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瑩瑩
摘 要:勞動素養是初中生的必備基礎素養,是以勞育人理念落實過程當中非常重要的內容,要對學生的勞動素養進行發展,應該依托各種各樣學生感興趣的活動進行。其中主題活動具備明確的主題,可以提高勞動素養培育的針對性,指引課程活動開展的方向,提高教師主題活動指導的科學性,增強學生參與主題活動的熱情,從而順利達成培養初中生勞動素養的實踐目標。
關鍵詞:主題活動;初中生;勞動素養;實踐方法
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勞動素養教育得到了關注,需要在課程教學當中進行有效滲透,讓學生認清勞動的價值,豐富學生勞動知識和技能積累,讓學生的綜合素質在勞動活動當中得到有效升華。初中生的全面發展,少不了良好的勞動素養,在這一過程中,應該深化學生對勞動的認知,依托學生感興趣的綜合實踐活動,實現勞動育人目標。主題活動的設計和實施可以充分滿足勞動教育需要,不過給教師也提出了專業指導和課程活動設計當中的要求,應該立足學生實際選取主題和設計活動,給學生帶來良好的現實體驗,讓學生的勞動素養體現在實際行動中。
一、勞動素養概述
勞動素養是學生在各種各樣的勞動教育與實踐活動當中形成的一種核心素質,和學生當前的發展和未來成長息息相關。為了在新時代背景之下培育合格的新時代人才,必須把培養學生勞動素養作為重要內容,不過想要達成這一目標,先要正確挖掘和理解勞動素養內涵。勞動素養體系當中,重點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勞動能力。勞動能力是學生在各種各樣的勞動體驗過程當中增加勞動知識積累,提高勞動技能,增長勞動智慧,形成獨立自主的生活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合作溝通能力、獨立創新素質等等。二是勞動情懷。勞動情懷是學生在勞動活動當中形成的良好勞動價值觀與積極投入各項勞動活動的精神品質,涵蓋崇尚與尊重勞動,贊美與熱愛勞動,尊重勞動創造,知道勞動是最光榮和偉大的。三是勞動品質。勞動品質是學生在形成良好勞動意識與增長勞動能力的同時,建立穩定人格品質,比方說吃苦耐勞、勤儉節約、自強自立等等。
二、主題活動在培育初中生勞動素養當中的實踐價值
勞動是生命存在形式,人類所有發展都來自勞動,人類還需要依托勞動實現自我以及完善自我。所以勞動教育在學生的全面發展當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培養學生勞動素養是培養新時代人才的重要內容。與以往機械性的知識和技能教學相比,以主題活動的形式培育學生勞動素養,更加重視在親身經歷體驗的主題勞動當中進行真實探究、實踐操作、服務體驗,關注勞動和生活之間的關系,更契合學生認知特征能夠提高學生的接受能力以及參與主動性,幫助學生深化勞動效果。初中階段是對學生進行勞動素養教育的關鍵與黃金時期,在這個階段想要精心設計勞動活動,促進學生勞動素養的升華改革,傳統的育人模式是關鍵,而主題活動憑借多方面的優勢,可以在勞動教育當中巧妙運用讓學生的勞動素養得到全面提升,給學生創造更加優質的成長環境。
三、巧用主題活動培育初中生勞動素養的實踐方法
(一)立足身邊勞動主題活動,培育勞動意識
對學生的勞動素養進行培養應該從基礎抓起,從培養學生熱愛勞動和積極參與勞動的良好習慣著手,鼓勵學生積極嘗試參與各種勞動活動,在良好勞動意識的指導之下完善勞動素養。事實上勞動就在我們的身邊,在現實生活當中有各種各樣的勞動契機,能夠給學生熟悉感,也可以增強學生參與勞動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教師在組織主題活動的過程中,可以把身邊的勞動作為主題內容,尋找生活當中存在的各種勞動資源和勞動教育契機,然后讓學生在這樣的主題活動當中展示與發展,自己督促學生自主勞動,形成勞動習慣,從根本上喚醒學生的勞動意識。比如教師可以設計家庭勞動主題活動,指導學生對家庭勞動活動進行歸納總結,然后和學生共同討論確定家庭勞動活動的具體任務,讓學生的獨立生活與勞動能力得到發展。比如在學生的共同討論,同時又綜合考慮了學生特點以及勞動素養培育要求之后,確定了學習烹飪生活技能的主題活動。教師給學生充分的表現空間,讓學生到家中和父母學做一道簡單的家常菜,并對其中的烹飪生活技能進行學習和總結,感受到勞動和生活的密切關系,讓學生的勞動情懷在勞動主題活動當中得到升華。
(二)立足體力勞動主題活動,培養勞動能力
體力勞動是一種非常常見的勞動形式,這種活動的主要特征就是需要學生在活動當中付出體力,也考驗了學生的身體素質,需要學生具備很強的耐力,真正意義上付諸實踐行動,通過體力勞動獲得真實而又深刻的勞動體驗,并在這一過程當中磨練自己的勞動能力。體力勞動是培養學生勞動素養的重要途徑,能夠讓學生體驗勞動的艱辛,也可以讓學生通過勞動收獲肯定自己的勞動創造。在設計主題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設計體力勞動主題給學生提供得到真實勞動體驗的資源和機會,但是也要控制好體力勞動的量與度,否則不僅無法優化學生的勞動體驗,還會引起學生的反感情緒,甚至是讓學生在勞動當中受到一定傷害。比如教師可以利用學校資源開辟出生物花園,然后把一塊園地的管理責任交到班中學生的手中,讓學生自主種植水果蔬菜,并對這些植物進行全程照料與管理。在這樣的活動當中,學生不僅可以在勞作當中提高自己的勞動能力,還可以欣賞自己的勞動成果,做好觀察記錄,讓學生的意志力得到磨練。在體力勞動主題活動的設置當中,教師應該把控好勞動量,避免過猶不及,而且要在這一過程中注意詢問學生的感受,給予學生充分的尊重和支持,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在主題活動當中得到深刻的理解與感悟。
(三)立足社區勞動主題活動,增強服務能力
學校的教育空間比較有限,包括的教育資源也不是無限的,想要拓展學生勞動素養,培育的空間與路徑,除了要重視學校與家庭的支持之外,還必須對社區資源進行合理利用。社區勞動是對常規勞動活動的一種補充和延伸,考驗了服務能力,對于初中生勞動素養的提高來說非常重要。在設計主題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從以往的勞動活動當中吸取經驗和教訓,把社區勞動主題活動引入其中,挖掘和利用社區資源,讓學生的服務水平得到全面增長。教師可以給學生拓展勞動平臺,鼓勵學生踴躍投入社區義務勞動,參與社會志愿者服務等活動,讓學生的勞動能力特別是服務能力得到全面增長。到了寒暑假時,教師可以組織主題志愿者活動,并引導學生在勞動體驗當中完成志愿者勞動服務記錄表,記錄自己的整個勞動活動以及自身體驗,增強學生的自主能力。志愿服務類項目類別多種多樣,比如垃圾分類宣傳、交通指揮、圖書館管理等等。初中生可以通過參與社區勞動主題活動增進對社區服務職能的了解,也能夠讓學生的服務意識以及服務能力得到較大提升。
(四)立足職業勞動主題活動,提高勞動動力
初中生處在一個個體成長的關鍵期,這一階段的知識和技能學習,不僅可以為當前階段和高中階段的學習打好基礎,還關系到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教師應該讓學生認清當前的學習是為了給步入社會打基礎,為自己的職業化發展做準備,以此來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培養學生勞動素養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設計勞動主題活動,把職業勞動作為主題方向,增加學生職業方面的體驗和了解,增強學生的勞動內驅力,為學生的未來發展做好鋪墊。比方說,教師可把勞動模范請進校園組織專題講座活動,讓他們為廣大初中生‘現身說勞動’,讓學生在聆聽勞動模范成長故事的過程中,增進對勞動的理解;邀請一些代表性職業的學生家長來學校進行職業內容交流,比如醫生、護士、交警、消防人員等。學生可以在職業主題勞動當中認真思考不同的職業、意義與價值,認清職業勞動的重要意義,培養學生良好的勞動素養。
四、結語
新時代勞動素養教育的重點是培育青少年良好的勞動態度以及較強的勞動能力,對于初中生來說動手實踐是獲取知識與技能的重要來源,可以讓學生在豐富多樣的勞動活動當中集中注意力,提高反應靈敏度,增強思維通達性與記憶力。主題活動是一種具備吸引力,能夠讓學生始終明確學習方向的教學活動,勞動主題活動能夠帶動學生勞動素養的發展,讓學生在綜合實踐當中獲取豐富的經驗,收獲各方面的進步。
【本文系廣州教育學會2020年教育科研課題“初中思政課培育學生勞動素養的策略研究”(課題編號:KTLX1202030280)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王紅蕓.融合勞動教育的初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設計與應用探究[J].教師,2021(33):69-71
[2]紀世元,韓嵩.中小學勞動活動課程化:內涵、意義與實施路徑[J].教育探索,2020(03):63-64
[3]吳穎惠.勞動教育的育人價值及實踐路徑[J].基礎教育課程,2020(05):58-59
[4]翁飛霞,張亞偉.綜合實踐視域下的勞動教育課程化構建[J].中國德育,2019(15):14-15
[5]夏小剛.融合勞動教育的初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設計與實踐[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9(19):67-69