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小學英語 ?文化品格
引言
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接觸和了解外國文化有益于加深對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認識和熱愛,有益于接受全人類文化的熏陶,有益于培養國際意識。新版課程標準中,提出了“文化品格”的概念,從文化知識、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際意識和能力,轉向內化、修養和行為的維度,更加關注學生成為一個國家公民的培養。“文化品格”指對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對優秀文化的認同,是學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現出的知識素質、人文修養和行為取向。
通過英語課程的學習,學生能獲得文化知識,理解文化內涵,比較文化異同,吸收文化精華,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和道德情感,自信、自尊、自強,具備一定的跨文化溝通和傳播中華優秀文化的能力。
一、教材的選用和分析
在我校英語教學中,補充教材浸入式綜合課程中涵蓋了關于科學、思品、藝術、閱讀、文化等多種元素,致力于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我發現浸入式英語故事閱讀與綜合練習叢書BOOK2中的Lesson15 Chinese Fans,是一篇非常適合培養學生“文化品格”的文本,符合當下核心素養培養的理念和要求。因此,在教學目標的設計中,除了語言能力、學習能力和情感目標以外,我還特別加入了文化目標,即讓孩子們學習中國扇子的材質、用途、扇子對身份的象征以及欣賞、感受、傳播美麗深厚的中國文化。
二、課程設計中深挖“文化品格”
在課程的設計中,我設計了fans materials, useful fans, beautiful fans三大板塊。首先,以學生熟悉的動畫《西游記》中的芭蕉扇為引入,引出本課的主題fan扇子,然后讓學生通過自主閱讀文本,了解中國扇子的幾種類型,即feather fan羽毛扇, palm-leaf fan芭蕉扇, folding fan折扇, and silk fan絲綢扇。接下來,討論扇子的用途,先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找出日常生活中家人和自己使用扇子的場景,之后通過觀看微課的形式,歸納出扇子的幾種用途,即扇涼、讓女孩子更優雅、彰顯身份的象征、國家文化的象征等。扇子最基本的功能性用途孩子們在日常生活中很了解,對elegant, status, culture這三個功能非常感興趣,通過體驗和角色扮演進行了深入感受。在學習完扇子的用途之后,針對其中身份的象征,請學生為在場的老師們選擇一把適合的扇子,并說出自己這樣選擇的原因,這個環節也掀起了本課的一個小高潮。同學們針對老師的特點,選擇了自己認為合適的扇子,比如為音樂老師選擇了漂亮的彩色羽毛扇,為語文老師選擇了代表文化的羽扇,為體育老師選擇了風力最強的芭蕉扇,為書法老師選擇了印有傳統書畫作品的折扇等。孩子們充分考慮老師們的文化特征,并加入實用性考量,做出了自己的判斷和選擇。最后以一段扇子的賞析視頻為結尾,讓學生體味扇子等物品中蘊含的中國傳統文化之美,鼓勵同學們樹立文化自信和傳播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意識。
三、文化品格培養的幾點反思
通過本節課,我對在日常教學中浸入“文化品格”有了以下幾點認識。第一,在自主學習中自然地浸入文化學習,形成對中國優秀文化的理解,增強國家認同感和家國情懷,需要教師在課程設計前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因素,合理選用和優化教材內容,并結合學生認知水平賦予其生命力和時代色彩,更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維持和豐富其生命力。第二,作為一名英語教師,想要在英語教學中,靈活自如地運用各種教學資源進行文化教學,教師自身的文化素質顯得格外重要。熟識中西文化在語言規則、生活交際、思維方式、語篇結構等方面的意義,養成深厚的語言文化功底,才能游刃有余地面對靈活多變的教學活動。第三,正確引導學生,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重視文化知識的傳授,引導學生對西方文化的基本常識、社交禮儀、思維方式和社會規范等進行了解,并且讓學生積極參與文化學習過程,鼓勵學生自己探究,培養對于文化的理解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第四,創新教學方法。在課堂上,調整教學順序、擴展教學內容、充分利用學校的資源創建立體的教學環境;文化主題展示與拓展、創設豐富的文化情境讓學生親身體驗、創設對話的文化語境;在課堂外,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進行競賽活動和體驗性學習,比如英語角、英語歌唱比賽、英語電影欣賞、英語話劇等形式,為學生提供與外教、留學生和其他學校學生交流的機會,通過交流體驗中西方文化差異,培養學生對文化差異的敏感性。
結語
關注“文化品格”養成有助于學生樹立世界眼光,增強國家認同感和家國情懷,成長為有文化修養和社會責任感的人。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只有注重對學生文化意識的培養,發揮課程的育人功能,把價值觀念內化于心靈,外化為行為,才能培養出具有國際視野和國家意識,具有人文情懷和社會責任的公民。
作者簡介:吳文玲,1985年出生,性別女,漢族,籍貫寶雞市,現就職于陜西師范大學附屬小學,學歷: 碩士研究生 ,職稱:一級教師。主要研究方向:英語閱讀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