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5G技術的出現,越來越多的專業、行業受互聯網,由于目前處在在新型社會就業市場的大環境,在設計技術型人才大量需求的驅動下,對擁有高素質與高技能的平面廣告設計人才的需求大大增加,因此數字媒體藝術行業也得到了迅速的發展。與此同時,在學習過程中有個重要的問題是如何將理論運用到實踐中,如何把目前較為傳統的教育資源配置和專業設定、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創新以適應社會和市場發展的需要,因此為了解決新時代發展需求,本項目針對加強大學生實踐能力,就業環境難的情況,打造了一個互聯網工作室,讓大學生群體在社會創造更多的價值。
關鍵詞:數字媒體藝術,工作室,學生
一、5G時代下的數字媒體藝術的意義及方向
首先隨著5G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數字媒體藝術在這個大背景下應運而生,并表現出很強的活力和沖擊力,數字媒體藝術使廣告設計作品呈現出多元化的方式,為現代廣告設計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帶來了更多的可能,不僅有了更加精致的畫面色彩,還提升了作品質量,不得不說,數字媒體藝術的存在,相比于傳統的媒體藝術,不僅改變了視覺表現形式,利用色彩豐富的表現形式沖擊觀眾的眼球,加大了傳播效果,而且為生活中的美提供了無限可能,滿足了藝術設計作品的創意形式。
其次藝術設計作為一種信息傳達的形式,既要在生活中合理地控制信息的傳達,又需要傳遞美好與品質,這無疑給大學生帶來了極大的挑戰。目前國內高校強調應用型人才的培養,但是經過調查發現大部分國內高校還是以理論教學為主,理論教學是最為傳統的教學方式且已經具備完整教學體系,但在數字媒體藝術應用方面上,未免顯得過于死板。而實踐教學體系不成熟,并且實踐課程多是理論課程的補充,這就為本次項目的開始指明了方向。那就是利用學習到的知識在現實生活中,加以實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這句詩句也恰好闡述了目前的大方向。
二、數字媒體藝術工作室發展前景與建設管理
近幾年數字媒體藝術專業發展前景廣闊,尤其是我國數字媒體藝術專業處于上升階段,市場需求量很大。且數字媒體藝術專業和其他藝術類專業相比,它更側重技術學習與實踐學習。因此數字媒體藝術專業畢業生在市場上更具有技術上的優勢。它是一個涉及科技、傳媒、藝術三個交差學科,可以從事的行業也很廣泛,包括工業產品設計、建筑設計、娛樂游戲業、動畫設計、平面設計、網頁設計、網絡媒體、影視廣告業等,越來越多的企業對人才的需求量與日俱增,可見數字媒體藝術專業的發展前景還是非常可觀的,尤其是以校園為起步基礎的相關工作室,具有投資風險小、經營較為靈活的優點,并且工作室實踐項目,在高校以學生身份可申請相應扶持資金,有配置專門指導老師進行指導,避免在實踐過程中走彎路,以順利實現創業。
首先,在建設方面來說,建立工作室的目的是來實現有組織的集體實踐。在學校開展這種工作室項目,邊學、邊做.將理論教學、技術服務與實踐融為一體。體驗真實的工作氣氛,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為工作室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保障,更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設計實踐能力以及未來的崗位適應能力。其次,從管理方面來說,在平時通過各種各樣的實踐項目,給予了工作室每個人開放式的綜合實踐能力的訓練。合理的項目分配對工作室的運行起著關鍵作用,根據每個人的才能特質偏向不同,在不同的項目分工上各有偏向優勢互補,賦予了才能發揮更大的空間。并且在管理制度上也具有明確的框架,明確分工職責和獎罰制度,激發團隊的熱情和積極性,以此確保實踐項目的順利開展和落實,從而為工作室長久穩定的運行提供了保障。
三、項目特色與創新
1、特色:在社會大環境的背景下,當代青年學生在遇到著多種就業選擇和困惑的問題,結合當下互聯網時代高速發展的實際情況,以及新媒體技術日趨成熟的社會環境,通過線上接單收集數據、線下設計制作的方式,結合大學期間所學的專業知識,用理論結合實際,在實踐中尋找前進方向,為將來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積累豐富的經驗,同時,通過工作室的形式實體訓練模式,帶動周圍人群加入,有效的促使同學們合理、高效利用時間,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當代大學生在學校渾渾噩噩、無所事事的現狀,促使同學們逐漸走出舒適圈,不斷學習,不斷進步,充實自己,從而服務社會,創造收入,解決當代大學生大學生活無所事事的現狀,可以很好的總結出一條良好的發展路線,是一條由數據支持的發展路線,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以實現未來化的價值理念。提高了自己的專業水準,從經驗和技術兩個方面都可得到顯著提升,為未來走入職場提供良好的基礎條件,為創業者積累一定的經驗。 使理論知識學習和理論實踐完美的轉化,達到一舉兩得的效果。
2、創新:目前工作室實踐方式正處于不斷發展和完善的過程,它的精髓是理論與實踐、藝術與技術相結合。以工作室為載體,學生為主,把項目實施和創作為核心內容,用這樣的方式培養鍛煉人才。一方面,在項目進行的不同環節中,成員間相互合作,這個協作過程方便成員在實踐中了解自己,發揮各自的專長,將所掌握的知識和技術進一步融合,從而提升作品的質量,且呈現出個人藝術特色,同時,鍛煉了成員的團隊意識和團隊合作能力。另一方面,在現今發達的互聯網這個大時代下,工作室借用網絡平臺線上宣傳、線下制作,形成整體營銷系統,在工作室實踐過程中與市場掛鉤、與企業掛鉤、與網絡平臺掛鉤,把相關設計任務、設計方案、設計項目、設計作品融入其中,搭建一個開放操作平臺,更好的接觸社會,融入社會,使其成為學生從校園到社會的過渡,為學生步入社會留足了準備時間,促進了學生與社會的接觸機會。
參考文獻:
[1]李四達.《數字媒體藝術史》[J],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年
[2]黎彥廷. 淺談數字媒體藝術與現代廣告設計的結合應用[J],數字通訊世界.2018年05期
[3]王琪.數字媒體藝術專業工作坊的創新建設探析[J],大眾文藝.2018年21期
[4]豆丁網.試論高校學生工作室對大學生創業的作用[J],高等教育范文
李俊怡(1999.11.15),女,漢族,籍貫:山東省海陽市,北海藝術設計學院動畫與傳媒學院,18級在讀本科,郵寄地址:浙江省溫州市龍灣區瑤溪鎮蘇川路89號,李俊怡(收),電話:13936199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