(12):2.
[2]楊亞萍. 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落實讀寫結合[J]. 課堂內外(初中教研),2021(11):2.
[3]李玉萍.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讀寫結合策略淺談[J]. 科學咨詢,2020(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